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陸昊
院校:北京建筑大學
編號:32
命題: 高校紀念品展示空間設計
作品名稱:“和”——北京建筑大學紀念品商店概念設計
指導老師:闞玉德、楊琳
參賽形式:個人
個人簡歷:
陸昊,出生于1993年,籍貫陜西漢中,大學之前一直在陜西省就讀,2012年考入北京建筑大學建筑學院,工業設計專業。大一全建筑學院跟隨建筑學學習建筑基本知識和設計方法,大二上學期做空間環境設計,課題分別是“老年公寓室內設計”和“大學生交流中心概念設計”,下學期主做產品設計。因為個人對建筑比較感興趣,再加上大一打下的基礎,所以將來準備往建筑方向發展。通過兩年的學習和感觸,愈發的感覺設計是一片永遠都走不到盡頭的大海,我們剛開始都是一起駕著輪船,帶著對彼岸的遐想和激情出海,結果還未走出萬分之一的路程,就開始逐漸對一成不變的景色感到厭倦,對即將到來的暴風雨感到恐懼,對前進的方向感到迷茫。于是輪船放慢速度,甚至無視方向,在海中隨意飄蕩。突然大家都好像清醒了,放棄了大船,駕著自己的孤舟,成群結隊或者只身一人駛向遠方,這其中會有數不盡的驚濤駭浪,但大家好像都挺過來了,漸漸的大家都忘記了自己還在充滿未知數的大海中,甚至不去想象彼岸迷人的風景,大家只是有說有笑的不停地向自己的方向前進而已。
返回大賽作品頁“和”
設計定位:
北京建筑大學紀念品商店位于北京建筑大學大興校區,周遭樹林包圍,主入口臨路而置。主要面對的人群是各學院學生、在校教師和外來游客。年齡集中在20~50之間,年輕人居多。所以對于設計的出發點來說,“年輕”、“活力”、”新穎”這些要素是必不可少的,但同時,紀念品商店代表著高校的形象,所以也要兼顧到校園文化的發展方向。
理念生成:
中國建筑藝術的和諧美,深受中國傳統文化之濡染,是“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在建筑藝術中的反映和體現。崇“和”、尚“和”、重“和”、求“和”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本精神,它幾乎涵蓋一切,貫穿一切。春秋時齊夷維人晏嬰曾在遺臺之上以音樂為例對齊景公闡發以“和”美的道理。他說“聲亦如味,一氣,二體,三類,四物,五聲,六律,七音,八風,九歌,以相也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人周疏,以相濟也。若以水濟水,誰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可見,“和”就是設法使眾多相互矛盾的因素之間建立起“相成”、“相濟”的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形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
理念落實:
通過對地形和周邊環境的分析,結合“建筑、環境、人”的理念產生了”樹林中的巨石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