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樓協會發布的年度報告稱,2015年全球共建成200米以上摩天大樓106座,其中,中國以建成62座的驚人紀錄,連續第八年蟬聯冠軍。現在,中國興建摩天大樓熱不僅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興起了此熱潮。歸根結底是政府對自身實力的不自信,寄望摩天大樓能成為城市“名片”,帶來區域經濟的發展。不過,我們必須正視這股建設熱潮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得不警惕其背后存在信貸泡沫風險。
2016年2月第3期
近日,高樓協會發布的年度報告稱,2015年全球共建成200米以上摩天大樓106座,其中,中國以建成62座的驚人紀錄,連續第八年蟬聯冠軍。現在,中國興建摩天大樓熱不僅在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也興起了此熱潮。歸根結底是政府對自身實力的不自信,寄望摩天大樓能成為城市“名片”,帶來區域經濟的發展。不過,我們必須正視這股建設熱潮帶來的負面效應,也不得不警惕其背后存在信貸泡沫風險。
近日,一則高樓協會發布的年度報告再次引起大眾的關注。報告稱,2015年全球共建成200米以上摩天大樓106座,是人類歷史上新建成高樓最多的一年。其中,中國以建成62座的驚人紀錄,連續第八年蟬聯冠軍,遠超其他國家。而在全球新建高樓最多的城市里,印尼的雅加達以7座排在第一,緊隨其后的就是中國城市南京、南寧、深圳,都是5座高樓。
在高樓協會發布這份報告的時候,中國還有300座高樓正在建設中,報告也認為盡管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從2013年以來增速減緩,但蓋樓的勢頭還在持續。據高樓協會的預測,2016年,最高的10座樓中有6座仍建在中國。
“去年全球60%的摩天大廈建在中國,對此數據我們應該感到憂慮。”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中國各地興建摩天大樓熱潮,歸根結底在于我們的政府對自身實力的不自信,迫切需要外界的贊揚和認可,就像有一些人喜歡通過奢侈品包裝自己一樣,好讓自身顯得與眾不同。
摩天大樓林立是好事嗎?專家提醒,盡管中國在城市轉型發展過程中,摩天大樓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高”不應成為追逐的根本,各地還是應該根據自身情況腳踏實地進行城市建設。過去,中國的摩天大樓主要在一線城市,現在,二線城市和三線城市也興起了摩天大樓熱。寄望摩天大樓能成為城市“名片”,帶動外來投資,進而帶動區域性經濟的發展。
然而,不少人對中國一些城市盲目上馬摩天大樓項目提出批評。
?北京工商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及曾表示,目前國內的摩天大樓熱是各地政府追求政績、相互攀比的體現,不少項目都是在地方政府的某種暗示、授意,以及土地、稅收政策的引導支持下,房地產市場開發商以自己的名義去啟動的。
?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教授周畢文也認為,摩天大樓熱是泡沫化的產物,在他看來,“等到人們思維回歸理性的時候就不會再建這種高樓了”。
?國內輿論也抨擊稱,當今中國各大城市興建摩天高樓其實是一種“暴發戶”式的炫耀,更是一種不自信。同時摩天大樓建設競相“比高”、“比建設速度”的狂熱局面,也引發公眾對大樓質量和安全的擔憂。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消防云梯只有130米,一旦發生大的災難,消防救援、樓內人員如何迅速逃生等,是不得不正視的難題。不僅如此,對于大樓建成后如何兼顧環保及經濟,如何運營、規劃好大樓周邊的交通和人流等,也是不得不正視的現實。
?《人民日報海外版》撰文指出,熱衷建摩天大樓,是近年來中國房地產市場過熱的表現之一,也是一個城市建立地標性建筑、表現地方政績的手段。文中更引述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摩天大樓熱的深層次原因剖析:當前中國經濟增速下滑,從樓市政策基調來看,房地產仍是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尤其是地方債的壓力,在很大程度上也依靠房地產行業化解。而開發商根本不用擔心回報問題,因為雖然摩天大樓的高度未必能帶來高租金。但是由政府在后面做推手,開發商往往能夠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拿到緊缺的土地資源,以及更加便捷的高額融資。
因此,有分析指出,如此速度建造摩天大樓值得警惕,這表明存在信貸泡沫風險。
針對各地的建高樓熱潮,早在2002年,國務院在加強城鄉規劃監督管理的通知中,就明確批評了脫離經濟發展水平和實際需要,搞所謂“形象工程”的做法,要求嚴格控制超高層建筑、超大廣場等項目。盡管如此,這幾年各地建設摩天大樓的熱情卻并未減退。“競高”的集體狂熱背后,是不少地方單純追求城市的“面子”,忽視城市建設“里子”的現實寫照。
一比高下
德國經濟學家安德魯·勞倫斯在1999年提出了“大廈建成,經濟衰退”的“摩天大樓指數”,亦即著名的“勞倫斯魔咒”。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的次貸危機,魔咒都一一應驗。當然,“勞倫斯魔咒”并非巧合,繁榮時期的信貸寬松、土地價格飆升和過分樂觀預期所導致的最直接結果便是摩天大樓,這些促成摩天大樓建設的因素同樣是導致經濟危機的因素,而大廈建設用時又恰好與危機發酵時間相近,才有此一說。因此,“勞倫斯魔咒”更多的是一種預警,“摩天大樓熱”同時也是信貸過剩的信號。
有人指出,世界最高大樓的開工建設與商業周期的劇烈波動高度相關,大樓的興建通常都是經濟衰退到來的前兆。這一后來被稱為“勞倫斯魔咒”的惡性循環,中國經濟是否會陷入此魔咒中呢?
在經濟學家宋清輝看來,中國經濟本身的增速在全球屬于一枝獨秀,即便是2016年中國GDP增長預計將放緩至6.5%-7%之間,但仍然是全球最高的,對全球經濟貢獻也是最大的。
宋清輝強調,盲目建設摩天大樓確實有可能會將中國經濟拖向深淵,但是若在建設之前做足前期準備工作,并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和項目總體策劃,建設摩天大樓總體而言可能利大于弊。在國內不少成功轉型的城市,核心CBD的遷移往往都是由摩天大樓推動的。而中國的一些城市完全具備建設摩天大樓的實力和能力。
“在‘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中央領導層會更加重視經濟質量而非數字的改變。磨刀不誤砍柴工。只要轉型升級到位,供給側改革獲得實際成效,我們有信心看到中國經濟在數年后再度實現高速增長。”宋清輝說。
近年來,中國熱衷建摩天大樓是中國房地產市場過熱的表現之一,也是一個城市建立地標性建筑、表現地方政績的手段。爭相打造城市名片與炫耀地標實際上是一種對自身經濟實力的不自信,同時也容易轉變為城市經濟的“資本黑洞”。摩天大樓不是不可建,唯有做足前期準備,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才可能避免陷入“勞倫斯魔咒”。摩天大樓的“集體狂熱”是該降降溫了,城市建設可不能只看“面子”而忽視“里子”呀。
Copyright © 2012 www.w9nmc.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南四環西路128號院諾德中心3號樓1508-1510 郵編:100070
聯系電話:010-88114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