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2014年4月第4期

裝飾產業內陸轉移加速 快速發展警惕資源浪費

01

東部城市趨向飽和 產業轉移勢在必行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北京、上海、深圳等東部區域大城市發展十分迅猛,土地資源趨向飽和,人口過度集中,產業格局日趨失衡,城市病日益嚴重,已經成為阻礙城市實現不斷可持續發展的嚴重桎梏。

  加緊產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向內地轉移,深圳并不是特例。北京目前也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相關規劃,向周邊省市進行功能和產業轉移,打造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

 京津冀一體化背后的產業轉移

  據4月16日消息,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原料藥碳酸氫鈉項目整體搬遷轉移到河北省邯鄲武安市,注冊成立新興凌云醫藥化工有限公司。該項目搬遷到河北武安后,企業將進行改造升級,瞄準國際高端碳酸氫鈉市場,研發引領國內市場的碳酸氫鈉新產品,并且延伸產品鏈,從規模上看,企業年產原料藥碳酸氫鈉由原來的2萬噸擴大到6萬噸,增長了兩倍;從經濟效益上看,該條生產線一期年產量將實現年銷售收入1.4億元,利稅5000多萬元,吸納當地就業150人左右。

  中國建筑裝飾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三十年來取得的成績令人矚目。近十年來,建筑行業總產值由 2003 年的0.72萬億元提高至2012年的2.63萬億元,年平均復合增速約為17%,遠遠高于同期GDP增長率。尤其是在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組織下,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百強企業評價活動以及百強推薦活動效果顯著,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產業上下游的聯合,推動了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整體發展。

  雖然成績喜人,但問題亦不容忽略。長期以來,深圳都是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的重要城市,在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組織評選的百強企業中,深圳企業占比達到了60%,其他也大部分分布在北京、江蘇等東部沿海等發達省市,而內地城市企業發展明顯不足。此外,建筑裝飾行業長期以來的人工作坊式的原始操作模式,造成行業整體仍處于勞動密集型、能源消耗生產為主階段,造成了人力、財力的極大浪費。因此,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向發展迅速、資源豐富、交通便利的內陸城市進行產業轉移、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刻不容緩。

  在當下的政府工作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為中國經濟發展尋找新的動力,而推動沿海向內地梯度發展也是這屆政府經濟工作中的重心,產業轉移無疑是繞不開的一個話題。3月16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正式公布。規劃要求,中西部城鎮體系比較健全、城鎮經濟比較發達、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明顯的重點開發區域,要在嚴格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引導有市場、有效益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先向中西部轉移,吸納東部返鄉和就近轉移的農民工,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和人口集聚,培育發展若干新的城市群,在優化全國城鎮化戰略格局中發揮更加重要作用。  

02

皖江城市帶崛起 宿馬兩地產業園先試先行

  其實,對于建筑裝飾行業來說,產業轉移這個詞并不新鮮。早在2007年,這個浪潮就已經席卷了廣東順德、佛山等地。不過,當時在這批浪潮中紛涌而動的企業們很多都出現了“水土不服”的情況。以至于后來很長的一段時間,產業轉移這個詞淡出了行業的視野。

  2010年1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復《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安徽沿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納入國家發展戰略。這是全國首個以產業轉移為主題的區域發展規劃,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為推進安徽參與泛長三角區域發展分工,探索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新模式,也為中部地區加速崛起點燃了助推器。

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規劃座談會

  《規劃》出臺以來,皖江城市帶各城市緊鑼密鼓地進行建設布局,紛紛建立相關產業園區,推動皖江城市帶順利承接產業轉移,推動安徽及中部地區加速發展。其中,建筑裝飾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先試先行,再次引發了建筑裝飾行業產業轉移的熱潮。

  2013年11月7日上午,馬鞍山市“一鏈一基地四園區”重點項目--擁有全國首家綠色裝飾材料直供市場的“綠裝航母”--中國綠色裝飾材料產業園在馬鞍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正式開園。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會長李秉仁在開園儀式上致辭指出,馬鞍山發展建材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打造綠色裝飾材料產業園,既符合社會發展需求和國家進步的政策導向,也能夠有效促進馬鞍山市調整經濟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更好更快發展。

  而日前剛剛開工奠基的左右家私宿州工業園,建成后將成為左右家私輻射華中、華東地區的制造中心和分銷中心,將大大促進左右家私在中部地區的市場領域拓展。據悉,中國宿州·深圳家居產業園,位于宿州市高新區,是安徽省政府與深圳市政府合作共建項目,由深圳市家具行業協會和深圳家具研究開發院主導規劃、宿州市人民政府開發的第四代產業園區,即“四位一體”的現代新型產業園區,旨在滿足珠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家具企業向中西部地區進行轉移的需求。該項目規劃占地面積15平方公里,總投資約580億元,分三期六年開發。產業園全面運行后,可實現年生產能力1350億元,年稅收108億元,吸納就業40萬人,開創了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新紀元。

  無論是宿州家具產業園和馬鞍山建材產業轉移示范園,都符合當下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及區域統籌發展規劃。馬鞍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區集“南京的交通、馬鞍山的成本、安徽的資源”于一體,緊鄰長江,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運營方面,綠裝產業園以綠色、直供、集成為鮮明特色,不僅通過直供模式大大降低了成本、提升了利潤、縮短了供貨周期,還將打造出中國第一個開放式的綠色建筑裝飾材料電子交易平臺,未來還將啟動檢測中心和成品銷售中心的建設,形成覆蓋裝飾材料全產業鏈的交易園區。宿州市位于皖蘇魯豫四省交界,是國家確定的中原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資源豐富,市場廣闊;宿州家具產業園緊鄰泗許高速服務站、206國道,交通極為便利。

