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邦勝,一個42歲的深圳設計師,一個在全國知名的設計界大腕。他個頭不高,和大多數藝術家一樣,留精心打理過的小胡須戴黑邊框眼鏡,笑起來一點也不留有余地地綻放嘴角弧度。但不笑的時候,神情冷淡有距離,絲毫沒有因為聲名而帶來的得意狂妄夸張舉止,話不多,除非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當然,他的設計作品除外,我想,那是唯一能夠讓他興致勃勃談興不減的話題。
設計師楊邦勝:
致力于酒店文化和個性的探索
在看楊邦勝的設計作品前,需要你調整呼吸,因為那里面有你絕對想象不出的震撼,那些流暢又簡潔婉約又有力的設計作品會出自他手,他眾多的設計貌似龐大工整外有無數經得起推敲的細節。“設計師從不放過對細節的雕琢。”楊邦勝這樣認為。“而留下特色和認同感才是有魅力設計。”坦白地說,對電腦里自己作品的進行闡述,楊邦勝顯得更有激情,并且滔滔不絕觀點新穎。
眾所周知,人的審美性存在共性和差異性,但所有的體驗性都是相通的,如何不顯強制性地代入,這是每個室內設計師都會面臨的問題。楊邦勝如此回答,“最高境界是設計師給一個空間能夠喚起客人的體驗和感受。”他這樣深化解釋,“文化是多元的,最好不要受風俗的約束,沒有風格也是一種風格,文化也是這樣的。本土的也是文化,中西結合的也是一種文化,關鍵是你帶給客人是一種什么樣的感受,尤其是愉悅的感受,這是說服、感染你的客人趨之若鶩的因素,我覺得文化的東西有著巧妙的意義,不應該太規范化、城市化。設計的真諦并不是在于手法,手法在八年、十年能改善或者變化,但最后能不能做出好作品完全取決于設計師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感悟,并且把它傳輸給你的客戶。”當然,還需要設身處地。“設身處地是任何一個職業都需要謹記的職業準則。”楊邦勝補充,他曾經說服一個客戶摒棄把一整面天花板用牛皮蒙上的創意。“不只是因為我一貫的以人為本、生態、節能的設計理念。”
楊邦勝在接一個項目前通常都喜歡去項目所在地采風。聽起來好像是一個有趣事情。但那對設計師楊邦勝而言是一個觸摸靈感和發掘靈感并且付諸實現的途徑。于是我們才能夠看到榮獲“2005年中國室內設計大獎賽酒店類一等獎”的北京南彩溫泉度假村酒店的脫俗所在。在這個設計里,楊邦勝將中式園林、北方建筑、木結構諸多悠遠神秘的中國文化以“亭、泉、格子”等中國元素表達出來,融合形成酒店獨特的東方文化和人文氣質。這個設計讓遠在南國深圳的楊邦勝進入中國建筑學會室內設計分會的視野,由此他當選中國室內設計十大年度封面人物。同年他還獲“全國十名最佳酒店設計師”“IAID最具影響力的中青年設計師”殊榮無數。
近在家門口的遠有深圳圣廷苑酒店獲“亞太區室內設計大獎賽”酒店類金獎。“這個酒店是改造項目。當時我看到這個空間有有個透光天棚,特別適合做生態式的酒店,當時就用了生態的理念。打造出來之后,完全是環保型的酒店。”楊邦勝介紹說。“環保”成了這個酒店的賣點,也是第一家被評為國家旅游綠色飯店。近有深圳百合酒店,“深圳歷史文化不是很深厚、地域文化不是很明顯。我們糅合了其時代的理念。從百合這個來抓住它的設計理念。百合就是圓滿、舒適。所以我們用了一個‘圓’的元素貫穿整個酒店。大堂進來,會有一個休息區,有一個圓形的元素。另外我們玻璃上也是圓形的東西。這上面也會有萬事如意、百年好和之類的祝福語。這個項目也有一點文化的脈絡在里頭。”他笑,“你們報業大廈的大堂也是我設計的呢,是1997年的事情了。”
看楊邦勝的作品,發現他很喜歡把中國文化符號隨處可見地運用。比如天頂是紫禁城內常見的“藻井”設計。傳統的灰瓦和遛鳥的鳥籠形狀宮燈也是隨處可見。而嶺南特色的木雕、黎族的芭蕉葉麻布、而墻壁上的琉璃在格子窗戶的掩映下,讓人有被俘虜感。楊邦勝認為“中國酒店的設計方向應是以本民族、本地區特色為核心。也是作為室內設計師的立足之本。”同時,楊邦勝強調一點,國際連鎖酒店的產生帶來個性化和特色性的設計,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就一定要按照這個模式去營造,“我們應去設計本土特色的酒店。學習國際設計思潮中注重細節的表現、鮮明的地域特征和異域風情,以及對新科技和材料的運用,是設計師當前要做的事。”整個采訪里,無論什么話題,楊邦勝都能夠將話題轉回到設計師這個職業上,設計師已經成為一個他自己認定的區別于其他身份的標識。一個他生命里無比堅定不必有其他任何關照和垂顧,清晰而強大,觀念完整的符號。他的驕傲毋庸置疑,“在作品設計上,抄襲是第一階段,簡化是第二階段,我很驕傲我不抄襲別人,也不重復自己。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就是唯一的,獨特的。而標新立異絕不是嘩然取寵。這是設計的功力。”
老板楊邦勝:
