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改造類節目類型為裝修真人秀節目。程序通常是在全國范圍內遴選有居住困難的普通家庭,在限定費用中,通過設計師的匠心巧思,完成用戶們的家裝夢想。對于近期的熱播浪潮,歸根結底原因可以概括為三方面。
一、運用獨特案例撬動普遍惠民改造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在談到家庭裝修類節目時認為,凡是東亞社會人口密度大的國家都會關注居住空間問題。因此,《夢想改造家》的精彩之處在于立足現實。“不是干脆給一個新房子了事,而是既保留房子的原來形態與文脈,又在現實中做一個更宜居的、畫龍點睛的變化。”從最初地面頻道一檔節目的板塊之一,逐漸成長為衛視頻道的季播節目,《夢想改造家》至今幫助全國近50戶人家完成家庭裝修。而節目之所以能不斷擴容,這與其具有的社會意義不無關系。
“中國的舊區改造是項長期艱巨而系統的工程,而這個節目每期完成裝修的家庭又都在當地具有普遍代表性。因此,這個節目最大的意義就是,每期可以引出一個話題,即同類舊房能用怎樣最節儉、有效的辦法改善舊城百姓生活環境的問題。中國傳媒大學教授胡智鋒談到,“如果每完成一個獨特的案例便能撬動周邊地區普遍的惠民改造,那就是給電視節目賦予了社會話題的銳度。”
二、打造真實的幸福引發觀者共鳴
首先,住宅改造類節目采用大膽突破以色彩和軟裝為主的傳統裝修形式,聚焦在空間改變和功能實現上,設計師在有限的空間里根據委托人的特殊需求進行徹底的改造,通過聚焦全國范圍內不同地域特色的建筑物,不同類型和背景的家庭故事,揭示家給予人的意義,見證家裝改造給予人的幸福。同時,節目中改造后的案例都能夠讓參與的家庭居住品質得到極大提升,旁觀者也開闊眼界。觀眾可從中借鑒家裝的經驗和技巧。
另外,節目根據具體的家庭故事將圍繞主人公背景、居住煩惱和對夢想中家的憧憬展開。會給予觀眾一種在看家庭溫暖故事的感覺,故事特點既獨立又相似。獨立在于每個家庭、每座房子、每次設計都是獨特獨有的;而相似的是,那些打動觀眾的要素——感慨、感嘆、感動、觸動、心動,等等,始終都在。這些因子,通過精心的設計,借助有效的渠道精準投放并找到喜歡它們的你,當看到改造房屋的戶主可以住進一個舒適的家共享天倫之樂,這便是觀眾最感欣慰之處。
三、設計師以人為本的執業理念吸引受眾
首先,王平仲表示過空間的改造是為了保障人的生活及基本尊嚴而設計。因而以人為本的執業理念是設計的出發點,在住宅改造類節目中的設計師給觀眾的感覺有點像醫生,救死扶傷,不過他們診斷的是房子,修復的是家人的感情,給人繼續前行的動力。讓每一個人都覺得:家,是那么美好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設計師能夠充分挖掘客戶的當前需求與潛在需要、并在設計之時予以最大權重的意識非常打動人,成本極度精簡與有效控制也著實吸引觀眾的注意力。
其次,設計師設計出來的作品不僅僅是為了專業和美,中國人都知道一個道理,最好的永遠是最合適的那個。所以設計也一樣,人永遠就最重要的因素。而節目中設計師的工作風格與待人態度讓家里的每個成員都感到被愛被包容的地方,也從而達到了間接感染觀眾的效果。
室雅人和美,本是一種真實的素人中國夢。因此,當一檔電視節目將鏡頭聚焦于為困難家庭改造住房環境,這檔節目即被賦予了民生意義。在解決了觀賞性、多元化與啟示性這三大文本意義后,關注普通百姓家庭裝修的住宅改造類節目便以業內外零差評的姿態,成為民生真人秀行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