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全球設計潮流的"奧林匹克"盛會"米蘭國際家具展"從1961年創辦距今已經有51年的歷史,對于國內的家居企業和設計專業人士而言,每年前往參觀"朝圣"米蘭家具展,都能獲取最新的流行趨勢和設計時尚啟示。盛宴雖然落幕,一場關于設計的思想盛宴正在拉開序幕。米蘭家具展上,中國的設計界和家居界他們在關注什么?米蘭盛會,給我們家居行業怎樣的發展昭示?新浪家居盛邀中國設計界家居界精英開啟一場設計思想盛宴。
特邀嘉賓:
睿智匯設計公司副總經理、設計總監 王儷玲
劉劉兄弟國際家居設計(北京)有限公司 劉利年
北京瀚目建筑設計咨詢(顧問)有限公司 劉東新
資深媒體人 廖 瑋
時間:2012年5月9日10:00—12:00
地點:新浪家居直播室
主持人:新浪家居編輯羅大全
嘉賓印象:
嘉賓合影
主持人:非常高興大家今天來參加由新浪家居主辦的米蘭展回望沙龍。今天到場的嘉賓有:臺灣著名設計師睿智匯設計公司副總經理兼設計總監王儷玲女士,劉劉兄弟國際家居設計(北京)有限公司劉利年老師,北京瀚目建筑設計咨詢(顧問)有限公司劉東新先生,資深媒體人廖瑋女士。
王儷玲
主持人:作為臺灣設計師王總是怎么看待這屆米蘭展的呢?
王儷玲:我剛好有四年的時間在意大利,后面兩年剛好在米蘭,前兩年在上學,這期間每年的米蘭展都像朝圣一樣,我記得當初參加地區設計周只有一個亞洲的攤位,是一個日本人,是他們學校過去的一個展覽,也兼賣他們的一個產品,作為亞洲人我們很興奮,因為在歐洲的產品里面有個亞洲的東西,慢慢的開始有中國風的東西,差不多2002年開始,亞洲金磚四國的崛起,隨著亞洲設計工廠的帶動下,在米蘭設計周來說,慢慢的會有一些東方的元素進去,這是一個很大的轉變。
還有剛剛劉老師提到的一個意大利人,甚至歐洲人,他們能賺你的錢的時候都是笑嘻嘻的,但是我們真正和他們打拼或者合作的時候他們打心底瞧不起東方人,但是一做下去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東方人的厲害,所謂的厲害也只是在技術方面,像我們的電腦,3D,電腦的軟件我們非常會運用,他們每次一個作品在進行的時候都會有各個國家的人,到最后他們都會說這是他們的創意,他們的功勞,我們東方人只能默默的點頭。
現在到了一個經濟富有起來的時候,我們擁有了自己的自信,比如說今年的中國展,臺灣館也參加了一些作品,也會讓其他的西方人驚艷,我學的就是室內設計,我們東方人的風水他們就非常想從我們的身上探討出一些東西來,而且他們覺得東方很神秘,很有意思的設計的觀點,所以我覺得慢慢的有一些大品牌都有家具設計的時候,采用東方的元素慢慢的多了。我覺得像今年他邀請我們過去參展,這是非常大的進步,以前光要一個小小的展廳,你有錢沒有用,還要有關系,隨著經濟強大之后,我們慢慢站得住腳。現在歐洲米蘭有一個家具展,去年我也參加了北京的設計周,其實我也覺得在本質里面就是很不一樣的,一個城市打心理就是要把這個設計做好,可能反過來北京就是交差一樣,辦了活動之后設計師和設計師之間沒有任何的溝通,那么做這個活動不是白做了嗎,只是形式主義。
就像以前在意大利,也有跟一些意大利或者其他國家的人交流,他們的家居非常簡單,他們就把生活當成藝術,像我以前一個老板可以是建筑師,可以是家具設計師,他們集所有美的東西在他的生活當中,燈具設計的展覽,他就讓他的小孩用草圖畫了一個,送到工廠做出了一個作品,也得獎了,其實我們中國人最有的東西就是文化的東西,現在政府還有業界,如果慢慢的把這一點提升起來的話,我相信后坐力,還有我們沖的速度絕對比其他的國家要快。
劉利年
劉利年:這次特別有意思的一個行程,米蘭家居展請中國的原創設計師帶著自己的產品去參展,他們給了一個地方,紅星美凱龍是贊助單位,把我們的東西打一個包運過去了,紅星美凱龍想推廣一下中國的原創,中國的原創已經走了好幾年了,不太容易,而且磕磕絆絆的,這次得到國際上的一個橄欖枝。
可能是年紀大了一點,走到世界各地感觸特別多,很焦慮,人家老的建筑,老房子怎么改造的那么好,那么科學,那么現代,你沒有感覺是不要的垃圾。西方人對待設計很成熟,看到國外的大師,人家怎么推廣,我發現最有意思的,很多米蘭的服裝商店里面做家具,這個很有意思,我們北京設計周既沒有商業,又沒有影響力,只有政治宣傳力度,我們也跑前門做了一個展,看熱鬧的人都是大媽大姨看一下,你在米蘭看就不一樣,都是專業的。
劉東新
劉東新:這次我在米蘭待了五天左右,去了其他的幾個城市和國家,我覺得這邊給我感受最大的還是人的文化,他們對這個東西的理解,你看他們始終是在老的建筑方面不斷的翻新、改造,他們用的是比較前衛,或者是比較新的材料做裝飾,而不是說用古典的方式做建筑,或者做室內。
劉利年:他們對新材料一點不排斥,而且非常興奮,中國是對新材料,誰都不興奮,都是“你先用”,中國的材料商也不會推廣,也不會找一個確實特別好的設計師來用。
主持人:作為這次觀展人,劉總有什么自己獨到的感想呢?
劉東新:我首先是抱著學習的態度過去的。給我的感觸特別大,這次我們過去買了一些東西回來,首先見到了他們一個品牌的老頭,80歲的老頭,他們整個家族都在做,在米蘭很多的家具店都是這樣,是家具世家。他們的孩子也會去做經營,他們也會手工,他們手工的文化傳承,如果我做一個小孩來說,不會認為父親是一個木工而丟人,中國人是面子上的東西。
廖瑋
廖瑋:睿智匯在今年會有什么項目的安排?
王儷玲:今年會在酒店方面,餐飲很多,會設計一些樣板房,都有接觸。好的東西我們都可以互相整合在設計里面。
廖瑋:今天的論壇劉老把整個米蘭觀後的心路歷程都展示了。有很多的互動,火花就是在這樣的碰撞里面產生的,因為今天的三位有不同的背景,有機會互動合作,溝通可能沒有問題,我們一直希望我們這樣的合作模式,媒體加設計師就是希望產生一些火花,而不是聊聊就可以了。有機會,有興趣大家都可以做做,有什么新的事物大家可以一起聊聊。
主持人:感謝三位,下一次我們還有系列訪談,接下來我們可能會講講中國的原創設計,還有通過米蘭看到的流行趨勢,所以后期還要麻煩大家再次光臨我們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