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萬科總裁郁亮成功登頂珠穆朗瑪峰。當媒體鋪天蓋地的贊許郁亮的堅毅與執著時,6月3日,仍舊身任萬科董事長的王石笑容滿面的出現在財經報紙的頭版。而旁邊的配語則耐人尋味——“這次不談高度,讓我們聊一聊人生的寬度”。
其實,這只是一則廣告,但在這個時點用這樣的語言卻值得玩味。畢竟早在10年前的這個5月,王石就成功登頂珠峰。
王石被譽為中國地產業的教父,從這點而言他實可以笑看高度,因為這個詞對他而言,已無太多意義。有人評價說,當郁亮領導下的萬科力圖塑造另一個標桿時,不管有沒有人在意,王石就在那里。
地產“教父”
在眾人的記憶里,王石是從一個“玉米販子”成長為中國地產界的教父的。
王石原籍安徽,1951年出生于廣西柳州。按照各種版本的綜合說法,王石人生的大致軌跡為,先在新疆做了5年汽車兵,轉業后在蘭州做了1年的工人。由于其父在柳州鐵路局當領導,王石得以進入蘭州鐵道學院當了工農兵大學生。1980年進入了廣東省外經委當了6年公務員,負責招商引資工作。
再后來的故事,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玉米販子”生涯。王石1980年代初期到深圳發展,通過倒賣玉米,積累了將近300萬的身家。在那個時代,這可是個天文數字。用著這倒賣玉米賺的300萬,王石在1984年組建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那是萬科的前身。
1988年的11月,萬科參加了深圳威登別墅地塊的土地拍賣,最終勝出。在簽訂土地出讓合同時,負責拍賣的官員望著王石,劈頭就是一句:“怎么出這么高的價?簡直是瞎胡鬧。”
隨后的歲月中,王石旗下的萬科在胡鬧中長大,并看著別人胡鬧。
王石對中國地產界乃至商界一系列觸及靈魂的影響在隨后的一些年中出現。
1989年初,萬科完成了企業發展歷史上的重要一步,完成了股份化改造,成功募集到了2800萬元資金,但王石放棄了分給他的股份。在王石看來,在中國名利只能取其一,他更看重名,所以舍棄利。
也是這次敢為人先的股份化改造,不僅讓萬科擺脫了上司“深特發”的控制,更是成就了今日的地產龍頭。
到了1991年1月29日,萬科正式在深圳交易所掛牌上市,代碼000002。由此拉開了萬科萬億市值的征程。
王石領導下的萬科“加減法”也轟動一時。上世紀90年代初,雄心勃勃的萬科也一度多元化,一段時間內,其觸角延伸到了地產、零售、證券、工業、文化,就連蒸餾水和電影都有他們布下的棋子。
1994 年,為防止經濟過熱,宏觀調控再次出臺。1995年,為渡過難關,王石強硬地把萬科旗下的寫字樓、酒店等非住宅的產品全部改為住宅,并從此確立了萬科的住宅地產模式。
此后,萬科的專業化定位越加明確,這甚至包括將年收入十幾億元的萬佳超市賣給華潤。從嘗試多元化,到堅決做減法,王石帶領的萬科方向簡單鮮明:定位于住宅,定位于中檔的住宅,定位于適合城市白領的中檔住宅。
事后,有人給王石的上述經歷給出了中肯的評價:“1984年,當國人并不知道房地產具體是什么時,王石在深圳創立了萬科;1993年,當國內資本市場還尚屬陌生之時,王石帶領萬科A股成功上市,當國內市場在本世紀初面臨多元化誘惑時,萬科在王石的帶領下意外做起了減法……”
1999年,王石辭去了萬科總經理的職位,2年后,年僅33歲的郁亮由王石親自挑選出來,成為萬科第三任總經理。而在王石44歲正當大好時光時,王石卻主動退出了萬科的經營核心。在此期間,王石為萬科搭建了一個現代化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引進了8位執行副總裁及3位副總裁。
名人是非多
除了萬科和地產業,王石的聲名鵲起還源自其對未知領域的探索。
作為登山運動在國內的積極推動者,王石第一次攀登珠峰時已53歲,因此創造了中國人登頂珠峰年齡最大者紀錄,而從1999年到2004年,從非洲到亞洲,從乞力馬扎羅到珠穆朗瑪峰,五年間王石完成了對世界七大洲最高峰的攀登。
因此,對于王石而言,在物理的邊界上,已沒有他征服不了的高度。但在中國,沒有人是完美的,也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王石也不例外。
