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對于建筑的內外關系上,中國傳統建筑的亭子與宅子是兩個不同的建筑概念。亭子是無墻有頂的建筑,而宅子是有墻有頂的建筑。而傳統的日式建筑中,宅子通常集于亭子的特征,同時兼備宅與亭的概念。在中國歷史上,建筑的外墻一般是固定的,而日本建筑的外墻是可被自由移動的,如此開放自如的日本建筑,充當墻體的時常是由紙和木框架構成的移門。合上為壁,起到分隔內外的建筑功能;打開為亭,充分享有室外的無限風光。人在室內,卻能坐擁屋檐外的一片世外景致。其自然造園的精彩,瞬間被吸納到整個室內,相比簡單平樸的室內空間,使人更加留戀外面世界的多彩。這一建筑現象,無論從皇宮還是民宅,卻無一例外。這便深刻揭示出,由建筑設計所映射出來的日本文化的“外向性”特征,即心系外界,座內向外,使人永遠審視著外面的一片天地(見圖-20、圖-21、圖-22)。
圖—20.帶有亭子風格的住宅空間
圖—21.從下離宮中的壽月觀向外眺望
圖—22.桂離宮中敞開的立面,笑意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