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金螳螂成功牽手HBA完成建筑裝飾設計行業首次跨國收購之后,2014年,中國設計界波潮涌動。梁志天設計師有限公司、美國威爾遜室內設計公司兩大知名設計公司分別被江河創建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現代建筑設計集團收購,成為資本市場的一部分。到底什么動機促使這個行為的發生,"并購"與"被并購"對設計企業的發展的好處體現在哪里?而這些強強聯合,對中國本土設計行業的發展有何影響?為此中裝新網特邀13位資深設計師,共同探討"并購"與"被并購"給設計企業及設計市場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2014年2月13日公告,公司董事會通過《關于收購梁志天設計師有限公司70%股權的議案》,擬通過控股子公司江河幕墻香港有限公司等公司,以3.5億港幣的價格收購梁志天設計師有限公司70%股權。
這次合作是梁志天設計師有限公司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司以往逾八成的業務皆為國內項目,透過與江河、承達和港源三大產業平臺,日后可以涉足更多國家級及國際性大型項目,有助拓展公司業務范疇和項目地域。與此同時,雙方可以促進設計與施工的技術交流和合作,為客戶提供全面的綜合服務,有利項目的推動和發展。日后,我會繼續擔當公司的經營和發展的主導角色,努力擴闊公司發展空間,同時于不同的項目迸發更多嶄新意念,將亞洲的室內設計推至更高水平。
若公司最終完成本次收購事宜,將有利于進一步提升公司室內設計的水平,進一步發揮內外裝協同效應,加大開拓國內外市場。
無論是誰并購了誰,還是誰被誰并購,因為品牌價值、設計能力也好,商業發展需求也罷,抑或是市場發展的大勢所趨,但并購與被并購方必須都能獲取各自所需的利益似乎是關鍵。無疑,并購事件促使產業步入快速生長期。并購是一把雙刃劍,或是為設計公司更好的發展機會、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成為設計行業發展的領頭羊,或是在被并購之后連思想也被并購了,得不償失。
楊邦勝
這個問題需要綜合考慮,不能一言蔽之。收購是個復雜的過程,從金融、法律、技術層面都需考慮周全,不僅僅是品牌、價值和資金鏈。無論是收購還是被收購,相信這是對雙方都有利的一件事。
項天斌
正如大家說的一樣,梁志天設計公司的被收購,確實和資金鏈沒有半毛錢關系。江河創建缺錢么?如果缺,也不缺梁先生的這點效益。必須是看中了梁先生旗幟性的品牌和商業設計崇高的美譽度。
梁先生這么多年的努力,在混沌的設計界開辟了一片精致高雅的田地,細膩而且清新,熱烈卻不市儈……堪稱設計娛樂界的大腕,行業號召力爆棚。無論走到神州大地的哪個角落,都會引起轟動效應,就差小女生尖叫了。難怪各種商業活動,必須請到梁先生。
江河相中梁先生,想必也是看中了梁先生的巨大商業號召力。在以后的項目談判接洽中,作為公司的 soft power,多了一把設計殺手锏的支撐。
魯小川
我可以這樣解釋,個人品牌到一定程度上是需要轉型的。如果說被收購的話,我更愿意理解為是新的合作模式的開始。按照傳統模式發展的話,雙方都已有瓶頸,所以互補式合作是雙方的需求,特別是在目前的中國市場,但是結果會否成功,也需要我們給予時間和空間去驗證。
王黑龍
被并購,首先是因為其商業價值,就如藝術品投資,再好的作品,如沒有市場價值,投資者是不會輕易收購的,這和單純的藝術愛好是兩回事。投資就是為了逐利,但也不是零和博弈,并購與被并購方必須都能獲取各自所需的利益,至少愿望如此。
就像自然界大魚吃了小魚,或小魚傍了大魚,對環境和生態當然會產生影響,但那就是生態圈的一部分,各行其道,各得其所,挺正常。
吳文粒
這是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現象,順應了市場需求,是自然而然且積極的現象或趨勢。
設計公司之間的并購本身是為取長補短,相信并購后在業務范疇和項目所在地域上一定會有突破,在設計與工程方面也會有更高質量的要求。這種現象不僅對并購與被并購公司有積極作用,在將來對其他公司以及對國內整個設計行業都會有積極的影響。
黃劍才
