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企業接連破產,曾經紅極一時的企業轉眼間因資金短缺而風光不再,究其原因是其管理者的戰略失策、不務正業及盲目擴張。
不務正業
部分家具企業在面臨經營壓力或“眼紅”其他行業的暴利時,往往選擇了將資金和精力投入到其他行業中,導致主業沒有受到應有的資金和時間支持,最終導致主業難以為繼。例如,富之島在2012 年曾投入40億元到山東某家居城項目中,而這個項目在后期面臨資金問題和相關糾紛,成為了“爛尾”項目。當已投入其他行業的資金在短期內難以收回時,企業主業發展將會面臨嚴重的資金短缺問題,企業在新產品開發、后期服務等主業方面沒有更多投入,無法迎接激烈的市場競爭,最終導致企業的倒閉。
盲目擴張
在面臨經營危機時,一些家具企業的做法是轉嫁危機,將壓力轉嫁到終端經銷商身上,表現在終端大肆拓展渠道,大量開店。而企業開店之后,又無法保障經銷商的經營,經銷商很快便被嚴峻的市場所淘汰,而這最終也會危及企業。也有一些企業盲目在全國開店,導致資金吃緊并最終斷裂。如標卓家居,其全國四十家直營門店成為企業經營的一大負擔,于是惡性循環靠不斷借債來維持經營,導致公司總部負債太高,資不抵債,最終拖垮了整個公司。
民間借貸
中小企業由于難以從銀行獲得貸款,有時會冒險選擇通過民間借貸的方式獲取資金。民間借貸也稱“高利貸”,是以高額利息為代價,這無異于飲鴆止渴。2014年底,北京超舒適國際家居因民間借貸糾紛,被債主將鳥巢店貨物全部搬空,超舒適國際家居法人代表王蘭玉發布公開信,向政府及相關部門求助。公開信稱“從2001年開始隨著公司規模的擴大,對資金的需求也越來越大,但是作為一個輕資產型的流通企業,缺少房產等固定資產,從銀行渠道獲取貸款非常困難,只能通過民間高利貸融資渠道或者借朋友房產貸款獲取資金,公司也因此舉步維艱,不堪重負。”
缺乏應對
企業經營往往會遇到突發狀況,在面對突發狀況時應迅速啟動相應的緊急預案。在資金上,也應當給自己留有余地,在面對突然發生的資金問題時不至于給企業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在這些企業中,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機制或者不重視,必然導致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較小。比如,廣東一些出口型企業面對人民幣升值、訂單減少等壓力,無法應對只能倒閉;又比如近年來實木家具受到青睞,一些企業盲目轉型,放棄原來擁有一定市場的板式家具轉投實木市場,然而競爭激烈導致企業經營難以為繼。
此外,上游房產市場不景氣、企業成本上漲、行業產能過剩、宏觀經濟下行、企業決策失敗、運營管理混亂等皆是企業的致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