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經濟結構也在不斷轉型升級中。同時,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陶瓷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不少陶瓷企業愈加擴大門店,開始集中資源。但是,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高大上”產品的消費需求減弱,陶瓷企業還需盡快轉型。
一、剛需人群未必消費得了大店產品
房地產的繼續減速和經濟結構的持續調整,使得最近幾年本來就不景氣的陶瓷產品銷量驟減,這一沖擊在一二線城市體現得尤為深刻。過去,一二線城市在陶瓷行業發展的黃金十年里得到最大規格的重視,很多品牌僅僅經營一線二線城市就已經躋身第一陣營,他們通過終端的大店模式,讓品牌形象迅速提升,比如箭牌就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大店模式得到提升,并且樹立了行業地位。
終端經銷商也通過大店模式獲取了足夠的利潤,雖然沒有通過店大欺客,但是一個明顯優于競爭對手的大店還是讓終端經銷商占盡了優勢,最直接的表現就是形象提升之后的品牌給人高端的印象,價格順理成章的也上了一個臺階,帶來豐厚的利潤。近年經濟下行的市場行情,中高消費被政策繼續限制之后,剛需人群成為市場消費主體,這部分消費者未必消費得了價格高大上的大店產品。這讓昔日在一線二線城市通過大店模式掙足彩頭的品牌變成了未來一段時間最受煎熬的一部分品牌群體。
二、消費者需求更加分散和多元
過去,陶瓷行業有一明顯消費特征:消費者需求聚焦。陶瓷消費者對自己的實際消費需求模糊,意識形態被主流的市場品牌引導,導致大量的消費者聚焦在市場重點品牌中。所以大店模式在以往的發展中占據優勢。如今這一消費趨勢發生了徹底的改變。消費者需求被割裂成了很多模塊。市場經過多年的發展趨向多元,以及消費者自己不斷地學習和不斷被市場諸多品牌各種花樣層出不窮的教化,讓消費者早已心如明鏡一般。
如今的局面,反倒是消費者需求越來越明確和細致,被已經分割成不同的消費市場需求。不單單是大店模式的品牌,整個陶瓷行業品牌如果沒有意識到消費者需求由以往的聚焦狀態轉型為更加分散和多元的形式,想通過一種模式就參與市場競爭,幾乎沒有勝算。2016年,采取大店模式的這些品牌更加需要對自己的消費群體進行細致研究,采取必要的調整政策,而不是在大眾和高端間繼續徘徊,導致大店消費受眾模糊。
繆國元科技與革新是發展動力晨光涂料董事長
嚴港引領膜材行業新常態上海勁弩實業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