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人物 > 人物報道 > 正文
對話孫君:鄉村,中國人未來的奢侈品!
來源:光彩眾生    時間:2015-04-03 10:44:41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 2011年,孫君和“三農”問題專家李昌平等一群從事鄉村建設的民間人士發起成立中國鄉建院,致力于鄉村的規劃設計與落地實施,并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系統性、整體性的解決方案。

  把理想中的鄉村變為現實

  如今,提到中國的鄉村,人們往往會想到兩種場景,一種是整齊劃一的瓷磚房新農村,另一種則是古色古香,自然環境絕佳并頗具文化韻味的古村落。然而,這都不是孫君理想中的中國鄉村應有的模樣。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是孫君對他理想中中國鄉村的期待,如同習近平主席所說:建設美麗鄉村不是“涂脂抹粉”,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孫君從1999年開始涉足鄉村規劃這一領域,那一年他做了地球村項目;2003年,孫君團隊在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五山鎮,建立起NGO、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的長期合作機制,開展生態村莊和生態農業的示范建設,成功打造出了“五山模式”,引來全國多地爭相取經、效仿;2011年,孫君團隊在河南信陽的郝堂村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幾年下來,郝堂村項目成為一個標桿,被當地人稱作“畫家畫出的小鄉村”。此后,郝堂村在全國美麗鄉村評比中獲得綜合排名第一名。國家建設部確定以郝堂村為樣本,全面復制與推廣郝堂村的建設理念。

  對于孫君來說,郝堂村的價值在于“還是一個村,70%的年輕人回來了,學校從原來的50個學生恢復到170人,村里有了自己的幼兒園,有了自己的養老中心,全村的土壤已經做了三年的土壤修復,主要河道與山水收為集體所有。”

  對于郝堂村的成功,孫君也做了反思:郝堂有什么?沒有景區,沒有名人,沒有好的山與水,沒有很牛的投資人,沒有好的交通優勢。可是郝堂為什么成功?

  他找到了答案:“真!這也是鄉村為何讓城市人流連忘返的重要因素。真致善,善致美,這種真、善、美的文化不在城市在鄉村,這就是鄉村的價值,也是中國人未來現代化的必經之路。”孫君說,這也正是為什么不能將城市規劃的那一套用在鄉村規劃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城市和鄉村有著本質的不同。

  他理想中的中國鄉村需要“讓年青人回來,讓鳥回來,讓民俗回來。”

  鄉愁與鄉仇

  如今,“鄉愁”一詞似乎很流行,人們常常提及這個詞,或許是對兒時記憶中有著濃濃人情味的鄉村的懷念、對有機蔬菜對天然田園的懷念。也因此,有越來越多的人渴望回歸鄉村。

  然而,孫君犀利地指出,“你的鄉愁,到了農民那里或許就是鄉仇。”在孫君看來,說鄉愁的人一定不是農民,懷念鄉愁的人一般不會住在鄉村。這就是鄉愁與鄉仇之間的矛盾。這也是鄉村與古村保護如此之難之因。說鄉愁的是城市人,說鄉仇的是農民,這說明什么?

  孫君打了一個比方,你喜歡古村落古民居,希望鄉村“回到過去”,然而農民認為那樣的房子太破太舊不好住,并且,要你去住其實你也不愿意住,你只是喜歡看那種模樣的鄉村。因此,鄉愁不是文化是生活,是一種特殊的生產方式,這是城市文明中很難理解的一種文化。

  那么?鄉愁是什么?孫君說,是貧困,是無奈,也是孤獨。同時,鄉愁是希望,是等候,是中國未來文化的奢侈品。“近百年來,今天這個時代我以為是鄉村建設的最好的時機,也是中國古村落保護最好的時機,如果在這個時代,我們找不到有效的方法與模式,那我們就不能叫鄉村建設者。我們不要過多的去批評時代,也不要過多的理論。而要用行動與方法去影響政府,引導開發商,這就是專家與學者最好的社會實踐,這也是我們的價值。”

