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價格戰雖火但基數更大,難以給用戶帶來觸動
同很多單筆訂單體量較小的相比,家裝的訂單額較大成為制約他們順利開拓用戶的瓶頸。以餓了么一筆午餐20元的訂單相比,家裝一套房子的裝修至少要在10萬元左右,訂單額差距得如此大并不代表家裝企業不能和其他一樣打價格戰。
價格的隱蔽性大、價格可回旋的余地強、價格包含的內容多、消費者對于價格的了解少。這些都是家裝O2O企業價格的主要特征。在資本寒冬下,家裝企業如果在打價格戰的時候必須慎重考量價格本身帶給消費者的感受,并盡量明確所有的價格含義以確保能夠給用戶一種正向的思考空間。
同其他行業的企業相比,家裝的價格戰顯然并不激烈。再加上家裝并不是所有人都會涉及到的剛需,所以在資本寒冬下,家裝企業如何保證價格戰的持續性,以讓更多人在需要的時候真正感受到這種價格帶來的觸動,則會能夠讓他們在市場環境惡劣的條件下同樣能夠獲得更多的關注。
2.家裝業“中毒”太深 “攔路虎”頗多
家裝業一直都存在著一些詬病,價格戰還需真正解決這些問題:
問題一,產品同質化嚴重,靠營銷概念突圍。大家都與國內一線主材合作,產品形式雷同度高,“無增項”、“頂級供應商”、“環保材料”等大同小異,施工也差不多,能看到的更多是營銷上的差異,就看誰在供應鏈管理、施工管控和市場運營方面更強了。
如悅裝網打出德系概念,有“7大德系工藝”、“15大德系品牌”,紫薯家裝定位為“最自由”的互聯網家裝,美家幫777/㎡打環保牌,蘑菇裝修打性價比,在西安、北京、成都、沈陽市場從8月20日發起“599/㎡性價比前所未有,90天后再也不見”市場活動,互聯網家裝平臺齊家網請“暖男”黃曉明代言,率先打明星牌。
問題二,中低端用戶形成的品牌印記導致延伸困難。現有套餐模式的用戶大多是中端,在一線城市甚至可能都是低端用戶,這樣形成的品牌感知對以后的產品延伸,如設計、軟裝、智能家居等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問題三,價值鏈太短,盈利待考驗。前面也說了,靠“基礎施工+主材”的全包模式只能作為流量入口產品,又是低頻消費,無法成為利潤型產品。施工透明沒利潤,材料整合力不強,就難以拿到低價等,只能靠軟裝、家具及智能家居等獲取高毛利了。但產品的延伸,勢必需要品牌形象的支撐,但中低端的產品形象認知,會讓延伸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