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勇
砸了金飯碗
2007年底,郭瑞勇離開他教了20多年書的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到了一家建筑裝飾企業,組建了北京麗貝亞集團公司環境藝術設計院。這一身份的轉換在許多人看來有些不可思議,大學教師可是個金飯碗??!“很多人問過我為什么,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希望專心做一件更能發揮自己能力的事。”
郭瑞勇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任主任的時候,同時有一個設計工作室,這種形式在目前的很多大學很普遍,很多教設計的老師就是通過這種形式參與社會實踐,這本來是一個很好的提高教師實踐能力、促進教學發展的好事。但是專職教師把精力同時分配給教育和社會實踐,用郭瑞勇的話說感覺特別累,“因為這種形式在我們國家還沒有建立起一種良性的管理機制,教師無法順暢地參與到社會實踐中,而且當這個天枰傾斜到利益一邊時,我們的教育就會誤人子弟。在歐美和日本有很多設計大師,他們既作設計,又受聘于一些大學,那是因為他們早已建立起了一種機制。”
鑒于以上原因,當時45歲的郭瑞勇決定放棄讓人覺得無比神圣的大學教師,專心去干一件事,做在學校里不能順暢做的事情——設計。2007年底,郭瑞勇進入麗貝亞集團公司,建立了該公司的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任院長一職。
“自己把那個金飯碗砸了。”說起此事,郭瑞勇也是淡淡地一笑,“放棄一件事情而去做另外一件事情的意義在于,后者能讓我通過建設一個設計團隊而實現我在設計上的很多理想。”
不久前,郭瑞勇原來所在的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希望他能為學校教授實踐類課程,他欣然應允。此次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建立起一種良性的機制,在高校和企業之間搭建起一座平臺,讓學生在學校就能學到企業需要的技能和知識,企業又可以提前選擇后備設計力量,同時也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大量的實踐機會,這真是一個雙贏的做法,他希望盡快實現。
項目圖片一
它契合我的想法
建筑裝飾行業在中國僅僅用了20多年的時間,迅速發展為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位置的新興的獨立產業,這得益于以下幾個方面:改革開放以后,迅速發展的國民經濟所產生的巨大的建筑市場;中國的建筑師因為《建筑標準》的滯后而不作所謂的室內設計,而業主需要重新邀請室內設計師進行室內的二次設計;同樣受制于《建筑標準》,中國的建筑施工企業不做也不會室內裝修工程(說的不是現在的建筑企業,而是以前)。
以上原因并不全面,但是確讓一些敢于吃螃蟹的人涉足了建筑裝飾領域,并得以迅速發展,形成了今天如此規模的產業。
在沒有這樣一個規模的行業產生之前,建筑裝飾還僅限于在柱粱上畫畫圖案、墻面裝飾一些壁畫等,就像我們建國初期的十大建筑,建筑裝飾前輩主要是為建筑作一些圖案設計。而今天室內設計已從建筑設計中分離出來,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行業特征,隨著建設行業的勃勃生機,建筑裝飾行業同樣還會快速發展。
“但是,中國的室內設計在理論研究上嚴重滯后,基本在借鑒工業設計和建筑設計的理論,而學術性的欠缺致使我們在室內設計方面還有更長的路要走。當這個行業的理論足以支持和幫助行業發展的時候,其實室內設計的路程才剛剛開始。”郭瑞勇根據自己多年的實踐經驗,看到近些年和建筑裝飾行業的熱鬧形成反差的是對設計理論研究的漠視。
2007年之前,郭瑞勇在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有一個設計工作室,但無論如何,他總是感覺有局限,不能完成他更多的想法,“以個人為支點的工作室實現不了從理論研究到設計再到施工的完整過程。令人欣喜的是,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他們的研究與探索,之所以到麗貝亞集團公司,看中的是這個企業對于建筑裝飾行業發展有著執著追求的精神,它想做的是大型企業,集設計研發、生產加工、施工于一體的大型建筑裝飾系統,這正鍥合我的想法”。
[page]
項目圖片二
設計師應該做什么
現在的確很少有人或者組織探討室內設計的理論,大家似乎在這個行業繁榮的季節一心只顧埋頭拉車,接到的項目越多,產值越大,就越證明這個設計的價值,至于技術、學術研究仍在照搬國外或無暇顧及。
室內設計學術性的欠缺也反應了人們對該行業的一種誤解:室內設計很簡單,就是把房子裝修得漂亮一些,讓眼睛愉悅。學工業設計專業的郭瑞勇反對這種片面看法,他認為室內設計和工業設計是一樣的,設計理論應該是一脈相承。“工業設計以人(大眾的人)為本,通過工業化的手段為人們提供產品,工業產品的個性化是通過人們個性化的選擇而體現的。而室內設計的個性化也類似這個道理,比如一家酒店的設計,同樣是以人(大眾的人)為本,通過業主和設計師的個性化設計而表現出來,對于消費者來說,他能夠表達的是喜歡或者不喜歡。這里我們說的以人為本,強調的是大眾的人,室內設計是為人們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或工作方式,而不僅僅只是建筑的裝飾而已,所以我認為‘建筑裝飾’這個詞并不準確。”很多公共建筑的室內設計要體現的是人們共性的生理與心理的需求,“如果設計師永遠熱衷于追求自己的個性,往往就會不符合公共建筑室內設計的初衷。”滿足人們對于室內功能的需求是室內設計的基礎,為此郭瑞勇常和同行探討:設計師到底應該做什么?
