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介紹
趙虹: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筑邦公司總建筑師,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室內設計委員會副秘書長。曾赴SOM、 HBA設計事務所工作交流,應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主席邀請訪問RIBA總部發表演講,作品參加美國AIA展覽,法國NACO CEDILLE中國青年建筑師展。>>詳細
代表作品
中國人壽大廈、唐山百貨大樓超級商場、珠江國際城售樓處會所、金融街麗思卡爾頓酒店等、首都機場大通關辦公綜合樓、北京工體A hotel、大連琥珀灣售樓處
設計師特寫
“設計和人的行為是有關系的,設計是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北京筑邦建筑環境藝術研究院總建筑師趙虹說:設計能改變人的生活狀態,讓人們生活得更美好。不管是做酒店、住宅,或者做公共商業空間,都是通過與人的互動,讓人們更好地體驗生活,讓生活變得更有品質。
設計不應是簡單的復制
趙虹說設計并不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應該從觀察和思考人的生活方式出發。生長在北京,徜徉在頤和園,國子監,接觸體味經典文化,他深受中國傳統的影響。而多年國際化合作的經歷,游走在世界各地,他也對當今現代人的生活方式有全新的思考。
“我們公司有國外的設計師在我們這兒實習或工作,跟這些國外設計師聊天時發現他們的在國外嘗試的東西很有意思。比如一個設計要改造米蘭的一些住宅,她會首先著手觀察米蘭的生活方式,廚房里面會有怎樣的廚具,鍋碗瓢盆怎么擺放,怎么做奶酪,通過這些體現人們是怎樣生活的。最后做出來的改造就十分人性化。”
因為工作,趙虹會抽出一些時間到世界各地去看一看建筑。瑞士的瓦爾斯溫泉,布拉格跳舞的房子,馬德里美洲門酒店,他有一篇文章就叫《美洲門酒店的盜夢空間》。一次在悉尼入住澳洲本土酒店WYA青年旅社,這是一個背包客常住的酒店,里面的帥哥服務員都穿著背心,吹著口哨,讓人感覺特別放松。這正是澳洲人生活方式的寫照。還有一個羊毛廠改造的主題酒店,那里的主題酒店都是來自那種生活方式。完全來源于生活。所以是無法復制的,復制了也沒什么意思。
設計應基于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
趙虹說中國現在缺少的更多的是一些深入的推敲和思考,更多的是簡單的復制。
“現在許多設計是在復制效果圖,復制照片,許多項目業主和設計都盲目效仿別人的案例,只是抄樣子,沒有功能的推敲,自己的東西,這一點有些可悲。”
趙虹說設計靈感不是從天而降的,需要和生活有互動和觸摸,這樣得到的東西會有真正的屬于自己的氣質,而不僅僅是一個外形。
趙虹喜歡去發掘一些有意思的地方。“各地建筑的歷史發展,建筑名作詳細的探究,除卻形式之外,更打動人的一些地方。”
“少看樣式,了解里面的故事。很多知名建筑都應該去看一看。我也是用了很多年也一直在往外走也在看。各個時期的。比如從上古時代到幾十年前的,包括現代建筑運動以后,比如柯布西埃……他們之后那些東西,去看在他們做的建筑里面的感受是什么。”
趙虹說建筑的靈性還可以來源于很多地方,比如一些藝術展覽,或者民間手工藝人的作品。“中國有許多非常優秀的手工藝人,他們兢兢業業,手藝高超,作了許多令人嘆為觀止的作品,許多已經瀕臨失傳了。應該發掘保護。”在他設計的一些項目里的中國傳統手工藝品,效果令人驚嘆。
“又比如材料,可以從我們國內開發挖掘,開發許多很有品質的材料,許多其實已經在做大量出口,而國內反而不知道。這些優質而價格適當的材料這個運用到我們的創作里面去那是非常不錯的。現在有許多項目邀請了國外設計師設計,他們的提供的材料或者價格極其昂貴,或者訂貨周期漫長,運輸不便,無法適應中國項目的周期。而能適當運用當地的材料自身就是一種環保,對項目的資金周期運輸加工都是非常有益的。”
去年的一個藝術展上,趙虹參展的裝置作品“一間宅”是用毛線織的一個房子,這個有些懷舊卻又十分超現實的作品表達了趙虹對設計,對生活的感晤。雖然建筑的形式與材料也在更新,但其改變的速度與人們穿著的變化不可比擬。“一間宅”這個作品,從服裝延伸到房屋,堅硬和柔軟,冷酷與溫暖,毛衣做的房子與房價飛漲時代的蝸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童年時候母親手織毛衣的情形依稀還在,未來的建筑師們是否能做出穿在身上的房子呢?這樣大膽的設想,正是基于對生活的體驗和思考而得出的。
趙虹說,做一個設計師,需要內心的堅定,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也要對品質有執著的追求。而這種堅持和堅定,底氣就來源于多年職業化的積累與重大項目的歷練。
中裝新網對話趙虹
- 對設計師職業的定位
- 年輕設計師不要急于求成
- 手繪更多是表現一種思維
- 設計師應該有自己的一些氣質
- 設計師不要自貶身價
- 有時間留給家人
-
中裝新網:您怎樣看待設計師這個群體?
趙虹:像這個行業的鼻祖們,比如魯班,再如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這些畫家那會都是能做建筑的。那會兒的人我覺得都是神人,他們太厲害了。就達芬奇那時候設計飛船是吧?其實我估計汽車都能設計,只是那會技術可能還不夠。讓他們設計各種的車、船,建筑,還有雕塑是都可以完成的。
前天碰見一位朋友,他們做的雕塑中有很多骨骼,要綁定好它的骨架,他們都要學這些。但現在做設計師的好像對設計這些基本的東西都不是很在乎,覺得做設計就是天馬行空的,表面特風光,微博上也是有些設計師在秀那些東西,花天酒地,花前月下的生活,給人們一種感覺就是好設計師就是無限風光。尤其是港臺的在秀一種豪華生活,可能他們的受眾不一樣,也是給業主在看。覺得我過的是一種高尚的生活,結果年輕設計師看著心浮氣躁,覺得做設計師就是賺大錢,花天酒地。其實我覺得這個行業是比較精彩,也是比較有風險的。
采訪:蔣赫QQ:110476521電話:18610358112微博:top100室內設計精英訪談 郵箱:jianghe@cbda.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