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來自加拿大一位創意人的作品“拒絕比稿”(Say no to spec)。2分鐘內,采訪了多位不同行業人工作人員及老板,然而大家對這種“比稿”的要求,簡直覺得無理取鬧。
Zulu Alpha Kilo 的創始人兼該短片的導演 Zak Mroueh 以幽默的方式抨擊了比稿,他表示:“選擇一家代理合作伙伴有更好的辦法。比稿是一個舊時代里過時的做法,這是日益官僚主義采購做法中的一個環節。”
其實“Say no to spec.”的這個“spec.”有免費試用、小樣、demo、免費服務等意思。這與“比稿”還是有一點區別的。我們所說的比稿,往往包含了策略方案、設計demo、服務與報價等。這部短片主要針對的是比稿中的demo(小樣、模擬版本,等意思)。
這樣的demo小樣不僅僅在廣告行業普遍存在,幾乎在各個服務行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起先是各商家主動提供小樣demo,成為了招引顧客的法寶,后來習以為常的客戶就會在各種招標過程中主動要求商家提供小樣demo,逐漸形成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市場行為。客戶要求提供demo也無可厚非,但demo絕非是服務行業唯一招攬客戶的方法,也不是最好的方法,更不是一個長久的方法,尤其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環境里。
很明顯,短片的背景環境是美國,如此的一個充分競爭的成熟的市場環境。不妨試想一下,假若背景環境換成中國呢?再細化一些,換成中國的室內設計行業呢——一個甲方,找十家設計公司,要求他們分別拿出一個demo,最后甲方從這十個demo中挑選一個,作為最后的合作方。
你會不會大呼“no”,然后,腦海中出現了與之截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