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專
王 專
1998年—2002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本科
2002年—2005年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公共藝術專業碩士研究生
2006年至今 創辦個人雕塑藝術工作室
獲獎
浮雕作品《長慶之路》獲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獎
浮雕作品《腳底下的美麗》獲中國北京奧林匹克公園城市雕塑設計方案雕塑夢想佳作獎
雕塑作品《循環》獲深圳龍崗海灘環境景觀設施設計優秀獎
雕塑作品《重構》獲我心中的工業設計園主題雕塑大賽優秀獎
代表作品
哈爾濱市群力新區中心廣場組合雕塑《走向北京》
哈爾濱市群力新區音樂主題公園雕塑《魚樂》、《音符》、《舞蹈》、《樂手》
編者按: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中國的城市里開始出現了城市雕塑、園林雕塑,由于這些雕塑大部分和所在區域的環境的疏離,它們的出現和樹立并沒有引起政府和民眾的廣泛關注。2000年后,越來越多的藝術工作者更愿意把這種雕塑藝術稱為公共藝術,因為盡管它們是雕塑家或藝術家個人的作品,但最終它們被放置在了公共的環境中,供公眾品評,并為公眾的生活環境提供了多樣性。
然而無論如何,雕塑在大眾的日常生活中,畢竟屬于小眾興趣。對于雕塑藝術工作者而言,雕塑尚處于個人趣味有待被大眾消費的階段。而在法律層面,中國在此領域遠遠是個盲區。
1951年法國明確立法,即出現了被簡稱為公共藝術的《百分比法》。《百分比法》指在建筑或公共建設工程的資金中,抽出一定百分比的數目作為藝術品創作的資金,或者藝術品建設的費用。
1996年深圳市南山區政府,在雕塑藝術方面建立了一個百分比的政策法規,規定從公共建設的總資金里拿出3%的份額當做藝術品的建設和創作。自此,中國的公共藝術似乎在政府方面透出了真正走向公共的意愿。
記者:一個屬于藝術范疇的行業,為何需要立法?
王專:為了藝術持續向好地發展。特別是雕塑藝術,它們只是城市的點綴,如果有了國家立法的保證,就可以避免因領導人的更替而產生的資金變化。不同的領導人對藝術品有不同的喜好,喜歡藝術的領導人,該區域的藝術品就會多一些。從立法保證來說,資金支持的規定是一個比較完善的有效方式,有了立法就不會因為缺乏資金,使藝術品或者整個行業得不到好的發展。
法國在1951年立法,20世紀60年代普遍執行。美國做得比較好,舉一個例子,達拉斯這個城市,1989年頒布百分比的法令,以立法的形式規定所有的工程建設的資金里必須有1.5%用做藝術品設置和創作的經費,其中1%作為藝術品的創作和制作,0.25%用于后期的維護費用,還有0.25%作為向公眾宣傳、展覽和向媒體介紹藝術品的經費。
記者:這樣的藝術品對于城市和居民產生了什么樣的作用呢?
王專:第一個功能是滿足社會精神層面的需求,第二對促進城市的旅游有很大幫助。其實雕塑起的不光是一個表面的裝飾作用,還有很多會深入人心和深入經濟層面。
記者:城市和雕塑景觀是什么樣的關系?
王專:可能是既愛又恨吧。
這種景觀必須同周圍的環境相協調,做得好就能代表城市或者區域的特征。我們國家20世紀八九十年代做的大部分雕塑千篇一律,無論到哪個大中小城市或鄉鎮,都有不銹鋼的雕塑,基本上都是往天上飛的姿態。
還有被我們這個行業叫做偽城市雕塑的雕塑,打著城市雕塑的幌子,放在哪兒都可以,它失去了藝術品的價值,其實做的是工業產品,大家把這種東西叫城市垃圾。
這兩年,像北京、上海、武漢這些城市開始清理城市垃圾,早期做的一批粗制濫造,沒有藝術性和區位特征,沒有城市特征的所謂的藝術品被大量拆除。現在景觀雕塑做得越來越好,在整個景觀藝術環境里,它正漸漸起到應該起的作用。 7
[page]
記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轉變?
王專:經濟的發展是很重要的因素,因此可以請專業的藝術家做東西。雕塑不是工業產品,不以材料成本作為衡量價值成本的標準,比如說一塊石頭,沒有經過藝術家雕琢之前它是個廢品,但是經過藝術家雕琢后可能就是一個無價的藝術品,有價無價同藝術性和藝術家的參與有關系。
轉變的因素還有思想觀念方面。現在人們出國機會多了,外國任何一個小城市,不管是路邊的小雕塑也好,小景觀也好,基本能體現當地的風土人情、地形和地貌特征,我們見識了,也可以甄別了。這些都會帶來觀念上的沖擊。
當然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某些地區立法了,比如深圳市南山區。
記者:據你對這個行業的了解,咱們國家百分比立法的城市大概有多少?
王專:具體數字沒有統計出來。一般在沿海地區或者大城市做得比較完善,可能有法律、法規的原因,但是有可能還沒有這方面的主管部門或者是監控部門。
現在大部分的政府部門,對藝術品這塊很了解,愿意做這個事,因為藝術對于提升整個城市的面貌有很大好處。例如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雕塑藝術品或者景觀藝術都做得非常多,它們不但美化環境,還可以帶動經濟的發展。美國達拉斯市作了一個雕塑方面的統計:每花1分錢,就能帶回來2.4倍的經濟收入。美國洛杉磯是較早應用大量藝術品作為宣傳的城市,在1984年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大量的藝術品為這個城市整體的經濟收入帶來很大的成效。
記者:城市是為人民服務的,誰對城市的藝術品具有發言權?
