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建藝裝飾設計工程公司總工程師、設計總監 郭杰
題記:1980年8月26日深圳特區正式設立,30年的歷程,小漁村成長為了繁華的“設計之都”,它的蛻變離不開眾多設計精英的辛勤耕耘。他們是見證特區改革開放的30人,他們是影響深圳室內設計行業成長的30人,他們在深圳播種下夢想,開拓出一片天地,打造了一個傳奇的都市。
2010年,是深圳特區成立30周年,在這個特別的時期,新浪家居聯手深圳室內設計師協會及中華室內設計網,共同對深圳三十位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進行特別專訪,走進他們的設計世界,了解他們的設計歷程,用他們對深圳設計的點滴感悟來紀念特區成立三十周年。
作為2010第五屆中國(深圳)國際室內設計文化節的預熱活動,本次訪談將從11月中旬持續至12月上旬,期間新浪家居新聞、微博,中華室內設計網將對訪談進行直播及推廣,并于12月10-12日第五屆設計文化節舉辦之時,以專題形式在新浪網及設計文化節官方網站(idcf2010.a963.com)上進行重點推廣。
“設計之都”,是你我的榮耀;特區三十年,是你我共同走過的路;深圳設計,是我們不懈的努力和永遠的動力……
訪談時間:2010年12月22日14:00
訪談地點:深圳市福田區聯合廣場新浪家居直播間
訪談嘉賓:深圳市建藝裝飾設計工程公司總工程師、設計總監 郭杰
主持人:新浪家居 樂樂
以下為訪談實錄:
一、我眼中的深圳設計行業,三十年歷史回顧;
【新浪家居】郭老師,您好。歡迎您參加新浪家居和深圳室內設計師協會聯合主辦的“深圳三十位影響力設計師訪談”活動。郭老師您從事設計行業應該很多年了吧?
【郭杰】我大學畢業就到建筑設計院,那是在1982年,所以我差不多從1982年參加設計行業到現在。
【新浪家居】前輩了。
【郭杰】但是我是1998年才來到深圳的。前面那么多年也隨著國家經濟的水準可能還沒提高到現在這一步,那時候對設計收點設計費,你叫他設計一個家裝的話,讓他設計費出幾萬塊錢,那時候是沒有這個意識的。家裝才幾萬塊錢,來收我幾萬塊錢的設計費,我也覺得到現在感覺設計行業的春天來了,也有這個感覺。因為到了現在,這幾年經濟發展這么迅速,大家的生活水準都提高了,地產行業發展得也很迅猛,加上工裝行業,再就是大家的眼光鑒賞力提高了很多,知道提高自己生活品質,是需要達到某一種什么樣的一個高度。再就是以前不太講究,不太具有設計深度的進行家裝的設計或者說工裝的設計,可能都已經不太適應現在這個時代和現在的這些投資方業主他們的要求了,他們對我們整體環境設計都已經改造了這么多的項目,就在本市大家也都看到很多,更不要說從國外看了,所以大家整個鑒賞力提高了,也就希望向設計師要一個好的設計作品、設計方案,所以我覺得這個設計的春天基本上邁著步伐向我們走來了。我自己有這個感覺。
【新浪家居】郭老師覺得深圳設計的春天已經到來,是否是因為設計師的地位跟以前相比得到了提升,設計師的專業意見得到更多業主的信任和認可呢?
【郭杰】設計師的專業意見在提高,可能還是要業主對設計技術的認知,如果他覺得這個是有技術含量的,或許他可能就會要通過一定的反復的設計勞動,才能設計出來比較好的效果。除了設計師在花在這個時間上的、精力上的、心血上的,包括他的成本上的,等他們認知到這個程度了,他才認知到你這個設計的含量,也看到了這個設計給他們所去過的場所帶來的效果,他們就有這個意識了,就認為他的家甚至他是當領導的,他的這個工裝工程就需要好的設計,而且這個設計的水準基本上要滿足達到他的要求,這個鑒賞力也基本上能夠提升到這種高度來了,也不像以前那樣,比以前高了很多了,以前的話可能隨便在電腦上拼拼湊湊一個東西給他都行,現在可能都是要進行比較,根據他的企業的特點,根據他的文化,根據他的經濟條件基礎,來進行特定的設計。你隨便像以前糊弄拼湊一個圖給他,給個方案,現在肯定也是不行的。
【新浪家居】業主的鑒賞力也提高了?
【郭杰】對。現在最起碼他們很多業主也知道現在就像看病一樣,現在要看病找醫生,而不是找醫院,我覺得他們更看重的是找設計師,而不是找哪個設計單位。
[page]
二、我眼中的深圳設計行業,未來發展展望;
【新浪家居】郭老師您是設計行業里的老前輩了,您是怎么看待深圳設計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的呢?
