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2016年5月第2期

全球進入“振動模式”,您可打算為房子投“地震險”?

01

全球地震頻發現狀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險出臺

  2016年以來,全球地震多發。在到目前為止,近1個半月的時間內先后發生了3月2日蘇門答臘7.8級;4月10日阿富汗7.1級;4月13日緬甸的7.2級;4月16日日本九州7.3級;4月17日厄瓜多爾7.5級等5次7級以上地震,而其中的4次7級以上地震竟然在最近的8天之內集中連續上演;5月18日云南大理深夜接連發生5次地震。

  地球好像調到了震動模式……

  而據報道,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建設邁出關鍵一步:中國保監會、財政部日前印發《建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制度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選擇地震災害為主要災因,以住宅這一城鄉居民最重要的財產為保障對象。這標志著以地震為突破口的巨災保險制度即將開展實踐探索。

全球進入“振動模式”,您可打算為房子投“地震險”?

  按照保監會此前規劃,建立我國巨災保險制度將分三步走:第一步,2014年前完成巨災保險的專題研究,明確制度框架;第二步,2017年年底前,完成相關部署工作,推動出臺《地震巨災保險條例》,建立巨災保險基金;第三步,在2017年至2020年,全面實施巨災保險制度,并將其納入國家防災減災體系當中。

  由此可見,地震巨災保險在巨災保險制度建設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國地震災害分布廣泛、損失巨大、關注度高,且地震巨災保險是國際巨災保險制度的主要模式之一;因此按照民生優先原則,當地震災害為主要災因,以住宅這一城鄉居民最重要的財產為保障對象,在全球地震頻發的現狀下,符合中國以當前實際。

  據了解,全國首個政策性農房地震保險試點已于2015年8月在云南省大理州啟動。按照試點方案,農房保險賠償平均可達到地震民房恢復重建政府補助總金額的34.07%。

02

城鄉居民住宅地震險主要內容及特點

  1、保額金額因地制宜,初期保額最高為100萬以下

  《實施方案》明確了“政府推動、市場運作、保障民生”的原則,以及保險金額、條款費率、理賠等方面。

全球進入“振動模式”,您可打算為房子投“地震險”?

  保險金額方面(因地制宜);運行初期,賠償將結合我國居民住宅的總體結構、平均再建成本、災后補償救助水平等情況,按城鄉有別確定不同保險金額,城鎮居民住宅基本保額每戶5萬元,農村居民住宅基本保額每戶2萬元。每戶可與保險公司協商確定保險金額,運行初期最高不超過100萬元,超出部分由商業保險補充。

  保障對象方面;保障對象為城鄉居民住宅。運行初期,原則上以達到國家建筑質量要求(包括抗震設防標準)的建筑物本身及室內附屬設施為主,以破壞性地震振動及其引起的海嘯、火災、爆炸、地陷、泥石流及滑坡等次生災害為主要保險責任。

  條款費率方面;運行初期,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的示范條款為主,可單獨作為主險或作為普通家財險的附加險。按照地區風險高低、建筑結構不同擬定差異化的保險費率,并適時調整。

  賠償處理方面;運行初期,基于簡化操作、快速推廣的考慮,初期產品設計為定值保險,理賠時以保險金額為準,參照國家地震局、民政部等制定的國家標準,結合各地已開展的農房保險實際做法進行定損,并根據破壞等級分檔理賠:當破壞等級在Ⅰ-Ⅱ級時,標的基本完好,不予賠償;當破壞等級為Ⅲ級(中等破壞)時,按照保險金額的50%確定損失;當破壞等級為Ⅳ級(嚴重破壞)及Ⅴ級(毀壞)時,按照保險金額的100%確定損失。

  2、“風險共擔、分級負擔”

  我國城鄉居民住房地震保險制度的運行模式為“整合承保能力、準備金逐年滾存、損失合理分層”,按照“風險共擔、分級負擔”的原則,前四層具體由投保人、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地震巨災保險專項準備金構成分擔主體,當第五層財政支持及其他緊急資金安排無法全部到位的情況下,啟動賠付比例回調機制,以前四層分擔額度及已到位的財政支持和緊急資金總和為限,對地震巨災保險合同實行比例賠付。初期以“總額控制、限額管理”為主要思路,確保損失有效分擔。

