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人們尤其是國企職員正享受雙休日的愜意之時,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第二屆“人大老博士論壇”上稱,勞動市場信號已經失真了,統計局公布的登記失業率對于研究者沒有用,“那個指標根本沒有敏感性”。 曾湘泉還表示,由于國企重組等因素影響,要準備迎接第二輪下崗潮。此言論好似觸碰到眾人心中一直極力回避的點,大家對此幾乎都沒有異議。2015年已經進入尾聲,正是有了各項經濟指標的公布及各行各業在職人員對行業的接觸和了解,人們總感覺“下崗”、“失業”好似就在身邊,如能繞道盡量不正視;即使發生了,也不覺得意外,反而會有“果然如此”的憂傷。
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相關數據及《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報告(2013~2014)》顯示,2001年后中國經濟開始飛速發展,直至2007年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巔峰時期;2008年-2012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國民經濟運行緩中企穩,經濟社會發展穩中有進;2013-2014中國經濟增速具有趨勢性回落的特征,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已由需求不足的矛盾轉化為供給調整的矛盾。2015年,中國經濟處于 “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
與就業增長最為密切相關的因素就是經濟增長率,我國經濟增速回落屬于向新常態的過渡,將逐步由高速回調至中高速增長平臺,這種增速的放緩必然會給就業帶來一定的壓力。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指出:“2015年應該說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經濟形勢最為嚴峻和復雜的一年。也就是說在201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是十分嚴峻和復雜的。”所以,在內外環境如此的當下,2015年中國股市不景氣、人民幣貶值,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一些企業難以維持經營紛紛倒閉,一些外企更是撤出中國市場,導致很大一部人失業或下崗。
曾湘泉分析稱,我國適齡勞動人口出現了下降,雖然公開失業率上升不多,但隱性失業率上升很多。曾湘泉還表示,受國有企業改革重組等因素的影響,很多人要面臨下崗的問題。要想推進改革,就必須要迎接第二輪“下崗潮”的考驗。
在上世紀80、90年代的國企下崗潮之后,國企員工下崗、其他類型企業員工失業,時有發生,毫不夸張地說:每天都有人在失業。然后,這些均屬于企業正常人員流動現象,有“出”有“進”,其數量和規模也遠遠達不到“潮”的境界。但現在倘若真如曾湘泉預警的“要準備迎接第二輪下崗潮”,便意味著,原有就業市場上憑空多出了未就業人群,加之經濟持續下行的影響,企業崗位空缺基數變小,隨之而來的剩余勞動力增加、“就業難”情況可以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