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英國著名財經雜志《經濟學人》報道稱“3D打印將推動第三次工業革命”;同年,美國著名科技雜志《連線》十月刊則將《3D打印機改變世界》作為封面報道,在雜志主編安德森看來,這是比互聯網革命更大的事兒,他甚至辭職參與3D打印創業去了。
那什么是3D打印?維基百科上的解釋:“這是快速成形技術的一種,它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過一層又一層的多層打印方式,來構造零物件。模具制造、工業設計常將此技術用于建造模型,現在正向產品制造的方向發展,形成‘直接數字化制造’”。簡單來說,3D打印,就是在普通的二維打印的基礎上再加一維。打印機先像普通打印一樣在一個平面上將塑料、金屬等粉末狀材料打印出一層,然后在將這些可黏合的打印層一層一層的粘起來。通過每一層不同的“圖形”的累積,最后就形成了一個三維物體。
3D打印示意圖
3D打印的概念最早出現在上個世紀80年代。發明人是美國加州一家名為紫外線產品制造公司的工程師查克·赫爾,主要是開發用于家具保護涂層的紫外線固定樹脂膠技術。現年已經70多歲的赫爾回憶說:“那時我已經當了20年工程師,深知制造塑料模具有多麻煩。一旦設計有問題需要修改,一切都得重來。我很想擁有一臺機器自己制造模具。”幾經努力,在紫外線產品公司樓頂的一間密室里,赫爾研制出第一臺3D打印機。當時是1986年,到今天,3D打印技術走過了—條不算漫長卻令人振奮的發展之路:
1993年,麻省理工學院獲3D印刷技術專利;
1995年,美國ZCorp公司從麻省理工學院獲得唯一授權并開始開發3D打印機;
2005年,市場上首個高清晰彩色3D打印機Spectrum Z510由ZCorp公司研制成功;
2010年11月,世界上第一輛由3D打印機打印而成的汽車Urbee問世;
2011年6月6日,發布了全球第一款3D打印的比基尼;
2011年7月,英國研究人員開發出世界上第一臺3D巧克力打印機;
2011年8月,南安普敦大學的工程師們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架3D打印的飛機;
2012年11月,蘇格蘭科學家利用人體細胞首次用3D打印機打印出人造肝臟組織。
2012年5月30日,“國際3D打印技術與應用大會”在中國上海的環球金融中心召開,多位國際著名應用案例當事人應邀擔任演講嘉賓,比如,比利時鈦下頜骨手術主刀醫生,意大利建筑打印機發明人,英國3D打印陶瓷藝術家等。大會首次全面、系統、深入地向各界介紹3D打印技術,展示世界最新3D打印設備、軟件和材料,以及應用3D打印技術創造出的最新產品和成功案例,令人大開眼界。其中,意大利建筑打印機發明人恩里克·迪尼的演講給國內建筑業造成了不小的震動。這個被稱為“3D打印房子的人”以他極大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描繪了建筑業和3D打印技術融合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