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裝飾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堅實基礎是真實而強大的市場需求。需求決定供給,需求是經濟增長最根本、最可靠的動力。
建筑裝飾行業的市場需求來源于兩部分,一是新開發建筑的初始裝飾需求;二是存量建筑改建、擴建、改變建筑使用性質或初始裝飾自然老舊而形成的更新需求。隨著存量商業營運用房、住宅數量的增長和二手房交易市場的成熟,既有建筑整體和局部的更新改造服務需求不斷擴大。
在“存量+增量”雙重增長的需求驅動下,“黃金十年”之后,建筑裝飾產業迎來了“白金十年”。
1、新型城鎮化路徑將為建筑裝飾產業創造巨大的持續的增量需求
2010年,我國人均國民收入為4260美元,首次由“下中等收入”經濟體轉變為“上中等收入”經濟體。2011年,我國城鎮化率達到51.27%,城鎮常住人口首次超過農村人口。這兩個“首次”意義重大,標志著我國開始由鄉村中國向城市中國轉變,我國經濟社會和城鎮化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目前,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都在70%以上,相關統計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3.7%, 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則只有36%左右。城鎮化率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根據世界城鎮化發展普遍規律,我國仍處于城鎮化率30%-70%的快速發展區間。
為了不斷加快城鎮化進程,黨的十八大對我國新型城鎮化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和總體部署,明確提出提高城鎮化質量的要求。2014年3月16日,《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簡稱《規劃》)正式出臺。《規劃》提出,到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要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未來3年增量裝飾需求預測
建筑裝飾產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我國快速發展的宏觀經濟為建筑裝飾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建筑裝飾總產值從由2003年的0.72萬億元提高至2012年的2.63萬億元,年平均復合增速約為17%,遠遠高于同期GDP增長率。過去的十年,對中國建筑裝飾產業而言,可以說是“黃金十年”。
中國經濟的持續高增長是依靠持續的高投資和高資本積累來推動的,在經濟實現起飛之后和經濟發展到較高階段之后,這種投資驅動型發展模式就難以為繼了。2012年,我國GDP跌破8%,創下了自1999年內以來經濟增速的最低值。2013年,GDP增速繼續在8%以下運行,達到7.7%。“七上八下”將成為常態,持續高速增長一去不復返。
任何一個產業的發展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制約,要受到經濟政策甚至社會政策的影響,在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投資低迷,房地產發展態勢并不明朗,民間投資尚在觀望,新常態過渡期的轉 型陣痛,已經引發了人們對建筑裝飾產業前景的憂慮。
根據中國建筑裝飾協會的研究,盡管這些政策都與建筑裝飾產業息息相關,但其影響是局部的、有限的,并不會改變建筑裝飾產業持續高速增長的態勢。
城鎮化過程中的人口轉移將帶來大量住房需求,假設人均住房面積為30平方米,那么人口轉移將帶來住房需求量30億平方米。而近年來,我國城鎮化率每年提高近1.3個百分點,每年新增城鎮人口1800萬,直接拉動建筑業需求 在7億平方米以上。
與此同時,《規劃》還指出,要優化提升東部地區城市群,培育發展中西部地區城市群,促進各類城市協調發展,構建以陸橋通道、沿長江通道為兩條橫軸,以沿海、京哈京廣、包昆通道為三條縱軸,以軸線上城市群和節點 城市為依托,其他城鎮化地區為重要組成部分,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兩橫三縱”城鎮化戰略格局。
新型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城鎮化、產業的城鎮化,以及生活品質的城鎮化,地產企業的產品要充分適應這個市場的需求。除了人口轉移帶來的增量需求,城市群發展作為推動未來我國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尤其是隨著東部地區 京津冀、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快速發展,中西部地區成渝、中原、長江中游、哈長等城市群的崛起, 相配套的生活、交通、商業等基礎設施和空間的建設需求廣闊,也必將為建筑裝飾行業市場帶來巨大的活力。
此外,在人均收入逐漸提高的過程中,人們對建筑品質將越來越關注,建筑裝飾的平均造價將逐步上升。假定城市化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最保守的估計,2014-2016年,新增住宅面積分別為94,029、95,804、97,579萬平方米;新增公共建筑面積分別為18,806、19,161、19,516萬平方米,假定新建住宅精裝修率為30%,裝修造價為1,000元每平方米,公共建筑裝修造價1,500元每平方米,則未來3年,家庭住宅裝修新增市場需求量每年至少達6,500億元,公共建筑裝飾的新增市場需求量至少為8,345億元。其中,交通設施、高端酒店、城市公共空間、商品住宅精裝修等細分領域的市場需求,尤其值得關注。
2、建筑業竣工面積持續高速增長 為建筑裝飾行業提供強大的存量需求保證
隨著存量商業營運用房、住宅數量的增長和二手房交易市場的成熟,既有建筑整體及局部的更新改造等存量需求不斷擴大。建筑業竣工面積是裝飾產業存量需求較為準確的前瞻性指標。
國內建筑業存量規模的快速增長始于上世紀末開始的住房貨幣化改革,國務院宣布停止住房實物分配,逐漸將住房真正全面推向市場。建筑業房屋竣工面積增速在1999年開始攀升,2005 年、2007 年以及2013年后的房地產調控導致增速出現三個波谷,但年度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
據國家統計數據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國房屋竣工面積101,435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78,741萬平 方米;2014年1-9月全國房屋竣工面積56,504萬平方米,增長7.2%,增速提高0.5個百分點。其中,住宅竣工面積43,269萬平方米,增長5.1%。
我們假定公共建筑裝飾更新周期大約為5-8年,進行二次裝修的比例為80%-100%;家庭住宅裝飾更新周期為8-12年,進行二次裝飾裝修的比例為50%-80%。據此判斷,上世紀末存量規模開始加速的各類建筑已陸續進入二次裝飾裝修需求釋放階段。據此估算,未來3-5年,國內裝飾存量市場需求每年將達12,000-15,000億元。
盡管我國經濟增速有所趨緩,但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依然名列前茅。建筑裝飾產業運行的宏觀經濟環境并沒有實質性的惡化,房地產調控、政府停建樓堂館所等政策并沒有導致裝飾市場總量的縮水。我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新型城鎮化與建筑品質消費所創造的巨大的市場需求,將支撐建筑裝飾產業繼續維持的較高的發展速度。建筑裝飾產業的未來,當然會有風有雨,但風雨之后是彩虹的燦爛,“白金十年”的壯闊前景已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