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新書《陳設·生活智慧》封面
從第一本室內設計專著《逸境》的優美誕生,到第二部作品《時尚•奢華•樣板》的華麗呈現,再到如今第三部作品《陳設•生活智慧》的智慧思考,戴勇一直在用書籍記錄自己的軌跡,同時也在用藝術這樣一個高雅的永恒陳設著、蘊涵著自己的設計。
采訪手記:戴勇的采訪是在他緊鑼密鼓的日程安排中臨時安插的,在助理細心的安排下,采訪如期進行。戴勇的誠懇和對藝術的熱愛是他留給我們的印象。
【記者】您的第一部作品《逸境》是您的作品集錦,在作品里向大家眾多優秀的設計作品。建筑設計、室內設計與陳設設計是三個不同的概念,在國外,設計師是把這三者囊括在一起的。作為一位設計師,您是怎樣看待三者的關系的?
【戴勇】每個公司和每個設計師的背景不一樣,我的專業是學藝術,不是建筑設計,后來因為個人喜愛設計而轉到室內設計行業,所以我們公司可能在室內和陳設方面更專業,在建筑這一方面就沒那么專業。
【記者】目前在國內的室內設計和建筑是分開的,所以設計師在做室內設計的時候發現建筑設計上有一些缺陷,例如戶型分布、功能分配不合理等問題,以至于影響到后期的室內設計,遇到這種情況您一般怎樣解決呢?
【戴勇】其實室內設計師最大的作用就是優化原始建筑的戶型結構,優化建筑本身的一些缺陷,這樣以前很多不太好的建筑反而給室內設計留下了很大的發揮空間。現在漸漸的很多業主把一些還沒有定稿的建筑圖紙拿給室內設計師看,像我們公司現在做的很多項目在前期就已經進入了,提前做戶型的優化和前期的一些討論,從而避免了后期一些問題的出現。
從酒店到地產都會有這樣的情況,室內設計第一部分工作就是協助他們做建筑戶型優化,在這個階段將優化工作解決,室內的平面部分就到平面布置階段去解決,這樣就避免了施工的重復浪費,室內設計師也因此負責了室內設計以外的一些工作。[page]
【記者】您在您的作品集二《時尚•奢華•樣板》中提到:“書中的案例不同程度地融入了時尚奢華的流行元素,一方面切合客戶的要求,一方面加入我對身邊發生的事的思考,不再拘泥于風格,更多地關注設計本身的主題和完成后帶給人的感受……”在作品集二中提到了“時尚”這個概念,那么作為設計師,您是怎樣理解“時尚”的呢?
【戴勇】室內設計其實是給建筑穿上一個時尚的外衣。用一個形象的比喻來理解,室內設計師是建筑的一個美容師、化妝師。平時我也會要求我們的設計團隊除了看設計方面的書籍外也要關注時尚,看一些時尚的雜志來提高審美。首先眼光要提高,水平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即便做到“眼高手低”都沒有問題,更重要的是要有實踐經驗的積淀。
【記者】主題設計在國內外都有所應用,比如主題旅館、主題公園等。您的第二部作品集涉及到主題設計這一塊,其中展示了中國風系列主題設計,時尚奢華系列主題設計,自然系列主題設計等等。可不可以這樣理解,每一個主題的背后就是一種思想和內涵的外在表征?
【戴勇】其實我們理解的主題是每一個不同案例的不同氣質或者說氣氛,因為每個案例除了他表面的一些裝飾風格以外,它還有一個內在的氣質,這是每個空間最重要的。像我們以前總是說要做有內容的空間,其實在開始做設計的時候是達不到的,必須要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慢慢的最后空間才會有氣質出來,這個氣質是通過每個細節來產生的,進而通過一些技術性的手法將每個空間的主題體現出來,所以設計后期會有很多技術性的問題及一些細節的處理。
【記者】您的新書《陳設•生活智慧》是一本關注當代中國陳設設計的書,作為作者,能否為對這本書感興趣的設計師朋友和網友簡單介紹一下?
