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居然裝飾“單挑”6家公司
居然裝飾旗下的快屋裝飾向多個家裝公司宣戰,針對業之峰、實創、愛空間等多個公司的代表套餐產品,號稱“同樣產品每平米裝修便宜100元”,開始了家裝歷史上的一次貼身肉搏。此舉一出,業界反應不一。有業內人士反映,打打價格戰對于消費者是好事,但若不光比價格,能推動大家提升品質,那就更好了。
2.“挑釁”讓行業不得安寧
家裝 具備典型的“低頻高單”特征,因此以O2O模式殺入家裝行業的公司們,無一例外舉起了價格屠刀,一時間599元/平方米、甚至399元/平方米等全包或半包服務模式輪番轟炸著消費者的眼球,力圖在互聯網家裝概念普及期殺出一條血路。然而“以價格換市場”的做法并不能帶來短期利潤,更嚴重的是,“低頻高單”的 家裝 產品特征從一開始,就注定了無法帶來持續而穩固的粉絲效應。一陣價格亂戰過后,人們忽然發現,以前屢試不爽的互聯網打法——“價格+搶購”模式似乎不那么靈驗。而此時的家裝界已經是硝煙四起!
3. “套餐模式”只是“價格戰”這么簡單?
與其說價格戰,不如說這些家裝企業不想再蕭條期被大眾所丟棄,讓自己在渡過困難期后面臨被淘汰的窘境罷了。甚至所說的價格戰或許只是一種幌子:
第一,都有毛利,拼的是運營。“價格戰”一般是指企業之間通過競相降低商品的市場價格展開的一種商業競爭行為,其主要內部動力有市場拉動、成本推動和技術推動,目的是打壓競爭對手、占領更多市場份額、消化庫存等,如2011年的京東當當價格戰。而互聯網家裝公司并沒有打價格戰,只是根據自己的運營、供應鏈及工程管控的能力圈定了適合自己的毛利率,并沒有賠本賺吆喝。
第二,低價格是模式導致的。傳統裝修的增項漏項的結果就是價格高,附加值低,互聯網裝修起來時是針對傳統的裝修痛點來打,去中介化、透明后,價格必然低,性價比自然會高。
第三,硬裝難以溢價。這些新公司們的品牌還不具有溢價能力,重要的是在硬裝上難以溢價,施工是透明的,F2C的供應鏈在沒有大規模的出貨量下,價格談判的差距不會拉開太多,之后主要靠軟裝強化設計元素、個性化需求、家具銷售及智能家居溢價,提高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