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日財政部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的發布,萬億投資掀起了新一輪的市場熱。籠罩在PPP光環下的建筑裝飾業,無疑成為這場風暴下的新寵。
縱觀當前的建筑市場,傳統發展模式舉步維艱,企業轉型迫在眉睫,大力推行PPP模式,被認為是支撐建筑企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據了解,PPP項目各環節大部分與建筑企業直接相關,因此建筑行業是PPP模式大行其道后最有望獲益的行業。那么,在這場傾斜的東風下,建筑企業如何順風而行?!
2016年12月第1期
隨著近日財政部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示范項目的發布,萬億投資掀起了新一輪的市場熱。籠罩在PPP光環下的建筑裝飾業,無疑成為這場風暴下的新寵。
縱觀當前的建筑市場,傳統發展模式舉步維艱,企業轉型迫在眉睫,大力推行PPP模式,被認為是支撐建筑企業轉型升級、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途徑。據了解,PPP項目各環節大部分與建筑企業直接相關,因此建筑行業是PPP模式大行其道后最有望獲益的行業。那么,在這場傾斜的東風下,建筑企業如何順風而行?!
10月13日,財政部、教育部等20個部委聯合發文,公布了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簡稱PPP)示范項目,共計516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1.17萬億元。
從中選項目來看,市政工程項目在數量上占據絕對優勢,諸如垃圾處理、管網、市政道路、停車場、景觀綠化等均屬于市政項目范疇。
市政項目不少投資規模較小,交通運輸項目投資體量一般較大,如河北省太行山等高速公路,預計投資額達到898億元。
共有28個省份有PPP示范項目入選,上海等地未有項目入選。從省級分布來看,山東共計有47個項目入選,云南有40個項目,安徽32個,河北31個,四川25個,貴州22個--總體而言中西部省份項目數量較多。而重慶、天津只有1個,北京6個,項目數量較少。
通知要求各地要按照“又快又實”的要求,推動項目按期落地。第一批示范項目應于2016年底前完成采購,第二批示范項目應于2017年3月底前完成采購,逾期未完成采購的將調出示范項目名單;第三批示范項目原則上應于2017年9月底前完成采購。
而隨著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的發布,示范項目的“入庫”總數已達745個。但是,從前兩批項目效果看,不甚理想,落地率不足六成。不少業內人士認為,若想推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實現PPP長期可持續發展,還需破解政策、機制等障礙。
從項目類型落地情況看,市政工程類項目落地獨占鰲頭。財政部數據顯示,在前兩批落地示范項目中,市政工程類項目占48%;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占9%;交通運輸占8%;水利建設占8%。
PPP光環下,建筑裝飾行業獲得機構追捧。記者統計發現,11月1日至15日,建筑裝飾行業19家上市公司總計接待了25次調研,接待量達到170家,其中機構占比高達97.65%。業內人士指出,PPP項目各環節大部分與建筑企業直接相關,因此建筑行業是PPP模式大行其道后最有望獲益的行業。
近幾個月以來,機構愈發青睞PPP光環下的建筑裝飾行業,11月份以來該行業的機構接待量排名已從8月份的十名開外迅速飆升至第五位。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11月1日至11月15日,滬深兩市420家上市公司共計接待機構調研約614次,涉及機構接待量達到4799家。而此前在三季報披露的1個月內(10月1日至10月31日),滬深兩市242家上市公司總計僅接待了329次機構調研。
從調研覆蓋的個股來看,蘇交科因短短15天內接待了24家機構成為最受關注的公司,此后的排名依次是中工國際、圍海股份、中國海誠等。記者梳理上述所有上市公司發布的調研內容發現,“PPP”及“并購”幾乎是機構必提的關鍵字。
從行業熱度看,11月份以來,機構接待量排名前六位的依次是通信設備、中藥、電子制造、電氣設備、建筑裝飾、計算機應用。毫無疑問,TMT及新能源行業依然是機構青睞的寶地。
