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十二五”以來,中國已經逐步進入工業化后期的發展階段,加上金融危機后,中國總體經濟發展從長期的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出現了典型的“新常態”特征,而且經濟增速放緩的現實加速結構不合理問題的暴露,為了適應和引導經濟“新常態”背景下的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概念應運而生,并成為中國“十三五”建設時期的發展主線。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用改革的辦法推進結構調整,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和目標的提出,促使中國住宅裝飾企業和行業轉變發展方式,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通過多樣化、個性化、綠色化的高質量住宅裝飾服務來滿足市場需求,創造性地引入互聯網等科技革命新成果來改造行業、完善服務,而且市場競爭和行業協會引導雙重助推住宅裝飾行業的轉型升級。可以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從供給的角度,創新住宅裝飾行業的發展驅動,實現住宅裝飾產品、服務的提質,以及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
(參見《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報告(2017)》p60-61,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