事實上,纏繞王石的負面著實不少,第一個鋪天蓋地而來的是“拐點論”。
王石在2007年下半年最早拋出房地產市場拐點論,之后在2008年1月份對拐點作出解釋。王石表示,自己所理解的“拐點”是指房價的理性回歸,按照房價收入比而言,房價已經太高,房地產市場必須進行刮骨療毒式的大改革時,王石顯然已經脫離了自己的開發商身份,而在指點中國房地產市場,甚至中國經濟的未來江山。
而最讓王石備受非議的是2008年汶川地震時的“捐款門”。
2008年5月,在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200萬元之后,王石表示,“萬科捐出200萬是合適的”,并規定“普通員工限捐10元,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 頓時網民的質疑、不滿、嘲諷、謾罵遍布各大網絡論壇。
迫于輿壓力,王石在災區對公司“捐款門”事件公開道歉。王石說,“我道歉,無條件道歉。”但理由不是“我說錯了”,而是分散了大家救災的注意力,影響到公司團隊,影響到投資者的判斷,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
實際上,王石骨子里還是不認為自己有什么不對。王石后來說,“對我來講,2000年之后各方面一直比較順利,登上珠峰,企業也名氣越來越大,當然你會感覺挺不錯的,但2008那一年,網絡一下子把你歸零了。”
最讓王石意想不到的是,數年后的“郭美美事件”讓他徹底平反。“后來弄出一個郭美美,十字會有問題了,替我平反,實際上我那個時候不讓大家多捐和紅十字會沒多大的關系。”
而2008年的“拐點論”、“捐款門”事件之后,王石在網絡上看到很多言論,才知道在80后、90后眼中他已不是神壇上的人物。
這就有了2012年牽手女明星,傳出婚變后,王石在微博上的回復:“反叛時代不需要偶像,一個切·格瓦拉已足夠。”
高與寬之間
王石被看作是一個對人生有非凡領悟的人。
2011年,在眾人均在討論千億萬科之后的發展時,王石卻低調地遠離了一手打造的輝煌。2010年12月,王石曾在萬科中心一次青年創業學員的演講中透露自己未來3年赴歐美游學的計劃。
“我只是完成‘萬科’這件作品的其中一人,不會把它當成我的兒子。能力盡到了,任務完成了,雖然有感情,還是要走的。”王石說。
與1998年辭去總經理相比,王石這次的離開更為徹底。
有人評價說,王石人生的巔峰,始終處于一種自我分裂的狀態。放棄股權,放棄管理權,這兩個決定都有違人性。放棄股權,讓王石割掉了人性中最致命的弱點——貪婪。放棄管理權,則激發集體的智慧。
盡管淡出萬科多年,但王石的影響卻超出了時間和空間的跨度。2013年11月,全球最具影響力50大商業思想家(Thinkers 50)榜單第一次出現了中國人的面孔,柳傳志和王石成為中國企業家代表。
榜單創始人之一斯圖爾特·克萊納表示,“管理思想不再是西方獨有的事物了。最近幾年的排名中都能見到亞洲人的面孔。到了2013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管理思想家們首次上榜、登上世界舞臺。”
盡管早已習慣云游四海,但王石仍舊是萬科的核心與精神領袖。這從萬科董事會主席助理韋業寧發微博抱怨中可見一二,韋業寧說,王石于2011年之后由“登山董事長變成了哈佛董事長”,并稱“后者比前者電話更多,郵件更多,布置的任務多得多”。
對于萬科銷售額在2012年達到1400億,成為全球第一個銷售額超200億美元的房地產公司,是否會面臨發展的瓶頸的問題,王石則回應稱,萬科還會繼續增長,真正持續的增長會從2016年才開始。
王石的理由是,2015年,萬科將全面推行住宅產業化,從2016年開始,萬科會進入一個發展的新階段。
而從國外游學后,王石的思想也發生著變化。在一次演講中,他說企業家也是公民,也會關注公共的話題。比如,“當我了解到薄熙來在重慶‘打黑’期間很多違反法治原則的做法,對于企業家所造成的負面影響,我也出了一身冷汗。如果不是薄谷開來殺人、王立軍出逃,如果薄不出事,企業家能躲得過他嗎?對于違反法治的、我們認為是不對的事情,都不說話行嗎?應該表明一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