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設計與美好生活
回到國內后,萬浮塵將更多的時間用在了研究古老的中國文化上。
【記者】:你對在設計中融入中國元素的概念怎么理解?
【萬浮塵】:其實中國的文化啊,他不光是一個形態的東西,他也是人文的一個東西,蘊含有一種精神氣質。韓國人欣賞儒家思想,他們治國也運用了中國的儒家思想,把仁義禮智信這些東西用得非常好,這都進入他們的法律了。我們也要學別人的優點。日本他們把我們的佛教文化真正地貫穿進他們自己的文化了,那我們有沒有貫穿進去?我們在學形式,沒有學精神。我們講的是中式的元素,元素只是一個形態,很簡單。精神是什么,就是人的問題。人如果沒有了思想的話你說怎么解決。
那中式有哪些風格呢?地區不同,有不同的中式風格。我們老把江南文化認為是一個標志,認為中式就是江南文化,其實不是。福建的土樓你說是不是中式的,他是中式的。那新疆的伊斯蘭建筑也是中式,西北的土夯建筑也是中國文化。北京的故宮,還有福建的那些群體建筑,都是中國建筑。中式建筑也有很多國際化的東西。有一些地域性的人,他們把他自己的思維限制住了。其實我們實際上還是殖民文化的,殖民文化和中國的元素和歐洲的文化結合在一起的也有。天津我去看也有。那還有西藏的喇嘛教、紅教和黃教的關系,他們也有中國元素的。內蒙古也有中國元素的,因為我們是多民族的一個國家,元素其實是非常多的,我們不能只把漢文化或者滿文化當成中國元素,真的是誤導我們所有的人了。
而且我們有些專家在強調哪個是中式元素,這是不可能的,沒有人能把中式元素整理全。其實我覺得設計師要有全球化的眼光,到世界各地去跑一跑。看看南美的文化,北美的文化,歐洲的文化,中國的文化,日本的還有包括非洲的,包括中東的。我一直在強調一點,中國文化,我們要有怎樣的突破?我們要向日本或者歐洲的教堂文化和清正寺文化學習。他們有很廣泛的一個理解意義。他們有很開放的教堂、開放的清正寺,還有很現代的建筑來作為他們的清正寺或者教堂。那我們中國的寺廟還是保持傳統,這不行,我們的社會要發展。我們原來的老宅子陰冷得不得了,適合人類居住嗎?肯定不適合了。那么大的瓦檐把陽光都遮掉了。那通風好嗎,也不是非常好。園林里面小孩可能還可以,老年人在那走要摔倒骨折的,適合嗎?所以這個問題,說的意義太廣,但有一點就是設計師要用批判的思想來適應這個時代,與時俱進。所以我們中式元素提煉這塊,不是說提煉一個形式,而是要提煉文化,考慮我們未來能做到一個怎樣的深度和廣度,從一個世界公民的角度來考慮,這才能真正做到一個中式的設計。
【記者】:說到中國文化,你對周易是不是也有研究?
【萬浮塵】:我們還在對周易這些理論的驗證時期。周易是對包括心理學,地磁學,物理學,空氣學等各學科的一個綜合。我覺得周易還是比較科學的,不是我們以前說的迷信、教條的東西。因為我一直在做這方面的研究和論證,到現在基本上沒遇到什么大的錯誤。這我覺得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說明我們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也是非常好的,只不過現在我們國家還沒有正式把它作為一個學科來進行研究,這我覺得是一個挺悲哀的事情。周易是個對人很有益的東西,我舉個例子,假如給你一個空房子,四面都有窗都有門。屋里有個茶幾,我給你一本書,一段音樂。陽光非常好,讓你在房里隨便坐,你一定會坐在你最喜歡的一個位子上。這是因為每個人的體質條件,對光線的追逐方式是不同的,周易里面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記者】:那風水和實際功能性沖突的時候怎么辦?
【萬浮塵】:靠我們設計師來化解。以風水為主,但是有些東西可以靠我們的現代技術來解決,比如空調,地熱,通風,除濕設備。所以周易的理論也要與時俱進,不是死的。我只是研究空間方面的風水,因為周易的理論太博大精深,如果我繼續研究下去,那就成周易理論專家了,沒辦法干我的設計了。所以我就研究空間風水,怎么來解決大自然和人和建筑的關系。這很好玩,我不喜歡別人把周易僅僅當作化解厄運的工具。
【記者】:你說的價值設計具體是指什么?
【萬浮塵】:我崇尚價值設計和美好生活的理念。因為價值設計他涵蓋的內容本身不僅是一個金錢的問題,他還包括了商業價值,社會價值,人文價值,歷史價值,耐久性價值,環保價值,優美生活理念等等,這些價值都體現在這里。
【記者】:你怎樣保持藝術和商業化的平衡?
【萬浮塵】:其實很簡單。第一個要滿足商業。你的設計不能讓客戶掙錢,再創意都是廢品。創意的設計首先要為業主創造價值。創意不單是指形態的創意,還包括了經營的創意,節能的創意,造價控制的創意 ,功能性的創意,思維方式的創意,美好生活的創意。他是方方面面的創意,而不是單就空間來做一個創意,那就太局限了。
設計都是為人服務的。繪畫是純藝術嗎?是。但他也是供人觀賞的,他也有商業價值。設計不光是滿足設計師本身,也要為社會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