  把藝術還給農民

  站在農民的角度想問題,這是孫君做鄉村規劃的堅守之一。

  他在做鄉村規劃時往往會把規劃設計單獨分離出來,往往在項目進行1年之后才出規劃。反思目前有一些新農村建設,建設過程中農民不滿意、專家覺得頭疼、城里人覺得不像農村,外國人也覺得不像中國。那么,問題出在什么地方呢?孫君認為,農民有三件事最重要:建房、娶媳婦、生孩子,建房排在最前面,特別重要,所以他們把規劃單獨提煉出來,郝堂村也是這樣。

  從1999年到2011年,孫君做了很多項目,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孫君說,我是一個畫家,所以在項目當中能清晰地看見藝術的成分。他提出要把藝術還給農民。

  孫君解釋,因為藝術有個重要特點,自然、純粹、具有溫度感,我們的鄉村從來就沒有規劃,他是由一家、兩家生孩子、娶媳婦一點一點自然成長起來的,不加任何雕琢,我們現在看到的千年百年的村莊是沒有任何目的的,每個村莊都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特點、自己的民俗,所以說村莊的發展過程和藝術家的感覺特別像。

  而我們的城市不是自然成長的,是規劃師按照人的想法一點點畫出來的,缺少了藝術的純粹性、目標性,這兩者之間,鄉村更具有藝術的元素,城市更具有產品的元素,村莊更具有人的溫度感,而城市溫度越來越低。把藝術還給農民、農村是有價值的。但是什么價值?如何體現價值?這是我們這些年一直苦苦探索的。

  在孫君看來,鄉村作為一個完整的生命體,生命體一定要找到最原始、最小的元素,比如現在郝堂村每年種3000畝紫云英,用傳統的綠肥來改造土壤,就是從微小元素入手“重畫”鄉村的一種方式。

  “舊農村建設要比新農村建設更重要。這是建設中一些要調整的觀念。鄉村規劃元素不是從建村莊開始,是從找到微生物開始的,這是我們做農村工作和城市工作不一樣的地方。”

  QA&

  對話孫君

  (以下對話,記者簡稱“T”)

  T:最近這些年您的大多數時間都呆在農村?

  孫君:沒錯,最近幾乎每兩天換一個村子,這些年走過的村子有好幾百個。

  T:搞鄉村建設規劃時您一般遵循著怎樣的原則?

  孫君:當然,我的原則是:鄉村建設中,如果農民不是最大的收益人群,我們的所有的工作都是錯誤的,是偽新農村建設。

  T:您做村莊規劃與建設時有怎樣的程序?

  孫君:一般是文化修復--土壤水(山水)修復--建筑修復,最后才是鄉村規劃。

  T:一般如何選擇項目?

  孫君:通常來講,經過新農村建設的村不選,有公園和景區的回避,太富裕的不做,太貧窮的不做,村鎮干部能力太弱的不選,太貧窮的村不選;在專家與領導意見不統一時聽村干部的。

  T:可否具體說說您希望看到的中國鄉村的狀態?

  孫君:簡單地概況,就是四個字:田人合一。說先說“田”,所謂農民,是有農田,會養豬,菜園、曬場、房子形成他們特有生活與生產的小環境。在我看來,中國農民只要不養豬,農耕文明就自然斷裂。再說“人”,鄉村其實是一個民族的生命之源,中國農村是以血緣、親戚、熟人三種關系綜合的鄉土社會,人與人之間,家與家之間有著非常合理的中國文化。正如鳥類的家在樹上,人類的家在土地上,水生物和微生物的家在河邊的坡地中,田人合一應該是中國鄉村應有的狀態。

  T:你們是否會在湖南開展一些鄉村規劃?

  孫君:在湖南,目前計劃中會有兩個項目,一個是位于長株潭城市群的昭山,我們思考它如何與城市互動的問題;另一個項目在高椅古村,我們思考的是激活古村落,比如保留原有的建筑形態,讓農民生活在其中,同時挖掘以古村落為基本的原種農業,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讓古村落以美好的姿態繼續生長。

關鍵詞: 孫君 鄉村 奢侈品 農村 建筑 建設
分享到:
[責任編輯:丁艷艷]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6 手機:15801363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