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薪裁員
雖然并非沒有前兆,但是春節過后的降薪裁員風波還是讓眾多房屋建筑設計師吃了一驚。一些小型設計工作室由于沒有項目不得不停業,大中型的房屋建筑設計公司也紛紛采取裁員降薪的方式壓縮成本。
兩個月前,就職于上海某中型外資建筑設計公司的劉先生終于告別了加班生活,現在他可以每天準時下班,“七點就回家吃上熱飯”,而在此之前,通常晚上十二點還得在公司加班,周末休息日也全部貢獻給了辦公室。
“我的工作壓力比以前小很多,客戶不再催著要設計稿,可以慢點出活兒。”劉先生告訴記者,就在去年他們公司幾乎每個人都要同時干好幾個項目,有時手頭的項目還沒有做完,馬上又派來新項目。
這樣的忙碌狀況一直持續到今年3月,3月過后,劉先生突然發現部門領導不僅不再委派新項目,甚至暗示員工不用著急干完手頭的活兒,他突然進入一種從未有過的輕松工作狀態之中,無形中增加了他對從業前景的擔憂。
事實上,早在今年春節過后,一股降薪裁員風波早已經在國內的房屋建筑設計行業中悄然興起,一些中小型民營企業通過在員工的合同到期后不再續簽的方式變相裁員,即便沒有被裁的在職人員也面臨降薪風險。
在行業普遍低迷的情況下,多數人選擇接受現實,胡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2009年春節過后,胡先生便接到單位人事處的通知,稱合同到期將不再續簽,有過多次跳槽經歷的胡先生并沒有在意,打算離開這家位于北京的單位前往設計院林立的上海尋找新的工作機會,然而,房屋建筑設計公司受到的沖擊似乎要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胡先生告訴記者,雖然投了不少的簡歷,但至今依然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我從事房屋建筑設計已經有五年時間,擁有一級注冊結構工程師證,在這個行當中資歷并不淺,之前的年薪就已經達到10萬元,要降低求職標準確實有些不甘,不如乘機給自己放個假,出去旅游一趟。”
而在一些房屋建筑設計公司看來,做出裁員決定是時下迫不得已的舉措,固定成本不好削減,只能在人員成本上下功夫。
北京一家建筑設計公司的負責人私下向記者透露,雖然年后公司依然有招聘計劃,但是用人標準卻較之前明顯提高,并且適當降低了薪水,原因在于“項目數量減少,公司不著急招人。”
依然看好后市
早在半年前,“斷頓”的風險就已經在房屋建筑設計行業中若隱若現。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去年下半年全國房地產行業整體陷入低迷,一些房地產開發商紛紛減緩了項目的開發速度,直接導致需要設計的新項目數量銳減,多數建筑設計公司都靠著之前的老項目勉強度日。
以劉先生所在的這家公司為例,春節過后還在設計中的都是已經開工建設的項目,一些房地產開發商預期不是很好的未開工項目紛紛停止設計,該公司春節過后幾乎沒有再承接新的房地產項目。
“我們就是一家服務于房地產開發商的設計公司,開發商沒有開工意愿,我們就不會有活兒干。”劉先生表示,他們公司設計的項目遍布全國多個城市,武漢、大連、沈陽都有涉及,公司面臨的經營停滯在行業內頗具代表性。
事實上,前幾年房地產市場飛速發展使眾多建筑設計公司快速擴張,劉先生2003年進入這家建筑設計公司時全公司只有30余名員工,而現在公司的規模已經是之前的10倍,項目數量也呈現出幾何級數增長,“年年春節后都招人,每年都給老員工增加10%的薪水。”
而今這場突如其來的寒流似乎讓眾多的從業者感覺到了撲面而來的涼氣,劉先生雖然沒有被裁員也沒有減薪,卻未能延續之前每年的加薪。本報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劉先生和胡先生的遭遇并非個案,不少建筑設計師都面臨要么降低薪水要求要么離職的選擇。
胡先生對現實狀況表示無奈,但他依然認為這樣的情況不會持續太長時間,“畢竟房地產還要發展,項目也必須上馬。”
他的判斷似乎正在得到市場的印證。進入5月后各個城市不斷傳來樓市成交量持續攀升的消息,一些開發商開始在全國布局買地,國際投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等也先后發布報告稱,國內房價將于明年回升。
這種樂觀的情緒正在向建筑設計行業傳導。進入6月后,劉先生也嗅到了些許復蘇的氣息,一些停工項目傳出重新啟動的消息,“我們公司春節后停止設計的兩個項目上個星期開會宣布要重新開始做。”
類似的消息還有很多,劉先生的信箱最近開始接到同行們發來的小道消息,人們在互通消息的過程中強化著對未來的信心,“只要成交量能夠持續下去,開發商可以順利回籠資金,項目遲早都會重新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