首先要祝賀被并購的設計公司,除了被看重品牌和價值之外,我想更重要的是強強聯合可以使雙方的合作更為密切和深入,一定產生共贏。另外還可以引領設計行業更規范地發展,帶領本土設計走向世界。
黃治奇(Michael)
強強聯合是設計企業未來主要的發展趨勢。設計企業被并購之后,可以取長補短,將自身做得更大更強。多元化合作與發展,對自身未來的發展會有積極的影響。
鄭楊輝
江河創建并購梁志天設計公司很大程度上是看中了對方在行業中的名牌效益,是有形資產與無形品牌的對接,使設計到施工的產業鏈更加流暢。梁志天是中國室內設計史上的一個傳奇,其領導的設計公司也從最初的幾人發展到今天350人的精英團隊,責任之重可想而知,被并購之后,讓良性的資金注入,以加強設計執行力和確保設計公司的可持續的發展。應該說,梁志天不僅是一個優秀的設計師,也是一個深謀遠慮的、有責任感的企業家。這樣的并購正如梁志天所說的那樣是一場雙贏,與資金鏈無關。
大品牌的行業并購是行業發展趨勢的一種表現形式,對于提升整個設計行業的質量無疑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未來的設計行業不再是小作坊式的公司。此類事件,給每個設計公司都帶來了挑戰,福州寬北設計有限公司也不例外,但"真金不怕火煉",唯有實力與品牌才能讓我們走得最遠,笑到最后。
張健
本土設計企業的整體發展一直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經濟的發展帶動設計行業的興盛;二是企業自身的成長需要一定的時間。經過多年的摸索、學習與發展,目前我國本土的一些設計企業無論是在設計能力上還是團隊管理上,正走在邁向國際化的路上。
陳志斌
因為有了品牌與價值,才有并購的可能性,資本對優質資產才會感興趣,才能投資增值。從被并購方來講,套現保值也是關鍵目標,和資金鏈有關系但關系不大,并非資金鏈緊繃而被并購。
張心遙
并購的原因可以有很多種,品牌價值當然是很重要的一點。很多因素致使并購行為的發生,如雙方關鍵人物的化學反應,雙方品牌的互贏互利,當然也有可能是雙方資金上的互補。每一例并購都有各自的原因,并購的發生并非一定是資金鏈出了問題。
臧濤
"人家能收購你,是別人看中了你的品牌和價值,和資金鏈沒有任何關系。"我同意這種說法。
設計公司的品牌和價值重點來自于兩個方面:一,設計公司本身擁有的客戶資源和客戶積累,這是最珍貴的資本;二,通常企業收購設計公司更多的是看中該設計公司的團隊和客戶資源。排除惡意收購,我想這是大多數收購方的想法。
我們派沃設計公司在整個行業內處在一個領先的水平,是一個不斷上升的設計公司。目前專注于品牌文化和創意方面的革新。大品牌并購事件對我們公司來說并沒有什么影響,因為每個公司適應的客戶群體并不相同。
對于并購,我不太看好并購設計公司或者設計公司被上下游企業并購,因為每個設計公司的文化都是非常獨特的,它的團隊從主創到隊員都經過了大量的文化創意的融合,包括人員關系、背景、交流方式甚至價值觀上的認同,這需要一個磨合期,更需要默契。
郭明
這么多并購發生,有幾個是并購本土設計公司的?很少。我們還在設計制造的路上,離別人看上你(你的設計)還有不小的距離。
并購是好事情,千萬別把設計思想并購了。
大品牌并購事件,或是對本土設計企業不會造成幾多影響。但無疑這種并購是對本土設計產業的一種洗牌,帶來了一個契機——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激勵本土設計行業的高水平發展,設計市場的進一步規范。
楊邦勝
我們今年初獲了一個國際大獎,在法國領獎,現場除了我是大陸設計師,還有來自香港、臺灣非常優秀的設計師,華人設計師幾乎占了三分之一,這讓我感受到華人設計力量的崛起,也讓我們對華人設計力量越來越有自信。現在中國設計已經在國際舞臺占有一席之地,而國外設計公司的加入是促使中國設計崛起的原因之一,但最主要還是有那么一批人在堅持做原創,做有文化的設計。
項天斌
馮侖說的成功三要素:"學先進,傍大款,走正道"
這些年,我想我們的本土設計企業一直是這么干的。努力又積極的在奮力向前,特別是近十年的發展,用一日千里形容不為過。
魯小川
本土設計在進步,不過是小眾群體得以發展。大環境還是不足,大家還是為了生計而去妥協,其實是很可怕的現象。沒有信譽、沒有職業道德、沒有創新意思等,更可怕是沒有人才。國外的設計機構并不多,好的設計師不會去做管理,所以不會造成太大的競爭。合作是可以解決問題的,不過中國設計的未來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不是形式主義就可以解決的。
