雙向工作法
憑著經年鄉村建設經驗,孫君意識到:“做好高椅村項目,有三個層面要下功夫,這是鄉村建設中重要的一個環節。村組、鄉鎮、縣委縣政府,其中還包含一個執行(政府)團隊。這三個層面表面與規劃與建設無關,實際上是規劃與古村落保護最重要的三個方面。在中國,要想做好高椅村項目,要學會‘雙向工作法’。一向是自上而下,就是從縣委縣政府入手,這是最有效,最有力的工作模式。另一向是從村干部向上做,這叫自下而上。再普通的事,只要村干部不用心,什么事也做不好。而在上與下之間,還要找到聯系人,這個人上能接縣委領導,下能握住村干部,在高椅這個人就是蘭副縣長。鄉村建設只要能把握好這三道關,就基本能做好。”
孫君說,承上啟下的人要有一個共同的性格,“他們對困境從不說不!只說想辦法,敢于對領導說不!有較好的人文情懷,有一定的江湖風范,更加重要的,就是對我們的理念堅定的認同,這就是我們項目能成功的關鍵所在。”
于是在第二次進駐高椅村調查時,了解投資方、縣委、鄉鎮、村組的真正想法,就成為主要任務。對于投資方的支持,孫君說:“鄉村項目一直是動態的,變化莫測,我也沒想過他們能下決心投資——畢竟是商業,只有我做好了,他們才會下決心。”
對于和村組、鄉鎮、縣委的溝通,孫君的記錄可謂詳細:
村組:下午與村書記、族長和村干部交流。交流時,特意把村干部打散,感覺是無意識的,村干部坐在我們對面,我與族長(也是村老書記)緊挨著,這種坐法能很好的與村長們融在一起,去掉對峙與對立的心態。與村干部交流,千萬不要安排像談判一樣的坐陣。
這種座談更多的是雙向交流,像談戀愛,互相找感覺,要絕對地聽話聽音。中國農民說話極為含蓄,話又不多,在這種場合下,聲音很小,這時候還要看村干部的自信心,回答問題的肯定性,這些都是鄉村工作中望聞聽切的主要手段。
高椅村本身是完整的,村落的老房、祠堂、老街、碼頭等基本保持完整。這種完整性本身就非常稀罕,我們能感覺到村干部從1996年開始對古村的保護、村落民俗文化的堅持著實不易。
鄉鎮:高椅村項目的執行團隊自然落到高椅鄉,鄉代表縣委縣政府,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關鍵是政府就在高椅村,中心小學也在這里,這對高椅村發展來說特別有利。再說蘭副縣長是高椅村的人,村主任又在鎮政府做過領導,這些都成為執行力中的重要元素。對執行團隊的人來說,主要是執行力。另一點就是能專心工作,這次約有14項工作交給蘭副縣長。執行團隊的任務是執行,在半年內不需要有思想,半年之后專家與執行團隊各占一半思想,一年之后是執行團隊有思想我們沒有思想,這就是我們工作團隊的技巧。目標是當我們離開高椅村之后,會同縣真正留下了一個有思想的執行團隊,為未來更多的“高椅村”做好復制與推廣的準備。
縣委縣政府:他們與我們的理念高度一致,這是項目合作的前提,縣委與縣政府的決心就是我們的決心,也是衡量項目成功最主要的因素,而這個因素又取決于各局辦工作的熱情與認真態度。對財政條件較差的會同縣來說,一定要做點(高椅村),做好基礎設施建設,并謹慎使用農民補貼。重要的是黨員干部要起帶頭作用,推動正能量的道德觀,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基礎性作用。為此我們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意見:
1.還權于村兩委,這是解決高椅村問題最好的方法。因為我們項目團隊所有人都有可能離開高椅村,可是村干部永遠都離不開,即使他們不做村干部,他們依然是村民,是高椅村的人。
2.建立村民共同體,走集體致富的道路。這是中國農民的特點,也是鄉村建設的目標,是高椅村能否保護下來并發展好的手段,不能有只發展少數農家樂的觀點,那就會失去絕大多數的民心,是做不好事的。
高椅村不談旅游只談生活。對一個村來說,一談旅游,就是為游客服務,忽略了為村民服務。今天,中國凡是古村落做旅游的,無一例外都是失敗的,都是對農民與文化的傷害,這些是我們要接受的教訓,也體現我們做高椅村的價值。
