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興行業,政府監管缺位
首先,制度不健全,準入門檻過低,造成大量企業急劇增加,良莠不齊。銀監會統計信息顯示,這些進入眾籌市場的資金大部分重新返回資本市場或者充當貸款資本,并沒有進入實體經濟或者消費性借貸。如果一旦泡沫破裂不僅會拖累信托基金和銀行市場,甚至有可能影響實體經濟領域。
其次,缺少法律支撐,監管缺位,風險加劇。面對數值龐大的眾籌市場,在缺少法律作為支撐的前提下,只有通過銀監會和央行公布的一些制度進行監管,因此為一些不法企業留下了很大的法律空白。
二:企業自身:內部審查機制不健全 自控風險能力不足
作為經濟的微觀單位的企業自身也存在很大問題。主要表現在內部審查機制不健全、自控風險能力不足等。
首先,對借款人資格審查不嚴。有的企業為了保證資金的有序流轉很多沒有完全落實擔保制度,有的公司甚至沒有擔保條款。又由于沒有對眾籌公司必要的行政約束,很多公司沒有進行必要的財務公布
其次,擔保制度落實不完善。很多中國的企業為了保證資金的有序流轉很多都沒有完全落實擔保制度,有的公司甚至沒有擔保條款。其結果是,更多的個人投資者沒有對眾籌清醒的認識,而盲目投資,造成不理性資金涌入眾籌市場,從而掩蓋了市場內的很多問題。
所以眾籌不管對于發起者和消費者都是有一定風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