王黑龍
本土設計企業在近幾年的快速發展是有目共睹的,中國加入WTO和國外設計企業大舉涌入本土設計市場,以及日漸開放發展的資訊都令本土的設計行業獲益匪淺。
吳文粒
近幾年內,本土設計企業的發展勢頭是比較迅猛的,這對行業發展是個好的現象,有人曾說,國內設計行業處于一種"洗牌"與"整合"的階段,這是對國內設計行業的現狀相對適合的一個說法,隨著社會發展的不斷變動,行業的"洗牌"是必然的,"整合"更是必要的。只有不斷更新自己,與時俱進,才能保持最佳的狀態去適應市場需求,不斷地提高企業的發展水平。
黃劍才
佛山當地設計企業高肥矮瘦參差不齊,但在眾多設計師、公司和協會的努力推動下呈現更專業化的狀態。遇強則強,這定會孕育行業和市場良性的成長。
黃治奇(Michael)
1、本土設計企業都以家裝別墅為主,規模小項目小。小企業在整個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大企業靠的是品牌影響力,市場就這么大,大企業市場占有率越大,小企業的市場份額就會被壓縮。
為大企業服務,承接大企業的部分項目,也是小企業生存之道。
3、作為小企業老板,既要做老板,也要做管理,做銷售,做設計,缺乏層次。沒有更多時間去定大方向大戰略,這樣會限制企業的發展。
鄭楊輝
福州是二線城市,但以福州和廈門為主的福建設計力量經過了設計師多年的努力實踐,贏得了很多學習和提高的機會,海西設計力量也得到了行業更多的關注。福州的設計群體是開拓和包容的,國外的設計公司的加入,會帶來新的理念及可借鑒的做法,兼收并蓄會促進本土設計企業的良性發展,有了行業更高的參照物,定會引領本土設計企業的自強自律。
張健
本土設計企業的整體發展一直呈現出穩步上升的趨勢。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經濟的發展帶動設計行業的興盛,二是企業自身的成長需要一定的時間,經過多年的摸索、學習與發展,目前我國本土的一些設計企業無論是在設計能力上還是團隊管理上,正走在邁向國際化的路上。路會越走越寬,未來一定是越來越好的。
陳志斌
在本土設計市場,大致分為一線、二線、三線城市。設計的消費意識在一線城市很好,消費者追求品質,設計是必需品。二、三線城市就出現設計消費意識的逐漸淡化,對設計的需求限于高端層面,國外設計公司的加入一定會促進本土設計市場的良性發展:國外設計公司比較國際化,成本較高,高端客戶才有實力消費,無疑形成了設計規范的示范效應,往國際化、規范化方面發展。
張心遙
可以說前段時間收到房地產行業的波及,內地的設計業務也會多少受到影響。至于國外設計公司的加入,我認為對設計行業大環境不會有太大改變,但是對設計行業的整體水平還是會有促進作用的,畢竟誰都不想輸給外來的和尚。
臧濤
應該說,本土設計整體呈現的是參差不齊,卻又是百花齊放的狀態。參差不齊是因為設計領域本身就是非常個性的行業,很多設計師都擁有自己的粉絲及群體,而設計行業進入的門檻又相對較低,所以設計師們展現出來的作品的好壞就相差甚多;說到百花齊放,如今從設計公司的營業額和市場份額來看,越來越多本土企業正在崛起,比如我們派沃設計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尚。
我們是一個臺灣企業,原本做的是一些國內企業的項目,甚至還是二三線城市的項目,隨著一些國際公司水準的下降,以及我們公司設計水平的上升,國內外企業水平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國外企業的優勢也在下降,創意優勢不復存在,可以說,創意設計已經進入一個屬于我們的時代。尚。
設計企業如何在行業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如何迎接一次次的機遇與挑戰,如何應對行業的一輪輪洗牌?首要具備的態度,是從管理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擺脫只關注作品本身的本位主義的定式,其次要有這五項基本指標。
more+
01
個人(機構)
品牌化
02
形象
國際化
03
公司
平臺化
04
創意
工業化
05
服務
私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