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人物 > 人物報道 > 正文
王澍,向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設發一聲吶喊
來源:    時間:2012-03-05 12:00:12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王澍,向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設發一聲吶喊

\

新京報漫畫/趙斌

  【中國建筑師王澍獲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

  2月27日夜,正在美國哈佛大學任教的中國建筑師王澍榮獲2012年普利茲克建筑獎的消息,在普利茲克建筑獎官方網上一經公布就迅速傳遍世界,這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受世人矚目,因為這是本土的中國建筑家首次獲得這一建筑界的諾貝爾獎。很多中國網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以為是黑客高手篡改了普利茲克建筑獎官網的頁面——因為這消息對于中國人來說是有些太突然了。

  一座舊磚瓦構筑的山

  2000年我在《Wallpaper》雜志上看到蘇州大學文正學院圖書館的照片,開始我以為是外國建筑家設計的,定神一看才知道是王澍,那是我第一次記住了他的設計。王澍完成的第一個主要作品就已經非常具有國際語言,從那個時候他就注意到建筑和山水的關系,這或許是中國傳統園林思想對他的影響。

  王澍是地地道道本土出身和在中國受教育和實踐的建筑家,他的作品都完成在中國。他的建筑設計項目并不多,但是主要作品的規模卻很大,那就是杭州的中國美術學院的象山校園。這是他從上海同濟大學博士課程畢業之后的大規模建筑設計實踐,是兩位藝術男士的相逢:上任不久的中國美術學院院長許江委托建筑學院教師王澍設計了象山校園的一期工程,這個有著十棟一組的建筑群,為王澍十年以來的思考和研究提供了一次綜合性的實踐機會。象山校園的第二期也隨后竣工,這無疑奠定了王澍在中國建筑界的先鋒性地位。

  這次獲獎的作品是寧波博物館,這是王澍的設計風格和思想的集大成作,也是一位建筑家用自己的作品向那些急功近利的城市建設發出的一聲吶喊。怎樣才能讓社會注意到正義的存在?王澍把博物館設計成一座山,這是一座由收來的舊磚瓦和混凝土構筑的一座人工的山。

  中國和世界在建筑價值觀上的距離

  2009年,為挑選王澍的作品參加由我策劃的在布魯塞爾展出的“心造——中國當代建筑的前沿”展,我去象山校園考察,他確實給我帶來了震撼。我知道王澍的設計在建筑界內外有很多爭議,于是我在現場給一位我熟悉的建筑家打電話,我說,你可以不喜歡他的設計,但是希望你來現場看看再說。我的直接感受是:現在許多人都千里迢迢去看柯布西耶和其他建筑巨匠的作品,但是總有一天人們會千里迢迢來到象山校園參觀和學習王澍的作品。對于那些在這些建筑中學習的學生來說,是幸福的,因為這些建筑是激發學生們創造力最好的教科書和場所。

  王澍的設計沒有風格,也不追隨流行,他注重建筑和環境、和傳統技藝、和自然、和人文的關系,正如普利茲克建筑獎暨凱悅基金會主席湯姆士·普利茲克先生2月28日在北京時所說的:普利茲克獎的評選標準并不是聲望,而是尋找建筑界一種卓越的品質。去年評委來中國看到王澍的作品后印象非常深刻!他的作品體現了這種卓越的品質。

  很遺憾,我們自己的評論人、專家以及建筑師,沒有一個人給予王澍的作品以這樣高的評價,這是中國和世界在建筑價值觀上的距離。

  “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廢除使用混凝土”

  中國建筑界盼望中國人獲得普利茲克獎是一直以來的夢想,當這種榮譽真的到來時又有些茫然。顯然王澍的獲獎有著一個大的時代背景,這就是我2011年在策劃的 “向東方——中國建筑景觀”展在羅馬展出的前言中所說的:“全球化給我們的生活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現實,有責任和道德感的中國建筑師們在思考,如何通過使用回收的、或創造再生性建筑材料,來解決建筑大量消耗和占有自然資源的問題,這種事發生在中國,或許是對位于世界建筑轉折點的中國建筑界的一種提醒。”這個展覽反映了中國新一代的建筑師的建筑實踐是和中國崛起的步伐同步的,這些項目就反映了他們個人和建筑、建筑和國家同步的歷程,而王澍是其中的佼佼者,這個獎會激勵更多的中國建筑師和城市規劃者,深入地考慮我們的城市和生活如何持續性的發展。而中國幾千年的文明中,從來沒有出現過不能持續發展的問題,只是進入近代工業文明時代之后,生活和自然環境才發生突變,所以王澍所說的:“我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廢除使用混凝土”這句話,代表了中國建筑家徹底回歸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的決心,從而認識到“建筑應該是一個生命體系”(王澍語)。

  中國的問題就是世界的問題

  普利茲克評委會在一份補充聲明中說:“中國建筑師獲獎的重要之處在于,它代表著評委會成員們認可中國建筑師將推動世界建筑思潮的發展。同時,未來中國城市化的成功對中國及世界而言都將是意義重大。在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的同時,中國既要保持悠久而獨特的文化傳統,又應關注城市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為什么要做補充說明?這說明中國的問題就是世界的問題,是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是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中國的崛起和巨大的資本流動,已經是不可阻擋的現實和潮流,在這個潮流中,世界已經認識到中國建筑師將推動世界建筑思潮的發展,所以他們的思想和道德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著未來世界建筑的風格和品位。

  中國的城市化的成功與否,將大大影響世界城市的發展,世界的建筑精英們剛剛從純建筑的夢想中醒來,他們不得不面對遠東這塊世界建筑發展的震源地所發生的一切,看看有什么方法可以對近乎瘋狂的進度有所制約。于是,普利茲克評委會的視線注意到王澍在建筑上的實踐,提出的有關現在和過去的適當關系問題,正好和他們的想法吻合。

  普利茲克指出,中國最近的城市化過程引起爭議——建筑是應當以傳統為基礎還是應當展望未來。就像任何偉大的建筑一樣,王澍的設計超越了那場爭論,產生沒有時間限制、深深植根于自身環境又具有普遍性的建筑。

  我們中國有這樣一個說法: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的就是世界的。這是中國的視點,而西方的視點是,當你具有普遍性的時候你才具有世界性的意義。比如新浪潮的巨匠戈達爾在評價日本導演北野武的時候說,他拍攝的不是日本的電影,而是具有普遍性的電影。那么普利茲克先生所說的:“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步,評委會決定將獎項授予一名中國建筑師,這標志著中國在建筑理想發展方面將要發揮的作用得到了世界的認可。”所謂世界性的建筑就是需要具有普遍性的價值。

  □方振寧(建筑評論家和國際策展人)(來源:新京報)

關鍵詞: 王澍 普利茲克建筑獎
分享到:
[責任編輯:李二慶]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9 手機: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