【戴勇】在我們策劃這本書之前,我們翻閱了很多資料,把市面上所有相關的書籍都買來讀了一遍,可以說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們自己也提高了很多。但是我們發現之前的很多相關書籍都是純理論的,與市場上實在的東西脫節,他們或多是介紹一個室內發展史或是陳設發展史,但這很難運用到實際的項目操作中,會感覺對接不上,所以我們當時就想編寫一本實戰性的書,有一定的理論,但是我們這種理論可能是很淺顯的,大家都可以看懂,但更多的是一些成功的案例,可以馬上運用到項目中去。
我們在書中分了三個部分來具體介紹室內陳設,一個是新中式主題的陳設,一個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精裝修樣板房的陳設,還有另外一種是不同主題的陳設,可以說《陳設•生活智慧》這本書是實戰性比較強的書。[page]
【記者】隨著“輕裝修,重裝飾”的觀念的深入,人們認識到陳設對于塑造室內個性、烘托室內氛圍,創造室內意境起著無可比擬的作用。陳設設計越來越被人們關注,成為一個新的設計領域和研究對象。您認為陳設藝術設計在室內環境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樣的呢?
【戴勇】現在強調這種“輕裝修”的裝飾理念已經有很久了。的確,這種理念在國外已經倡導很多很多年了,在國外很多房子都是精裝修,因為有的時候簡單的東西反而越持久越舒適。在裝修比較簡單的情況下相對的陳設就會顯得比較重要,而且陳設對每個設計師的要求非常高,并不是把一些東西堆到一起就是陳設,它需要用不同的產品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氣質,這是陳設最重要的。記者】有人認為“國內陳設設計的狀態包括亂搭、使用全品牌以及原創三個狀態”,您比較看好哪一種呢?
【戴勇】不同的公司服務的客戶群不一樣,我們公司最近主要服務的是地產,地產它是一種大眾化的消費,不能做得太個性化,如果所有的產品都去原創,那么最后市場的接受能力就會大大減弱。混搭會讓大家覺得豐富、變化很多,而且融合了不同的文化在里面,如果是純古典的東西會顯得太成熟,距離時尚的或是離大家比較熟悉和習慣的東西太遠,純中式的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記者】“混搭”是一個頻繁出現在設計中的詞語,您剛剛也提到了“混搭”,對于“混搭”,您是怎樣定義的?
【戴勇】從一些歐式的或者美式的案例里面,你可以經常看到他們的壁爐上擺著一個青花的瓷器,這就是混搭。在很多年前他們就很欣賞中國的陶瓷,從中國“搶”了不少這樣的東西過去。在國外擺中國的工藝品和收藏品是很盛行的,國外很多純粹的歐式設計里面是有不少中式元素包含在里面的。比如說一些點綴的小家具,它并不是大量的,只是一些點綴,可能會放一個青花的瓶子或者陶瓷的瓶子,主流的風格依然很明顯的。
【記者】您認為目前國內外陳設設計存在的主要差異是什么呢?
【戴勇】其實還是一個積累的問題,因為國外陳設設計的發展已經有很長時間了,較早的住宅設計里面就已經提出了,可中國還只是個開始,做純粹的布置。比如過去我們講的藝術性,沒有時間的積累這些根本談不上。中國很多公司只有五年十年的經驗,但國外很多公司都有三十年以上的經驗,中國最長的也就十年,整體來說發展得比較晚。
【記者】有這樣一種說法“建筑設計做到極致就是藝術”。從您的作品集一《逸境》、二《時尚•奢華•樣板》以及三《陳設•生活智慧》,還有《發現最美的酒店》等系列叢書,我們能夠看到您在兼顧設計的同時,追求藝術和內涵的影子。您怎樣看待設計師所流露出來的審美藝術?藝術在您的心目和設計中,您把它們擺在怎樣的位置?
【戴勇】這和每個設計師學習的背景和個人的喜好有關系。我以前是學習畫畫的,到后來才開始學室內設計,可以說一直和藝術結合得比較緊。其次個人的審美也是影響設計的因素之一,我們做設計時不會跟社會上一些商業性的設計靠得太近,并且會有意識的避開一些,盡量做一些感覺優雅、精致的作品,不會感覺太奢華、粗糙。
藝術在我心中是永恒的,好的設計也應該是永恒的,至少過十年,甚至十五年后再回頭去看做過的一些項目仍然覺得那些項目到現在還是可以看的,我覺得這是很重要的。藝術并不像時裝,穿過一期就不要了,有可能一個業主會在里面居住十幾年,我們應該對客戶負責,對我們自己的作品負責。(采訪:搜房 李成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