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畸形的資格證書租賃方式,供需市場不小,危害也極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經分四批取消211項國家級職業資格。211項太多,其中包含建筑行業相關證書,共有23項。“以注冊建筑師為例,以后注冊建筑師證強調是自用,掛靠只會更難。那些不是真正做設計的人,想考個注冊建筑師證掛靠掙錢的情況,肯定會逐漸消失。”
無疑,政策干預給了“證書掛靠”有力一棒,然而,清理“證書掛靠”亂象的仍然是任重道遠,需要相關監管部門、整個建筑行業市場及所有建筑人全力監督和配合。
首先,建筑市場監管部門打頭陣。
自去年底以來,住建部就出臺了一系列文件,進一步簡政放權,科學合理地監管建筑業企業的資質。對存在違法行為的企業和人員,主管部門分別采取了停業整頓、罰款、限制招投標資格等一系列行政處罰或行政管理措施。加強監管力度,定期檢驗和考查人、證是否統一。因為證書的性質和建筑專業的要求,有些在校生或應屆畢業生會選擇考取相關執業資格證書也無可厚非,此時也無從考量他們取得的資格證書是否會成為“證書掛靠”市場的供方,應該為這類證書設置考核期;而對部分從業經驗豐富、動手能力強的技術人員,建立補充考評機制,彌補考試不足。
此外,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辦公廳發布“關于開展全民參保登記信息系統建設的通知”。力爭在2015年底前完成省級全民參保登記系統建設工作,2017年底前實現對參加全民參保登記地區的數據全覆蓋。社保全國聯網并實現部級間數據共享,將使建造師的注冊單位和社會保險交納單位處于實時監控中,掛靠行為必然就不能隱藏了,一旦發現可能直接導致停止執業、撤銷注冊甚至吊銷證書的處罰。同時,建筑業企業資質的人員指標實現處于動態監控中,企業作弊的難度大大增加。
然后,必然少不了建筑企業及相關建筑人的自我監督。
網絡搜索一下“證書掛靠”,結果大多是“證書掛靠”的種類、價格、規避風險的方式,甚至還有律師耐心詳細的講解,也會出現“行規”等字樣。讓人無言以對,這種默認和縱容還可以更明顯一些嗎?!這樣的文章,讓那些有心為之的人怎么能不奮起而動,讓那些對考試甚是頭疼的建筑人如何不動“偷懶”一下的心思,讓建筑企業如何不舍棄所謂的“小錢”換取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掙所謂的“大錢”。
這是三方得利的事情嗎?其實,真不是。“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急功近利者摔得最慘。建筑企業、無證建筑人的需要“閑置資格證書”原因是什么?難道是他們真的抽不出那一天半天去考取資格證書,還是不愿意去記所謂條條框框的、看似“雞肋”的常識知識?對于建筑企業和建筑人而言,使用掛靠的證書似乎更方面,但如果一直沒有真正屬于自己的證書,這將是一個永遠無法杜絕的“乞食”過程,也就是所謂的“近利”,反之則是“遠利”,雖需“一勞”但可“永逸”。
在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通過進一步簡政放權釋放改革紅利,給行業和企業發“紅包”,讓企業集中更多的力量用于市場競爭。而企業能堅守并擴大已有市場,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是不斷增加的硬實力和不斷提升的軟實力,把精力和資金用于提升軟硬實力方面,比周旋于“證書掛靠”的黑市場要好得多。這樣,建筑企業,或許再也不必通過借證等非法的手段,來申請、維護、變更資質;從業者,也不必挖空心思為“掛靠牟利”而考取證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