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是企業的第一資源,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是企業和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經過30余年的發展,目前我國建筑裝飾行業從業人員已超1500萬,但仍然面臨著嚴峻的人才形勢,主要表現在兩方面:
首先,現有從業人員整體素質偏低,高級人才嚴重匱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建筑裝飾設計從業人員已達100 萬,高級設計人員僅6萬。而工程項目管理人員、公裝領域,一級注冊建造師僅2萬余人,二級注冊建造師也才7萬余人,其中還包括部分掛證人員;家裝領域,由于暫無相適應的職業認證標準,家裝工程的管理人員素質更是參差不齊。其次,人才缺口巨大。由于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歷史的特殊性,造成現有人才培養和招聘渠道單一,且與企業需求匹配度較差。另外,隨著我國勞動力成本的快速提升,以及農民工擇業觀念的轉變,建筑裝飾行業面臨嚴重的勞動力資源短缺和招聘成本增長壓力,尤其是施工隊伍的建設和管理。根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制定的《中國建筑裝飾行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以及2012年發布的《中國建筑裝飾行業人才需求現狀調研》,估計目前我國建筑裝飾行業初中級設計師缺口100萬人、項目管理人才缺口30萬人、施工人才缺口500萬人。人才短缺是目前我國建筑裝飾行業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這已經為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和建筑裝飾百強企業所認識和重視。經過這些年協會和百強的推動,上述人才問題有所改善,但積重難返,任重道遠。解決建筑裝飾行業人才短缺,促進行業人力資源的優質化,需要協會、以百強為代表的企業,以及相關專業院校長時間的共同努力。
(一)百強企業的人才招聘和培養路徑分析
以金螳螂為樣本。2013年9月10日,金螳螂與蘇州科技學院正式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雙方今后將在工程管理專業實施合作辦學,建立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合作辦學關系。而此前的8月,一所總投資1.2億元占地面積37畝的嶄新金螳螂商學院教學大樓在蘇州獨墅湖高教區奠基動工。建成后的金螳螂商學院(前身為2000年的金螳螂培訓中心,2010年擴展升級為金螳螂商學院)將在滿足金螳螂發展的內部培訓需求的同時輻射行業客戶、供應鏈和合作伙伴,共享知識、相互學習、共同發展。另外,金螳螂還擁有智信建設職業培訓學校,與蘇州大學聯合成立的金螳螂建筑與城市環境學院,裝飾行業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金螳螂的人才招聘與培養模式堪稱戰略布局,覆蓋并且打通了學校培養和企業培訓,初中高級人才梯次培養儲備,并且輻射行業。金螳螂之所以成為行業龍頭,與它的人才戰略息息相關。然而,對于其他建筑裝飾企業,乃至百強的很多企業來說,如此高昂的人力資源投入,顯然是不現實的。百強其他企業的人才招聘和培養方式,才能更為客觀地展現裝飾行業的人力資源狀況,也能更為準確地體現它們在人才方面的訴求。
1、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被證明是建筑裝飾企業人才發展戰略的一條有效之路。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力軍,但由于學校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具備較強理論水平的同時卻缺乏具體項目的實際操作經驗,而企業招聘是希望找到能馬上為自己創造效益的實踐型人才,這就造成學校培養與企業需求之前的偏差。因此,校企合作就成為了消除這個偏差的最佳選擇。與金螳螂同為“裝飾五子”的洪濤股份,就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研究院聯合辦學,與中國科學院廣州化學研究所開展合作,以“借外腦強強聯手”的形式,為企業培養了一大批專業實用型人才。
2013年至今,裝飾百強企業在校企合作上豐收頗豐。2013年1月4日,山東富達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富達裝飾)與青島理工大學(臨沂)土建工程系簽訂《共建就業實習基地合作協議》;1月8日,瑞和股份與深圳大學合作 建立的實習基地正式揭牌;2月27日,深圳市中孚泰文化建筑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孚泰)繼前一年與深圳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簽訂《校外實習基地建設協議》,迎來首批入職畢業生;9月10日,金螳螂與蘇州科技學院正式簽訂合作辦學協議,雙方將在工程管理專業實施合作辦學,建立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合作辦學關系;10月,深圳市福田區人力資源局發布《福田區掛牌大學生實習基地企業名單》,深圳市奇信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通過嚴格審核,掛牌為福田區大學生實習基地;11月12日,德才裝飾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德才裝飾)與青島理工大學琴島學院土木工程系在琴島學院禮堂進行了企業實訓基地建立與掛牌儀式;2014年3月5日,遠洋裝飾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遠洋裝飾)與廣州美術學院達成“產學研”戰略合作;等等。
校企結合是為企業的人才引進做儲備,雖然涉及了人才培養的部分,但更多的還是人力資源的引進環節。就目前來看,能夠與高校建立合作關系,招聘與培訓一舉兩得的建筑裝飾企業還是少數,企業的人才引進常態還是通過校園招聘,或智聯、前程無憂等招聘網站。渠道單一、選擇面窄、缺乏經驗豐富的人才等人才招聘問題在建筑裝飾行業仍然突出。
2、在職培訓
在引進人才后,為了使他們更快更好地適應公司的發展,為公司創造更多的效益,企業要針對在職人員進行提升培訓。這方面,百強企業主要通過企業內部培養和企業外部的培訓班。
就內部培養而言,主要有兩種模式。一種是以洪濤股份為代表的以“產研”結合帶動人才培養,成立建筑裝飾綜合科學研究院,開展多學科、多門類的裝飾主題研究開發,使專業人才得到空前成長、專業知識得到積極發揮。另一種是以亞廈股份為代表的內部培訓體系建設,覆蓋各個層級、各個專業序列,如新員工培訓、通用技能培訓、專業培訓、中高層培訓等,同時結合公司戰略和業務需求,開發特定培訓項目;培訓方式上,采用多種培訓模式,包括課堂式培訓、經驗分享座談會、網絡培訓、名企參觀、戶外拓展等。
企業外部的培訓班則主要針對企業高級人才,一般由企業組織參加高校的MBA和EMBA課程,或參加一些咨詢機構組織的專業培訓班。在這方面,瑞和股份、山東德泰裝飾、深圳市博大裝飾工程有限公司(簡稱博大裝飾)、奇信裝飾集團、新藝華裝飾、中科建設、蘇明裝飾等百強企業每年人均投入在萬元以上。
基于上述分析,我國建筑裝飾企業在破解行業面臨的人才困境上已經有所成績,但在建筑裝飾行業“大行業,小企業”現實不變的情況下,對大多數裝飾企業來說,無論是校企合作還是企業人才的內外部培養,需要負擔的成本壓力都是不能承受之重。即使百強企業的人才培養,也面臨組織統一培訓難度大(工程項目分散導致)、培訓周期長、培訓市場種類繁多但專業性不強等問題。因此,由中國建筑裝飾協會搭建行業人才服務平臺,利用網絡技術開展職業教育,就成了建筑裝飾企業的強烈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