3.大規劃小切口。高椅村古村太大,級別很高,所以再多的錢投下去,也只是一個水花,只能做大規劃中的新村,高端鄉村客棧,古村保護還原有品質的隱居生活。大規劃是指,二到三年之后,每天有五千人,高椅村會成為周邊(懷化地區)的核心文化區,也會成為會同縣的新經濟增加點,這一點應該是可行的。由小帶大,由點帶面,只要項目做得有價值,市與省自然會有項目資金支持。這是政府做事的特點。
4.資源整合是新農村建設的大問題。各局委各自為陣,規劃各做各局委的,建設風格是各想各的,這就給縣這個層面提出了建設與資源整合的要求,這些要求指出了高椅村項目的方法與目標,只要這個層面清晰了,高椅村項目就有希望了。
孫君說:“鄉建的重點,是在鄉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建上做文章。鄉愁不是在愁上做文章,而要在鄉中找情感。鄉就是村,鄉就是農田、民居、菜園、養豬,就是充滿人情味的鄉土社會。我們團隊做了一些古村落,我感覺依然做的是毛皮,沒有做到血脈之中。做的是保護建筑之形,而沒有深入到村莊之神。今天的中國古村古鎮,之所以要保護,就是房中無人,村中無人。美麗鄉村要做的事,就是讓年輕人回村,只要他們回家了,人就可以養房,村中就有生機。這次我想做一個中國古村落發展與保護的示范村。”
拆解組合法
在和政府與投資方達成共識的基礎上,項目還需要切實落地。孫君說,一個好項目的核心是“勢”,“勢”分為民意、政府所為、市場所需和我們的理想與責任。這四項能合成,能統一就是“勢”。自己做的工作就是把各種“勢”理清楚,形成合力。項目要落地,靠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細節上精深照顧,全局上才能綱舉目張。
由此,孫君為高椅村規劃提出了“耕讀人家”的設計方案。根據多年的鄉村建設經驗,他還結合高椅的實際情況,計劃從房、水、旅、種、村、治等幾個方面分別著手修復和調整。
房:高椅村目前在外貌上修的越少越好,只是局部整理,違規亂建的小棚小屋,影響通道,火災時會燃燒鄰居的,要堅決拆除。維修時對百年以上的建筑堅決修舊如舊,重點改善內部的實用性,對百年以下已有60年的建筑進行適光、外觀采光、通風、美觀、排水、防蟲防鼠、衛生間與廚房修改的適當改造,主要是滿足服務的功能,其次是住宅的作用。對近幾十年建筑的房子,在住戶自愿的情況下動大手術,以強調與整村環境的適宜性,在現代中靠近傳統,更多的是改造成具有文化氣息的建筑。
水:水風之意,就是讓生活空間能享受風的清涼又回避風的侵襲,水是能憑水、用水又不要形成水災,這就是水風之意。由北向南,依山傍水,天人合一,這些意思主要是體現一個村莊水系,2009年一場大水徹底破壞了村莊水系,高椅村修復水系,增加治水活水功能就顯得非常重要。
旅:我比較反對把村莊定位于旅游,一直堅持村莊就應該是村莊,旅游的過度一定會影響村莊的發展,高椅村依然如此,堅持以本村人的常態生活為主,旅游只做輔助產業,我們在設計規劃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這個因素,不然成千上萬的人涌入到村里時,就再沒有機會補救規劃上的不足。規劃不僅是做眼前,更關注的是未來。
旅的定位有兩種,一種是以農耕為主體,旅作為農耕文化的經營范疇,這是我們的目的。二是旅為主體,農耕文化附屬旅游,這就本末倒置,堅決不可取,我們不宜取第二種。
旅的另一個功能就是提升農民生活的舒適度,今天農民的生活環境,生活品質與城市人相比相差太大,憑什么農民就不能把勞逸做的更好呢?農民有自家的有機原種菜地,有自家的雞與豬,有獨立的空間,還有左鄰右舍,有塘有河,有譜有祠,有田有山(林),只要能把室內室外環境略加整理,農村就是一種貴族的生活空間,做到這一點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