  為順利推進《實施方案》落實,前期45家財產保險公司根據“自愿參與、風險共擔”的原則發起成立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整合行業承保能力,搭建業務平臺,建立承保理賠標準,共同應對地震災害。地震巨災保險專項準備金的提取、積累和使用,將按照財政部門制定的具體管理辦法執行。

03

城鄉居民住宅地震險實施的阻力和解決措施

  擔心無力賠償,以往財險對地震“免責”

  地震險,一直都是中國保險業應該觸及卻不敢觸及的領域,這是因為房屋地震險在個人市場上之所以遭遇尷尬,是因為地震破壞性是大面積的,損失也難以估計,因此保險公司不敢輕易承保。另外,因為投保費不高,每年僅有二三百元的家財險保費,既不能給業務員帶來業績,更不能提升多少利潤,而且由于所占份額較小,各大保險公司對此投入都不大。國內絕大多數險種中,地震屬于除外責任,比如在財產險、房屋險中,地震都被列入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是不賠付的。但漸漸地,將地震涵蓋進責任范圍的保險也問世了。

  意識淡薄 地震損失難以估算導致推廣困難

  其實,地震險一直以附加形式存在,投保人如有投地震險意向,必須投家財險,選擇附加地震險,增加保費,才可投保。但保險公司一般不主動向客戶推薦地震附加險。而且,地震險附加險的收費標準是主險的10%。由于收費較高,很多投保者在選擇險種時也會主動避開地震附加險。尤其是財產險,由于地震不可預期性、破壞性大,無法防范、承保風險太大,目前財險行業對于地震責任都是免責。房貸險保單中,將“地震或地震次生原因”列入責任免除。

  雖然現今屬于地震頻發的狀態,但是仍然有許多人抱著僥幸心理,忽略地震險的重要性。同時,目前的地震險尚屬稀有品種,而且都與分紅掛鉤。地震的涉及面和賠償金額超過保險公司的理賠能力,費率厘定過高和精算師人才的缺乏,造成合理的地震保險利率無法確定。即使有地震類保險,愿意購買保險的人常常是最可能遭遇風險的人,而保險公司收取較高保險價格,或者將保險的推廣限定在某些區域,從而阻止這類人購買保險。從定損來看,目前如何確定是地震造成的損傷是難點,只能根據地震發生的時間來判斷,這直接影響消費者獲賠,會造成消費者購買信心不足。

  解決措施

  說到底,商業保險公司不愿意推廣地震險還是無利可圖。保險業里有一個術語,叫再保險。一家保險公司接到高額賠償金的合同后,就找其他幾家保險公司,再和他們簽保險合同,把風險分攤。地震險是最適合采用再保險制度的。

  例如1966 年,日本建立了地震保險體制并頒布了相關法律。依據該制度,日本各保險公司共同成立了日本地震再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日本實行的是獨特的地震再保險險種,形成由保險公司、再保險公司和政府共同分擔責任的結構。近年來,日本購買地震保險的人數連續4年增加,在日本高知縣,69% 的人在購買保險時購買了地震保險。因此,本次出臺的地震險方案就采用了風險共擔的措施。

  美國的加州,由于是地震多發帶,該州政府上世紀80年代就通過法律,要求經營住房財產險的保險業者同時銷售地震保險。所以,在地震多發地帶出臺相關的法律硬性推廣,也對該方案的實施有一定推動作用。

  當然,光靠保險公司也不行。1998年日本阪神大地震,日本保險業損失慘重,雖然也經過再保險, 但保險公司還是承擔了嚴重的賠償責任。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相關法律規范商業保險公司的行為,由政府牽頭設置巨災資金,在災害來臨時,政府出面指揮,保險企業在有足夠的資金鏈后,也必須承擔保險的義務,為災害后的賠償負責。因此在政府領導下進行地震險的推廣和實施,是很有必要的。

結語

雖然因地震 導致的人員傷亡,絕大部分人身險是賠付的,但財產險一般將地震列入了除外責,除非購買了專門的地震海附加險。因此之前很多保險專家呼吁中國建立政府主導的地震保險制度 以達到災害補償的制度化。

我要說:
From: 驗證碼:
互動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