【郭杰】我覺得我們這個設計行業的未來發展到什么樣的程度,設計的方向,這個我覺得主要還不是設計師來決定的,是市場決定的,因為現在畢竟還是甲方市場,業主他喜好什么,他想要什么,他就讓你去做什么樣的設計的東西,有時候我們會把國外比較新的設計理念、設計的作品給他,我們認為是最好的,他不一定認同,他不一定喜歡,再加上我們現在包括這些買了別墅的要裝修的,豪宅裝修的,在這些年是比較迅速富起來的人,這些人有些他的綜合素質方面也未必是那么高的,所以他的要求包括他的文化品位就決定了他要一個什么樣的設計效果,他就要你設計師給他這么做。所以我想未來的設計方向應該還是要等待著所有這些業主他們整體在對設計方面的認知,甚至在設計方面的審美能夠跟全世界的設計理念、審美視野接軌的時候、接近的時候,可能我們這邊做的東西應該說差不多就比較全球文化的東西,那應該是專業方向的東西。我們現在做那么多很多的設計,看起來都是很相似、很雷同,實際上設計師他并不想這么去做,而是業主甲方他要這樣一個東西,還有一句老古話說:做事不依東,累死也無功。實際上現在做事還是在滿足東家的要求這個層面去做的。過多地突破了,比如說酒店,我們都是從事酒店設計的,我也去過國外的酒店,當然人家的文化背景就不同,人家的酒店裝修不會像我們堆砌得那么豪華那么奢華,甚至有些酒店就搞得金碧輝煌,就像一個暴發戶那樣的感覺,甚至我們很多這樣的酒店投資都不小,但是走到哪里感覺大多都是比較沒感覺,甚至設計水準也不是那么高,造成這個原因還是業主決定的,畢竟現在還是甲方的市場。
【新浪家居】這是早幾年的酒店會是這樣的,現在這幾年的酒店設計應該會好一點。
【郭杰】這個好一點,就是因為國際酒店的管理集團進來,能夠大量地按他們的標準來建造酒店,所以他們的這個酒店的建造標準很規范,就對設計師提出了要求。在這些國際品牌的酒店里面,還是比較好一些的,還是能夠看到他國際化層面的設計思路。如果在其他的一些酒店,缺乏了這種規范性,包括工裝的、包括其他的,還有家裝的,有些就談不上什么設計水準了。
【新浪家居】現在“智能家居”已經越來越受到80后,90后的關注,郭老師你是怎么看待“智能家居”在中國的發展的呢?
【郭杰】這個智能家居當然是用起來會更方便一些,更好用一些,但是還是要看市場的需求,市場有這個需求,肯定首先設計師就進行去設計,但是你從現在的發達國家來看,歐洲、美國他們的這種智能化家具多不多呢,依我看也并不是很多,比如說一張床,也看過,一張床他可以按一下,整個床有很多角度,甚至還可以有一定的按摩作用,甚至可能睡在床上就能通過他這個智能的作用,能夠把你今天疲勞的身心體態全部都能夠給你恢復精力、消除疲勞。再加上有些人身體不好,他躺下去需要枕頭高一點,特別有些心臟病人,他的上半身需要起來一些,等于是半躺半臥那樣,可能就通過智能化逐步調節。我也想有時候也跟手機一樣,手機的功能太多了也未必是好,再加上可能還有一個售后服務的問題,如果這些智能化的東西,如果當他的內容越多的話,程序越多的話,是不是也更容易出點毛病,到時候這個后續服務跟不上的話,用了沒多久,擺在那里又成廢品了。
[page]
三、我在深圳多年設計經歷的得與失;
【新浪家居】郭老師,您從業時間比較早,您是從1982年就開始進入了設計行業,您的經歷肯定比別人更豐富,請郭老師跟我們講一下。
【郭杰】我1982年到建筑設計院做城市建筑的外觀改造,原來是在建筑設計院,后來又轉到建筑方案,所以我現在有時候做的是有點跨界,我等于是做得比較多,比如說建筑外觀的優化做得比較多,室內的也差不多可能哪個方面也都做了,所以我覺得能夠什么都做,所以我的設計的工作量比較大的,像以前做設計師的早上起得比雞還早,晚上睡得比小姐還晚,我看我也是差不多。再加上第一是自己喜歡做設計,第二別人找我做設計,我一般來說也還是自己親歷親為,因為有一些項目經理也好,人家跟甲方處關系,也好不容易拿下這個案子來找我做設計,我隨便叫個助手跟他們談,這樣的話一個也是對別人的不尊重,第二也給別人設計帶來風險,到時候投標時間一到,東西交不好,給別人帶來的損失的東西就不是那么好玩的。
【新浪家居】郭老師是一個比較負責任的人。
【郭杰】所以我也能夠堅持到現在,也是不斷地這樣,再加上我的工作和生活是模糊的,我也只有自己從創作中得到快樂,所以也才能夠持久到現在。
【新浪家居】郭老師,您覺得在您的的設計生涯當中,有沒有一件作品是您最滿意的?