室內設計市場在今天的中國已經完全市場化了,室內設計師在市場的主導下,很多人作的是個性的表現,他們認為如果自己的作品沒有了差異化,自己還能有市場識別性嗎?差異化表現在哪里?設計權利的誤用——設計就是要奢華、要風格,甚至就是花哨。
“造成這樣一個局面,就不能不說中國的設計教育。中國的室內設計教育從一開始就存在問題,幾乎所有的室內設計專業都在照搬某某老大哥學校的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是建筑裝飾設計師,而非室內設計師。室內設計不應該叫做室內裝飾或建筑裝飾,設計師不是裝飾設計師。室內設計師在為人創造一種工作方式或者生活方式。”郭瑞勇認為室內設計涉及到人的行為和人的心理,室內設計的理念和產品設計、建筑設計是一致的,“設計師所創造的空間是為人提供服務的,而不是人為空間服務,人在這種空間是對一種高尚的工作或生活方式的追求,體現在室內設計中各種技術的運用、人機工學理論、人類行為學、環境保護技術、美學等方面。往往很多設計師會忽略人在空間中的流動性,只是把精力放在對室內六個面的裝飾上。”具有科學性的設計才是現代的室內設計師應該做的。
頤和園會所
[page]
回到設計的起點
所喜的是,近幾年的室內設計越來越強調設計為人服務的理念了,郭瑞勇說這樣的趨勢讓人看到了希望。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促進了室內設計的發展,“如果這個行業還在走老路,那真是悲哀。未來的城市化需要一個系統,這個系統少不了室內設計行業,而所有的分支系統都能有機地集成,這個系統真正以人為本才可以創造可持續發展的城市系統。”
當更多的室內設計還停留在把空間做得個性化的時候,麗貝亞集團公司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將在2010年研究建筑的室內系統,并建立起完善的設計管理體系。如果拋去技術層面,其他層面上是否還存在系統?這些系統能不能完善為規范?這可能是今后郭瑞勇和同事要做的重點。
對此,郭瑞勇舉了一個例子:“比如地鐵內的盲道設計,經過盲道進入車廂的盲人能夠坐到為其提供的專用座位上,而下車車廂??康奈恢靡舱眠B接著盲道。整個地鐵線的盲道是一個系統,通過這樣的系統,盲人的無障礙乘坐才成為可能”。郭瑞勇舉例的系統設計就是為人提供更好的服務。“目前我們的室內設計還處于初級的狀態,設計師把重點放在了個性化的表現上了,而沒有放在整個空間系統上。”
真正的設計是什么?“為人提供一種舒適的生活方式。”郭瑞勇一再強調,“設計讓盲人進入地鐵站知道如何便利地行走和就座,這些是科學的東西,它其實就是工業設計的理念。”
無論用華麗的或者樸素的手段表現設計,郭瑞勇說都沒有問題,但目前的中國更多的室內設計師沒有把設計的定位放在最根本的方面,而是在做表象。郭瑞勇說:“我們為什么在企業里要做設計研究院?設計研究院不單是為了承接設計項目,它還要成為研究設計理論的機構,同時也是培育具有新設計理念人才的學校,讓后來者知道,我們的設計是基于最根本的設計初衷而作。”
郭瑞勇常說的一句話是一定要讓設計回到設計的起點。設計的起點是當初人們創造的初衷,現在的很多設計忽略了功能,反而把形式無限放大,以博矚目。
頤和園賓館
系統論
就在郭瑞勇進入麗貝亞集團公司的2007年底,該公司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成立,它從企業的一個室內設計部門發展而來,郭瑞勇說希望它成為一個設計與研究的平臺,并且要把它做大,做大是為了能影響其他設計力量,來改變中國室內設計的現狀。能否有改變現狀的能量,不得而知,但至少有了這樣的愿望。“藉此,我們也希望吸收志同道合的人,一并前行;藉此,還可以培養懂得設計的設計師,也許未來他們可以影響到社會。”
這兩年,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在給業主提供設計產品的時候,也在談概念:我們提供的不只是表象的東西,我們這么做有原因,有科學性。又由于和日本設計力量合作的淵源,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也從合作中看到了許多該學習的方面:絕對以功能為主,絕不浪費資源,絕對環保。
目前,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正在和日本的JATC(日本一家生產設計事務所)合作,研究實踐標準化的設計、配套施工系統,設計、施工在此是一個完整的鏈條。“在某種類型建筑的裝修上,越標準化越好,這是必然趨勢。”標準化的裝修能起到節約材料、保護環境等作用,并且它和建筑設計也是相輔相成,形成一個鏈條上的兩個相扣的環節。
但是,如果按照標準化來作室內設計,這種設計勢必容易被他人拷貝,在市場主導的今天,創造了標準化的設計院在競爭力上是否還會有優勢?郭瑞勇說,拷貝難免,但當企業做大了的時候,它的核心競爭力是別的企業無法復制的。假如有同行對這種系統也有興趣,可以加盟。所以標準化的系統研究今后將是環境藝術設計研究院努力的方向,它也將成為一個獨立的設計機構,它的發展方向是成為功能第一的產業鏈條的統籌者,它也將成為一個非常好的設計平臺,讓有抱負的人實現理想。
似乎看到了一個宏圖,但郭瑞勇對室內設計的現狀還是擔憂,“行業現狀是建筑師做了一個殼,室內設計師往殼上貼了一層皮,這樣極其浪費資源。好不好用應該是建筑設計和室內設計永遠追求的終極目標,也應該是室內設計評判的首要標準。豪華與否,風格與否,都不再是首要的。不管一個設計給人的感覺是多漂亮,不要忘記設計的根本。中國的建筑裝飾轟轟烈烈搞了30年,走過這些發展之路的人,或者正在路上走的人,我們都應該停下匆忙的腳步問一下自己:我們到底在做什么?我們到底有哪些問題?我們到底如何破解這些問題?這個行業已經到一個需要反省的時候了。我本人的想法就是希望我們的設計回到設計的起點。”郭瑞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