王專:藝術品做完了放在一個大環境里,真正受益的是大眾。一個雕塑放在一個城市中,決定權還在領導手上。現在大部分的城市,從雕塑的征集方面基本有兩種形式:一種形式是委托專家來做雕塑,比如說委托全國10個專家每個人做1個作品,材質、形態、要求都不管,但是需要這個東西符合這個城市的特征。
還有一種征集形式,像雕塑營,或者雕塑比賽,參賽人不一定有資格,不管你是什么人,都可以參加。最終參與評審的有行業內的專家,還有領導,結合幾方面的意見作出決定。北京奧運會的雕塑就是這么做出來的。
記者:雕塑成型的資金會從哪里來?可以商業化操作嗎?
王專:如果由企業出資,肯定是商業化的;如果由政府出資,需要走政府的程序,從預算到審批有一個非常嚴格的過程。公共藝術目前還不是一個完全的商業行為。
特別是雕塑藝術,它們只是城市的點綴,如果有了國家立法的保證,就可以避免因領導人的更替而產生的資金變化。
記者:做雕塑的有沒有比較大的機構?
王專:確實沒有正規的設計院,但在專業的細分上很具體,比方說稍大的廣場雕塑,有圓雕和浮雕;再比方說一個廣場幾十米或者幾百米的浮雕墻。圓雕有專業的雕塑家,浮雕有專業的雕塑家,每一個雕塑家可能什么都能做,但他最擅長的就一種。有的雕塑家適合做寫實的人物,有的雕塑家擅長做馬,跟畫畫一樣。
雕塑家基本是大專院校的老師,跟一些機構長期結合,這種工作性質和方式決定了工作團隊不會大。我自己的工作室也是這樣一個團隊,以我為主。
[page]
記者:像你這樣10個人的團隊要介入政府的項目困難嗎?
王專:如果你知道政府有這么一個項目,介入的方式有很多,最主要的是你要把最好的東西傳遞給甲方,讓他們知道你能做好這件事。如果這樣困難較大的話,有時候可以間接參與到此類項目中,和專業的公司合作,而該公司直接對政府負責。
記者:那就是說,也是少數人能拿到較大和較為重要的項目。
王專:名氣較大的藝術家機會很多,因為政府官員或者企業比較了解他們。一般的雕塑家被直接委托的比較少。也是需要一個圈子的朋友炒作,藝術評論家給他寫文章,辦雕塑個展……
記者:你2005年畢業,當時自己要獨自面對這種市場的時候,是什么感受?
王專:當時肯定比較糾結。做這個行業的人叫藝術工作者,跟普通的企業白領不太一樣,如果我們畢業之后直接找工作,很難,除非改行,沒有專門的機構,找不到自己的用武之地。這是一個選擇。
記者:你一開始就做工作室了?
王專:我研究生畢業后在清華大學工作了一段時間,大概不到一年的時間,做網絡設計和平面設計,但是我覺得做這個不能發揮我的專長,跟我的專業不是很吻合。做一項工作第一是為了賺錢,第二要有工作的樂趣,那時候實在沒有樂趣。
我現在做這些雕塑,錢的因素不說,完成一件作品,當它們擺在那的時候,很多人去看,就有個成就感鼓蕩在心里,不管好與壞,都覺得很欣慰了。
記者:這個行業有類似于協會一樣的組織嗎?
王專:有。有活動或者展覽一起舉辦,或者有一個邀請賽,大家一起參加,一年就去兩次。還有一些其他文化性的活動,沒有工作的性質。
記者:它能不能比較頻繁地為大家提供幫助或者服務?
王專:它不是服務性的機構。
記者:你的工作室運營得怎么樣?
王專:還可以,我們主要做一些合作的項目,跟一些設計公司來合作,從源頭上有一些保證。我們畢業時間不是很長,自己創業,很少能接觸到政府層面。和一些設計公司以合作的形式保持聯絡,是我們很重要的業務來源。
記者:當初選擇這個專業時你是一個孩子,有沒有想到以后要面對一個什么樣的現實?
王專:當時肯定想考上大學,包括選擇專業方面也沒有考慮到就業。
記者:如果以后不做雕塑了,你可能想做什么?
王專:可能做老師。
記者:還教你這個專業嗎?
王專:別的專業我不會。我從上學開始畫畫,一直到大學,將近10年,從本科、研究生到現在畢業6年,差不多20多年了,一直干著這個事情。
記者:你的理想生活是什么樣的?
王專:我覺得女人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事業,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page]
《走向北京》雕塑(哈爾濱市群力新區)
雕塑以金源文化為歷史背景,重現海陵王(完顏亮)遷都北京(公元1153年)、建設北京的歷史片段。由此,女真民族融入中華民族大家庭。雕塑整體造型為海東青展翅高飛,象征崛起的女真民族拼搏向上、以小博大的凌云壯志。
《放眼世界》浮雕(天津軍事交通學院)
浮雕由紫銅與不銹鋼兩種金屬結合而成,采用藝術化的抽象手法來表現軍交運輸四通八達,遍布世界各個角落,為維護社會和諧、世界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壁虎》浮雕(北京某會所)
造型夸張的金屬大壁虎,背上鑲嵌五彩琉璃,成為環境中的焦點。
《音符》雕塑(哈爾濱市群力新區)
雕塑利用各種樂器的剪影,構成玲瓏剔透的視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