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或她,是“90后”,同時,他們也是新一代打工者。與上一代打工者相比,新生代打工者受教育水平高、思想開放、思維活躍,城市文明對他們有巨大的吸引力,他們渴望融入現代社會。近年來,打工者的工作環境、生活條件等有了很大改善。未來,他們對融入城市有怎樣的期待?
據統計,2002年至2011年,中國城鎮化率平均每年增加1.35個百分點,城鎮人口平均每年增長2096萬人;2013年中國城鎮化率為53.73%,全國農民工總量達到2.69億人。
一項對10365名打工者進行的調查顯示,60.2%的受訪打工者期待未來十年成為新市民。在他們眼中,成為新市民的三大標準是:同工同酬,享受城市福利,有城市住房。他們的夢想正在逐步轉化為現實。教育、醫療衛生、保障性安居工程……過去五年,各項財政民生支出保持“剛性增長”軌跡,醫療衛生支出累計2.52萬億元,年均增長29.3%;城鎮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建成1800多萬套,覆蓋面提高到12.5%。
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把推進人口城鎮化特別是農民工在城鎮落戶作為城鎮化的重要任務。加快改革戶籍制度,落實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的政策。加強農民工職業培訓、社會保障、權益保護,推動農民工平等享有勞動報酬、子女教育、公共衛生、計劃生育、住房租購、文化服務等基本權益,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這一代年輕人的“中國夢”更是13億中國人共同的夢想。百姓生活越來越美好,一個收入持續增加、生活狀況改善、保障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幸福的美好愿景,正在每一個中國人心中生根、發芽……
愛干活不愛加班
愛上網也愛逛街買衣裳
不愛攢錢——我是新生代農民工
一月能掙七八千
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樣
新生代農民工早已不是我們想象中的樣子,他們快樂工作,拒絕加班,注重生活質量。

陳少平
他叫陳少平,安徽安慶人,1990年出生的正宗“90后”,四年前,陳少平跟隨老鄉一起出來,踏入了建筑裝飾這個行業,成為了山東富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裝修工人。在與陳少平的交談中,他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就讓筆者立刻對這個來自南方的90后小伙子刮目相看,因為害怕聽不懂南方口音的采訪也立刻變得順暢很多。
“準小爸爸”的多彩生活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農民工都是很老實、呆板的人,他們每天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吃飯、睡覺,或者和工友打牌,他們雖然走進城市,但是依然延續著在農村中的生活方式,對高科技的東西除了敬畏就是避而遠之。但陳少平給人的感覺完全不同,當問及他的娛樂生活時,他說自己平時喜歡和工友們去打打籃球,沒事的時候也喜歡上上網,上網瀏覽各種電子產品(看來是個電子迷),逛購物網站買衣服,偶爾也和朋友在線聊聊天。這些和城市里所謂的白領業余生活并無兩樣。
年輕的男孩女孩一般都是追星一族,陳少平也不例外,但是,在現在少男少女都瘋狂追捧EXO、李敏鎬、金秀賢、范冰冰、楊冪的時候,他竟然說自己的偶像是劉德華,這倒是讓筆者有點意外。感覺劉德華好像與“90后”有點不搭邊,但是或許這就是已經在社會上摸爬滾打了4年多的社會青年要比同齡人更加成熟的地方。追求的偶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個人的心理年齡,這個“90后”年輕人有著比實際年齡更成熟的心理。這句話在筆者知道他就要當爸爸時得到驗證。他說他老婆現在懷孕在家待產,他就要當爸爸了。這個既意外又驚喜的回答讓我們理解了他的“成熟”。早早的進入社會,結婚生子,是很多農民的人生軌跡,這一點也同樣體現在“90后”農民工身上。 “結婚生子”對于農民及農民工的意義,是城市里的大齡“剩男”“剩女”很難理解的。老婆、孩子就是他們的人生。
扎根城市應該不成問題
說到農民工,就不得不提“城鎮化”,這個每天被各種媒體炒來炒去的詞匯,到了陳少平嘴里竟變得那么真實可觸。“農民工”就是說他們的戶籍是農民,但是卻長期在城市里工作,像這些年輕的“90后”或者根本已經不會種地。他們所能做的只能是想辦法在城市里扎根,留下來。
他說自己出來這么多年了,收入還算不錯,隨著孩子的出生,真的想在濟南這個城市里扎根。筆者問他,“你覺得讓你留在這個城市里最大的障礙是什么?”他毫不猶豫的回答:“經濟問題。”他說,要想留在這個城市里買房、買車都需要錢,對于農村里出來的孩子,家里可能指望不上,唯一可以依靠的只有自己。他說自己現在在富達裝飾的待遇還算不錯,他們工友之間還經常調侃“我們的收入雖然比不上白領,但好歹也能算上個灰領。在這里掙幾年扎根濟南應該不成問題。”言語間透露著對自己從事行業的驕傲和自信。確實,每個月五六千的工資收入對于一個房價在七八千左右的二線城市來說,買房也并不是那么遙遠的事情。
在工作方面,談到與父輩的不同,他說“父輩人就比較循規蹈矩,喜歡按照固有的模式去工作,不喜歡變化。而我們年輕人在工作方面比較靈活,也喜歡嘗試不同的東西和方法。”他在工作方面還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他說建筑裝飾行業是一個日新月異的行業,現在高科技和機械化的大量介入,讓自己感覺到越來越有危機感,想要在這個行業一直發展下去,就得跟得上時代潮流,不斷學習,用他的話說就是“活到老,學到老。”說到認識規劃,他說:“我想在這個城市留下來,就要在富達好好干,現在國家對我們農民工這塊也有很多保障,工作方面沒什么后顧之憂。只要我多學點技術,多攢點錢,在這個城市買套房,把老婆孩子接過來,一家人在一起,就是幸福。”
以上就是,陳少平,一個普通“90后”農民工的真實生活縮影,我們用最平實的語言記錄就是為了向大家展示一個真實的新時代農民工的生活和工作狀況。他讓我看到了新生代農民工豐富的內心世界和積極的人生觀,也讓我們更直觀的了解了“城鎮化”的真實意義--一個農民工在一個城市有一個不錯的單位,有一份穩定、有保障的收入,有豐富的業余生活,有老婆孩子的陪伴,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車子。這是每個農民工的“城市夢”,也是我們每個中國人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