想把自己的公司打造成世界一流的設計團隊
楊邦勝一直很感激當年他來深圳的第一個公司“深圳市洪濤裝飾工程有限公司”。他在這里呆了人生最重要的12年,那12年,是深圳設計被全國認知并且認同的黃金十年。“中國設計看深圳,”這是設計業內人士的共識。這十年,深圳市提出了“文化立市”的發展戰略。這十年里,深圳的文化名片是“設計之都”、“圖書館之城”和“鋼琴之城”。這十年,也讓楊邦勝羽翼漸豐。
位于深圳八卦一路鵬基大廈21層的YAC楊邦勝酒店設計顧問公司看起來不太像個辦公場所,花香氤氳里燈光層次分明,墻壁上掛著或者擺放的都是可以停下仔細欣賞的小玩意。辦公區域里一塊完整的巨大的原始木雕據說來自巴厘島,楊邦勝當時一見喜歡,花了巨資空運回深圳,“運費比木雕本身價錢更貴。”楊邦勝助理岳玲這樣介紹。在岳玲眼里,老板是個感性的人,“更多時候他表現得更像一個設計師,而不是公司老板。”但很顯然楊邦勝更是公司里那50多個年輕設計師的偶像。
楊邦勝麾下的設計師中有些是“80”后。楊邦勝認為設計師這個職業不只是需要天賦,還需要勤奮。“設計師廣闊的視野與大器的思維將帶給作品以靈魂,而細節的美感力度卻會超出意義之外使人動情,沒有能力把握細節會讓一件好作品流于粗糙,是很可惜的。因此,完美的設計是由良好的天分與扎實的基本功共同完成的,年青的設計師往往缺乏后者。”楊邦勝希望能夠在他的身體力行下,帶出一批優秀的設計人才,真正為深圳這個“設計之都”的光芒添上自己的一份光。“這幾年我不光是做設計,也在培養一些年輕的設計師,尤其是80年代學藝術的設計師。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浮躁,心態不穩,一出來就想做名設計師,想做大項目。其實設計師除了藝術感和綜合修養之外,還必須有基本功。我經常對我們的設計師說,不要急,沒有7、8年做不好設計師的,如果跟著我,可能只需要6年時間。任何一個設計的完成都需要一個團隊的支持,一個人好不算好,一群人都得到發展才是真正的價值,這不是一個概念化的說法。面對深圳這個設計之都的未來,我們更需要團隊化的成功。”
“YAC”這三個字不只是公司的LOGO,也是楊邦勝的一個“企圖”。Y是老板楊邦勝的姓氏的第一個字母。A是Associate合作的意思,C是Co.Itd有限公司的意思,老板楊邦勝希望自己能夠把各種優秀的設計人才匯集起來凝聚成一個國內一流的團隊。目前,公司所接項目多為國際品牌酒店及商務酒店的設計。這讓楊邦勝很自豪。
深圳人楊邦勝:
深圳打造設計之都,我一直在盡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命運,對于上世紀60年代人來說,他們都有一種趨同性的特征,那就是喜歡用理想主義做前行的唯一動力。那個年代出生的人,小時候乖乖念書,年輕的時候發現自己真正的愛好趣味,會偷偷地給自己撥正,并且施壓,不怨天尤人。在不算是漫長的求存過程里,有一撥人浮出水面。而更多的人則混跡于茫茫生活,變成了大多數面目模糊余溫猶存的背景,而楊邦勝無疑是前一類人。幸運的他用自己的最初夢想完成最后抵達。
楊邦勝來自四川大竹。父親是小學的美術老師,而楊邦勝打小也非常喜歡美術。雖然就讀于中文系,但畢業出來教的卻是高中美術。那是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如果沿著這樣的道路,他也許已經是一個出色的高中老師,但他更愿意把個人命運投入到自認為更有意義的變革中去,在四川達州那個小鎮,他選擇辭職去清華美院進修,那時候他已經當了三年的美術老師。
學習設計對這個中學老師出身的設計師來說,是件很快樂的事情。他認為設計師能夠用最初的概念具象成一張精細的圖紙,然后一絲不茍一丁一卯地描畫出自己想要的王國盛景。楊邦勝喜歡拿出一大碟淺藍色電腦線描出來的圖紙細細地看,專注而喜悅。這些圖紙上盛滿他獨有的藝術敏感,還有他不遜于任何人的勤奮。
楊邦勝覺得天賦和后天努力都很重要,設計是一項創造性和藝術性非常強的工作,沒有天分是不可能做好的,但后天努力更加重要。而恰逢其時的機遇也是不能忽略的。作為深圳知名的設計師,楊邦勝認為,“中國酒店室內設計從上世紀80年代到現在,已走過了抄襲模仿魚目混雜的狀態,中國專業的酒店設計公司尤其是深圳的酒店設計,經過自身的努力,已經相對形成有一定管理方法和一定設計水平的狀態。雖然跟國際上最好的酒店設計公司還有一定差距,但與國際接軌為時不遠。”作為一個獲獎無數,廣為業界熟知的深圳設計師,楊邦勝底氣十足地說,為深圳打造設計之都,我一直在盡力。
如果不做設計,會選擇什么職業,這個假設對楊邦勝來說很難回答。“因為我本身太喜歡設計了。我每天休息時間很少,除了出差就是做設計,每天既緊張又很快樂,我覺得沒有更好的職業可與設計相比。但如果真的不做設計,我會去旅游,體會多樣生活。另外,我還希望能在家里多帶帶孩子,做一個稱職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