數據顯示,7月份建筑裝飾行業的機構接待量排在第13位,8月份該行業的機構接待量排到了第11位,9月份排名再度上升至第9名。不過,10月份該行業排名又滑落至42位(存在三季報因素)。
與調研熱度相應的是板塊漲幅可觀。盤面顯示,最近2個月內PPP概念股整體漲幅已超過10%。相關個股漲幅更是驚人,中國鐵建漲幅近30%,中國交建上漲超40%。業內人士指出,PPP項目各環節大部分與建筑企業直接相關,因此,建筑行業是PPP模式大行其道后最有望獲益的行業。
以往的BT等模式對于社會資本而言更多著重于建設環節,建成后的運營主要由政府行業主管部門負責,而PPP模式強調的是社會資本對基礎設施項目的全周期參與,這將有利于其更大發揮自身資金、技術、管理優勢,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比如,從去年開始,對于建設方提出入股施工一體化的建設模式的項目,公司除了獲得施工收入外,還可以通過約定來鎖定一定的投資回報。PPP項目受追捧,有其必然性以及直接有效的深刻意義。
1. 承包商的傳統工程項目正在急劇減少
在全國服務及巡講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許多地方招標辦工程招標數量減少1/2,許多省份新開工項目數量減少了2/3。與之呼應,商品房庫存壓頂,開發項目紛紛停工;制造業產能過剩,新建項目幾乎必要;地方政府債務已到16萬元紅線,無力啟動新建設。
傳統工程項目正在急劇減少。傳統市場的門正在關閉,一扇新的門已經開啟,這扇新的門就是PPP。
2. PPP是未來新建工程項目的唯一主要來源
2014年8月,國務院發布了43號文,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政府支出全部納入預算,通過平臺公司大舉負債建設成為過去時,地方政府舉債被嚴格限制在地方債和PPP兩條途徑。而地方債主要用于替換到期債務,地方政府要搞新建項目,只剩下PPP這一條途徑了。這也是各地政府對PPP熱情高漲的原因。
3. PPP項目投資巨大可以替代傳統工程
各地紛紛推薦PPP項目,最近僅兩個月僅三個省份,推介項目投資額就近2萬億。11月26日,四川省推介估算總投資額近7000億元的756個待投資項目。10月26日,浙江省推介37個特色小鎮建設項目,投資2400億元; 88個重點項目,總投資達2439億元。10月19日,新疆集中推出簽約項目115個,涉及投資1916億元,推介項目330個,涉及投資2129億元,合計445個項目、4045億元投資。更多PPP項目還在準備推介的路上。預計全國目前擬推介及已推介PPP項目投資額超過20萬億。
4,PPP項目帶來更廣闊的業務市場及利潤來源
專家分析到,一方面,PPP模式為建筑業帶來了更加廣闊的業務市場和更加寬廣的利潤來源。
同一時刻,于PPP模式之下,建筑企業利潤來源從建筑施工的單一利潤變成了建筑上下游多個利潤點的匯集,可以分享項目投資、運營等多個環節的利潤,其質量、效益也高于傳統施工模式,提高了行業和企業的利潤空間,并且讓其盈利更加持續和穩定。
在另一方面,PPP模式中建筑企業作為社會資本方要全程參和項目規劃設計、投融資、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等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使得施工企業從原來單一的施工承包商向投資商、施工承包商和運維服務商的多重角色轉變,更加有助于建筑企業實現投資、建設、運營一體化,為其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
建筑企業運作PPP項目,必須轉變傳統的角色定位、發展理念,并且想通過把控PPP項目業務鏈條上的關鍵環節和核心能力,鍛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方可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PPP項目綜合性、長期性、復雜性、投資巨大等特點以和建筑企業一般性發展“短板”,決定了聯合其他社會資本、想通過組建聯合體實現強強合作將是建筑企業參和PPP更加具持續性的主流方式,這也暗合了PPP模式“專業人做專業事”的特性。
一切從轉變傳統思維模式開始
