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赟,一位被媒體譽為獲獎專業戶的資深設計師,03年至今,大大小小,國內國際共獲獎十幾余項。從空間設計到配飾設計,再到家居產品設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2007年創辦閎約國際工作室,代表作品有麗斯花園別墅、錦秋之春公寓、東方普羅旺斯、北京建材經貿大廈整改項目……
與這位典型的射手座男人打交道,就感覺駕馭著烈馬馳騁沙場之上,很刺激,很瘋狂。 姬赟語速極快,吐字鏗鏘有力,是個傳統的陜北漢子;他熱衷歷史,崇尚中國古典藝術,強調“文化就是創意(設計)的基礎。”
天平在商業與設計間傾斜
當一個人同時兼得兩種身份時,手中的天平肯定會稍稍傾斜一方。在設計師與商人兩種身份之間,我很好奇姬赟的天平會傾向誰?
姬赟倒是很爽快,“設計是我執著于不懈追求的原創之路,而商業不過是輔助設計,保護設計的一種手段。在我的世界里,我只是個間接時間段的老板……”
設計,一種由內而外、最原始的感情表達
作為一個設計師,姬赟自言瘋狂,根植叛逆。漢武帝劉徹的雄才宏略,千古高著一直是他畢生的設計追求。姬赟希望通過設計去幫助人們實現“歸宿”的夢想,用細節傳達本質世界,借用“元素”傳承文化,也許這也是一種對個體生命珍愛的表現吧。“其實,我的設計很多老外喜歡,可能他們從這里看到了一種直白的力量,或者應該說是一種發自內心,最本我的表達。”
不固定的BOSS時間
從某種角度來說,我覺得姬赟是個“貪玩”的BOSS。2007年建立了自己的公司(閎約國際設計),他給自己的目標是打造一家國際化的設計公司,為更多人提供一個設計平臺。“怎么說呢,我只是在一個特定時間里,做著商人的角色,。”
淳樸的陜北漢子還是喜歡專研純粹的設計,“市場(商業)需要尊重設計,商人與設計師之間必須有一個相互認可,相互理解的過程,同時我也在學習商人的執著、靈敏以及對待事物的謹慎態度。”
十年磨一劍。姬赟的創業經歷并沒有什么戲劇化的風浪,可能是一種運氣,也可能是因為他穩打穩扎的性格讓他的商場之路略顯平坦。
三個案例 三種階段 一鳴驚人的處女作
2001年,姬赟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個案例,這個案例可以用“一鳴驚人”來形容。一個住宅設計,即包含了古典藝術元素,又留有現代處理手法;根據燈光、基材特點,大膽配色、用料……就連墻壁上的油畫都親力親為了。據說,當時這一作品還上了CCTV大屏幕呢。
不過,通過這次實戰經驗,姬赟總結出準則:裝飾性、實用性如何同時解決?實用在先,裝飾在后,一定要先把功能解決,其次才是美觀。只有裝飾沒有功能是不成熟的設計,設計是為了更好地改變生活,缺乏了使用價值就不叫設計。
困惑時,“家”感動著你我
2005年姬赟遇到了人生中的事業瓶頸,設計開始找不到方向;巧合的是,當時對接的這位業主似乎“心情也不好”;于是,這兩個“郁悶的人”握手合作了。大家都想尋找到一種力量,一種可以支持信念、引人向上的力量。
于是“出塞”的概念就在這個特殊時間,特殊場合出現了。受當時熱門影視劇《漢武大帝》的影響,姬赟突發奇想,借用“昭君出塞”的典故,以情節做主題設計,引“異域”風情為元素,熱情(紅)、神秘(黑),混搭綢緞,胡楊枝配飾,迎合剛烈氣場,彰顯著一股堅定、強大精神,寄托業主、設計師的無限遐想與希望……
而正是這種希望,讓“家”里“家”外的人在面對困境時,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
用設計傳承文化
四合院雖為居住建筑,卻蘊含著深刻的文化內涵,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載體。它的裝修、雕飾、彩繪處處體現著民俗民風,表達出人們對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如以蝙蝠、壽字組成的圖案,寓意“福壽雙全”;以花瓶內安插月季花的圖案寓意“四季平安”……為四合院做設計,就有如為中國傳統文化殿堂繪制新衣。
姬赟在今年做了一個很有特色的四合院設計,將現代的生活方式與傳統文化恰當的融合在了一起。房子內部設計以白色為主,現代簡約;其中提煉出中國特色元素“綠、灰、紅”運用到配飾中,起畫龍點睛之用。同時,為解決采光問題,他大膽的將部分墻面混凝土結構改成玻璃結構,整體效果通透、時尚,婉約不失大氣。
一點共勉
做了這么多設計案例,總會有遺憾,比如在某個細節上粗心大意,把插座位置預計錯誤等等。其實設計是一個創意的過程,很多時候因為各種因素沒辦法實現想法,這可能是一個設計師最大的遺憾,但也將是設計師堅持做下去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