【郭杰】就是在二零零幾年的時候在珠海做的一個酒店的設計,我現在覺得那個酒店設計還是覺得比較有創意的,但是也是未必別人能夠接受的。因為我也經常從事一些建筑方面的設計,所以建筑的前瞻性和建筑設計的專業方向,會讓我在整個概念上走得比較前,再加上我這個人也是不愿意過多地去隨大溜,有時候有些業主找我做或者有些人去做投標,我還要選擇這個案子,我喜不喜歡去做,我能做得怎么樣,如果是有一些案子我做不下去,或者是錢又賺不到,等于說經濟效益沒有,最后又不能設計出自己比較滿意的案子,花的那一段時間和精力最后連社會效益也沒有,所以一般我就不做這種選擇。
【新浪家居】其實郭老師現在就是依自己的興趣在工作?
【郭杰】沒錯。這點是關鍵的,實際上設計師的心態應該是很開放的,甚至很包容的,甚至又可以說是很單純的,他思想太復雜了做不好設計,因為我們不是在那種官場上,我們做技術的就是做技術的,你叫我們去到官場上做,就是陪吃喝,內部爭權奪位、勾心斗角我們根本吃不消的這么去做,因為我們看重的主要不是錢,而真正想給我們社會多帶來一些美好的環境,多創造一些美好的空間。再就是給人的審美意向能夠給他有一個視覺方向的,一個專業方向的,能夠得到大家最終認同的一個好的審美的作品。這應該是我們設計師始終在這么去做的。
[page]
四、深圳設計離世界“設計之都”還有多遠?
【新浪家居】深圳被譽為“設計之都”,我們想向郭老師請教一下,深圳設計行業離國際“設計之都”這樣的稱號還有多遠?就是跟國際接軌,現在有沒有跟國際設計平起平坐的實力呢?
【郭杰】因為我是設計師協會的副會長,從我個人認為來講,深圳室內設計文化節要達到比較高的國際水準的話,我認為還是有很大的距離,當然我們國家這幾年發展經濟條件好了,項目多了,設計師也能夠多多少少分得一杯羹,去賺了一點錢,去做了更多的項目。但這個根本還是不能達到國際水準的文化節的那種要求,盡管這次得的獎是艾特獎,也說了要打造一個帶國際水準的一個獎項,但是就從這次參加我們深圳室內設計文化節的參選作品和參選各地的設計師來講,因為同時第二天我又在廣州參加了一個雙年展,那是中裝協舉辦的,那是在扎哈設計的廣州歌劇院,主持人是趙忠祥,所以主持人的含金量有所不同,那里面作品在整個八達通展場里面是幾千幅擺在那里,我們放到市民中心的量來講,頂多是他的1/10,所以這種氣派這種氣勢包括展場,就是給文化節的這種場地的條件本身就達不到那種條件,再加上盡管也邀請了一些一兩個國外的設計師在現場,包括我們國家清華設計院的鄭曙旸院長也都來了,也都發了言做了報告,盡管這些在行業界的領軍人物也都來了,國外的一些設計師也都來了,并不等于這些人來了,你這個文化節的水文就達到了國際水準了。
這還有一個大環境的問題,以后要想這個要上去,就是剛才前面所談的這些,現在還有那么多的設計師甚至還在為五斗米折腰呢,你能夠給深圳的廉租房,能夠給這些設計師他們都解決,讓他們無后顧之憂,更有精力去做好設計,這樣慢慢地更多地再去吸引全國的優秀的人才過來,你們政府給予設計師大力的支持或者這種環境,僅僅到年底舉辦這樣的一個節,不能吸引更多的甚至國內外的設計師到這里來進行設計創作,在生活上、工作上、交通上各方面滿足他們的需要。
還有一個在設計項目上招投標上面,甚至競爭上面,因為我們國家的體制反正就是這樣,很多并不是能那樣去公平競爭的,誰的關系好,可能就決定了誰的作品,你這一個大的環境,一個政府的行為,達到了一種絕對的公平、公正,甚至最后評給的獎都是絕對公平、公正的,這樣的文化節首先才具有吸引力,有了這個吸引力,大家才會看好兩年一屆的這個文化節,才會有更多的人能參與進來,有更多的人參與也才有更高水平的作品參加,更高水平的作品參加了,你評選者的水準也都要達到世界級的很高的水平。這個文化節的國際性也才能夠達到那一步,水準才能夠提高的更多。
【新浪家居】訪談的最后就請郭老師給我們設計文化節說幾句寄語吧。
【郭杰】當然希望國際文化節能夠真正達到國際這種水準,更多的國際人士和全國人士參與,還需要我們整個深圳的特別是我們設計行業的設計師大家努力,一屆一屆地把他往上推,推得更遠。只有把他推得更遠,他的影響力才能夠走得更廣泛,所以還是需要努力一些年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