對于這一輪的PPP盛宴,建筑企業要緊抓機遇,更加要謹慎以對。清華大學建設管理系教授、清華大學國際工程項目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王守清提醒包括建筑企業于內的社會資本方:“需要注意的是,‘沒有金剛鉆,不攬瓷器活’,如果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能符合政府的要求,則是有可能血本無歸。”然而建筑企業提供的符合要求的產品,其前提是基于PPP的特性,轉變傳統思維方式,于此基礎上,實現中鐵(上海)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川所認為的PPP價值理應包括的“讓有能力的企業更加的有作為”。
轉變“乙方”思維更加好地適應新角色
專家提醒道,在于PPP項目中,建筑企業要注意的是轉變傳統的“乙方”思維。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基礎設施事業部執行總經理趙廣建于調研中重點強調過,PPP模式的屬性已經決定了作為社會資本方的建筑企業,其角色和定位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從過去單純的建設者已經轉變為現于的集投資、建設、運營等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商。這就決定了PPP模式下的建筑企業已經從過去的“為別人建項目”變成為“為自己建項目”,企業的參和程度更加加深、參和感更加強,與此相應的,肩上的責任也更加大。為此,建筑企業就不能按照傳統的“乙方”思維去運作項目,去和合作方進行談判,必須用全新的角色定位對項目進行充分研究和策劃,更加了解合作各方的真實利益訴求,以此促成其于項目認知和運作上達成的共識,共同實現公共利益最大化之PPP最大價值和目標。
對于作為社會資本的建筑企業而言,逐利是其天然屬性,而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曾公開表示,PPP模式就是微利,但回報穩定,想要暴利的企業別來。同時,建筑企業發展至今,“重建設輕運營”的短期建設思維根深蒂固,和PPP項目要求相去甚遠。因此,建筑企業于參和PPP項目時,必須深刻認識其基本屬性,并且轉變一直以來適應于短期、暴利項目的慣性思維。
更加注重從戰略高度把握市場需求
趙廣建表示,PPP模式的推廣,要求建筑企業于戰略層面上,一方面要打通企業上下游產業鏈,如建立發展規劃、投資、運營等領域的戰略指導,抓住機遇促進企業持續、穩定發展;另一方面要培養積極的合作意識,和上下游產業合作、和資本合作。再大的企業,于PPP領域若是一直單打獨斗,其實施項目的能力都很有限。另外,PPP模式的大力推廣,無疑將大幅度提升建筑行業的市場化程度。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周蘭萍表示,建筑企業于參和PPP項目過程中,要時刻把握市場動態,和時調整戰略。她表示,建筑企業的轉型升級是一個長期的資源運作和整合過程,關鍵在于企業對戰略方向的把控。具備資金、技術和管理水平的大型建筑企業,可以從傳統承包方式向設計采購施工EPC方式轉化,以和向工程+融資、工程+投資方向發展。對于中小型施工企業,則可以選擇發揮區域資源優勢,或和實力更加強的大型央企、國企和民營企業合作,共同開發區域市場。
更加加注重以契約文化實現多方共贏
契約精神這對于PPP項目的成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關注政府信用風險的同時,建筑企業也應該改變以往“拿項目”說話的方式、多以人情化管理方式、用現場施工管理為主的項目管理習慣。中國葛洲壩集團企業管理部副處長劉斌表示到,在PPP模式下,建筑企業必須更加的加重合同管理、樹立誠信的觀念、強調誠信的建設,和合作各方建立起以合同為根據、以商務為措施、以法律為手段的契約文化,從而多方面的保障各方權益和利益,一起分擔各類風險,實現多方面共贏。
面對PPP投來的巨大橄欖枝,建筑企業必須準備好全力以赴。據悉,目前全國各省市擬推介及已推介的PPP項目投資額超過20萬億元,市政公路、軌道交通、地下綜合管廊、醫院和學校等多個領域,都為建筑企業打開了發展空間。迎風而上的建企,面對巨大的融資壓力和運營風險,期待能時刻拽緊航繩,在巨壓之下,乘風破浪!
Copyright © 2012 www.w9nm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南四環西路128號院諾德中心3號樓1508-1510 郵編:100070
聯系電話:010-88114884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00469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