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上海鏈家的最新數據顯示,2016年1月上海商品住宅成交均價為3.59萬元/平方米,環比上漲6.9%,同比上漲24.9%。這個數據也創出了上海商品住宅均價的歷史新高。而根據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發布的數據,1月深圳新房成交均價再攀新高,已達4.65萬元/平方米,同比上漲74.27%,環比增長9.51%;二手住宅1月共成交15159套,同比上漲74.12%,環比增長19.43%。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全國房地產市場庫存高企,去化壓力山大,為何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線城市的房價沒有遵循市場規律出現下跌呢,還一路攀升,讓其他城市望塵莫及呢?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鄒琳華博士表示,2014年以來,住房總量“供不應求”時代淡出,“結構性過剩”時代到來。一線城市住房由于人口的凈流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現階段仍存部分短缺。
雖然近年來由于一線城市生存壓力不斷增大,人口限制政策頻出,交通、空氣質量等生存環境更令人堪憂,使得外地人口生存成本大幅上升,“逃離北上廣”的呼聲漸起,但每年依然有數以萬計的人口涌入,尋找生活和事業的新機會。
也正是由于人口大量涌入,即使全國房地產市場持續低迷,大量庫存積壓的情況下,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的活躍度也沒有大幅降低,并沒有人們想象中的冷清。雖然很多人目前處于觀望狀態,但可以肯定的是,冷清都是暫時的,剛需一直存在。
也就是說,一線城市根本不存在庫存去化的問題。
而市場機構克而瑞的最新數據顯示,一線城市住宅庫存全部降至十個月以下,上海只夠賣3.7個月。具體來看,截至2016年1月,上海商品住宅消化周期已經降至3.7個月;北京的消化周期為9.2個月;廣州的數據顯示為7.5個月;深圳商品住宅消化周期為8.7個月。
于是,遠離庫存難題的一線城市,房價還在延續去年年尾的漲勢,繼續“高開高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