馬鞍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園位置圖

  宿馬兩地產業園作為東部沿海地區產業承接地,除了自身無可比擬的資源優勢外,還位于合肥蕪湖馬鞍山經濟圈輻射內,鄰近京福高鐵沿線。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優惠,無疑為承接沿海產業做出了科學規劃及承接思路,推動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

  據了解,目前已有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廣田裝飾集團有限公司、德國高儀衛浴等幾百家簽約企業入駐中裝綠色裝飾材料直供市場產業園,預計5年后園區年交易規模將達到300億元,研發產值達10億元。

03

建筑裝飾產業轉移下的冷思考

  本段作者:吳子陌 系中裝新網特約評論員,家居產業觀察家,資深媒體人  

  左右家私總投資5億元的這個項目背后,目標直指“五年內年銷售收入百億”的目標。然而宿州工業園承接的不只是左右家私一家的宏偉藍圖,在宿州政府的暢想中,這個總投資將達580億元的家居產業園,未來將承接越來越多類似左右家私這樣的企業,將為當地帶來年稅收108億元的增量,吸納就業30萬人。

  也不只有宿州,香港金馬凱旋集團日前斥資268億元打造了鄭州金馬凱旋家居CBD,就是為了承接沿海家居產業轉移,目標也直指千億元產值大關。而類似的情況在其他的中西部省市也頻頻出現。

  2007年,產業轉移曾經掀起一番熱潮,但被迫轉移的水土不服狀況頻出,導致此后產業轉移逐漸淡出了人們視野。

  為什么現在產業轉移又成為了這個行業的熱點話題?

  不久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博鰲亞洲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就明確表示,要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和重要陸路交通干線,培育新的經濟支撐帶。著力推進整個中西部地區的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產業轉移創造有利的條件”。

  本屆政府落實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規劃,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區域經濟增長極,也將為裝飾家居產業在中西部地區的發展帶來更確定的機會。這也與數年之前,裝飾企業迫于經營環境壓力的“被動轉移”,有著本質的不同。

  當年的“被動轉移”遭遇到“水土不服”曾是一個普遍現象。一方面是企業選擇轉移過于急促和盲目,另一方面則是地方政府在唯GDP論的政績壓力下“過于熱情”。雖然中西部地區存在著勞動力成本的比較優勢,但其他方面的“隱性成本”上升,則讓很多企業措手不及。比如產業配套不完善導致的物流成本增加;管理難度也會加大等,另外,一些地方政府沒有科學、長遠的規劃,盲目地上馬家居項目,使得土地違法使用、環境污染、村民擾企等問題頻發,讓轉移的企業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而目前,再次歷經數年的改革發展,中西部區域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執政理念也相對有所提升,對產業承接對象的態度,更多的能從“雙贏”的角度來考慮,而不只是單一當作一個“投資商”。

  比如宿州家居產業園方面就強調對家居企業的服務,試圖建設集家居生產、創意設計、檢測服務、商貿物流、會展營銷、教育培訓等于一體的新型家居產業園,其中特別重點提出了要建設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配套住宅產業。

  在當前,一些共性的問題依然是擺在裝飾企業尤其是家居企業面前的現實,土地更加稀缺、人工成本大幅上漲、物流成本增加明顯,環境保護更是已經成為了全民關注的話題,這些制約企業發展的瓶頸問題,使得企業“產業轉移”的心愿相比幾年前更強烈,同時,地方投資環境的改善,讓企業再次蠢蠢欲動,產業轉移的大潮似乎不可逆轉。

  然而,越是這樣的情況,越是需要各方更加理性的判斷。無論是企業還是承接地,都應理性地考量已經出現或將會出現的各種問題。

  對于企業來說,需要的是真正從企業戰略發展來考慮,不單簡單地去考慮賬面上顯性成本的減少,更應該關注“隱性成本”的支出,而具體而言,需要切實衡量的指標要包括:是否有穩定、公平、透明的政策體系和廉潔高效的政府服務體系;是否有公平的競爭環境;是否有完善的產業鏈配套;金融的支撐力度是否足夠。

慎防打著產業轉移口號進行“圈地運動”

  對于承接一方的地方政府來說,一些“特質”是必須具備的:有充足的可持續發展的土地資源;處于交通樞紐中心區、勞動力資源豐富、城市前景看好。

  當然在這其中,核心的是地方政府部門的高瞻遠矚,就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地方經濟發展思路,徹底摒棄唯GDP論的政績觀--能承接就科學規劃好承接思路并且落實,條件不符合絕不勉強。畢竟,地方政府自身積極主動是一方面,一個地方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更應基于自身客觀條件。

  但令人有些擔憂的是,當前紛涌而至的產業園建設,各地大興土木的背后,有多少水分?這值得深思。有多少能符合上述條件,真正實現科學發展?表面上凸顯責任感的產業園投資者們是否有足夠的誠意去發展產業?

  最怕的就是打著“裝飾產業園”的大旗圈地和套取優惠的政策。如此重復的建設和同質化的競爭,無疑將是一種對資源的浪費。

結語

  建筑裝飾行業向內陸城市進行產業轉移勢在必行,當地政府是否能夠高瞻遠矚,實事求是制定符合自身條件的發展規劃,對企業而言至關重要,切勿因盲從而造成政府、企業雙向損失,阻礙中部城市的發展崛起。

我要說:
From: 驗證碼:
互動內容

相關閱讀

編輯手記

  • 東部城市發展飽和,面臨轉型升級難題,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中國建筑裝飾行業首當其沖,向內地進行產業轉移勢在必行。 

  • 產業轉移對緩解城市發展所出現的各種不良因素起著主導性作用。但如何避免重蹈覆轍,科學規劃,是擺在產業承接地面前的首要問題。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