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師獲普利茲克獎 扎根歷史又具世界性
王澍,1963年11月出生,2000年獲同濟大學建筑學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2010年,王澍曾獲得過第十二屆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特別榮譽獎,成為中國首位登上該展領獎臺的建筑師。他的代表作包括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中國美術學院象山校區、寧波美術館、寧波博物館等。
中國建筑師首次獲得了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筑獎。昨日,普利茲克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正式宣布,49歲的中國建筑師王澍榮獲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頒獎典禮將于5月25日在北京舉行。身在洛杉磯的王澍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指出,自己一直相信持續地以非常真誠的態度去創作一定就會有某種結果產生。 本版采寫/本報記者 李健亞
獲獎原因 扎根歷史又具世界性
有“建筑界諾貝爾獎”之稱的普利茲克建筑獎自1979年創立以來,一直被視為當代建筑風潮的風向標,得獎的建筑師從第一屆的菲利普·約翰遜到此后的貝聿銘、弗蘭克·蓋里、諾曼·福斯特等均為世界當代建筑大師。昨日,普利茲克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正式宣布,49歲的中國建筑師王澍榮獲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
對此,普利茲克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普利茲克表示:“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評委會決定將獎項授予一名中國建筑師,這標志著中國在建筑理想發展方面將要發揮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此外,未來幾十年中國城市化建設的成功對中國乃至世界,都將非常重要。中國的城市化發展,如同世界各國的城市化一樣,要能與當地的需求和文化相融合。”
普利茲克建筑獎評委會主席帕倫博勛爵則指出王澍獲獎的原因是:“討論過去與現在之間的適當關系是當今非常關鍵的問題,因為中國當今的城市化進程正在引發一場關于建筑應當基于傳統還是只應面向未來的討論。正如所有偉大的建筑一樣,王澍的作品能夠超越爭論,并演化成扎根于其歷史文化背景、恒久且具有世界性的建筑。”
獲獎感言 這是一個巨大的驚喜
王澍是中國實驗建筑的代表人物,目前任中國美術學院建筑藝術學院院長,以設計博物館、圖書館等聞名。主要作品包括中國美院象山校區項目、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寧波博物館等。
王澍的許多建筑實踐都是把中國古代“造園”的手法和方式融入現代建筑,注重材料再生,被譽為“中國最具文人氣質的建筑師”。2000年王澍完成了他第一個主要作品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
當得知自己獲得普利茲克建筑獎后,王澍告訴記者,“這真是個巨大的驚喜,我很榮幸能獲獎。我一直相信能夠持續地以非常真誠的態度去創作一定會有某種結果產生,而不管這個結果是什么”。
據悉,頒獎典禮將于5月25日在京舉行。屆時,王澍將獲得10萬美元的獎金。(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