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20日,仁愛慈善基金會在白洋溝水庫發(fā)起一次大型放生活動,共放生魚苗和泥鰍約2千斤,4千多只鳥兒以及10幾只松鼠等。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北京市每天被吃掉的生命有上億條,放生的目的是對內(nèi)策發(fā)對眾生的悲憫,對外策發(fā)對眾生的責任。此次放生活動由龍泉寺法師主法,另有弘高集團等義工信眾百余人參與。
放生現(xiàn)場
儀式開始之前,龍泉寺賢甲法師作一簡短開示: “北京市每天被吃掉的有上億條生命。我們放生的魚鳥的數(shù)量與被人類吃掉的數(shù)量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對這些魚和鳥兒來說,因此獲得了生存的機會,但它們能否活下來,那是它們的‘業(yè)’所決定的;對我們來說,放生是我們需要造作的善業(yè),不是給它們施舍,如果沒有這樣的基本觀念,我們做一點善事就成了老大,自我膨脹,升起類似交易的心理。”法師強調(diào),放生的目的更多是為自己,對內(nèi)策發(fā)對眾生的悲憫,對外策發(fā)對眾生的責任,發(fā)大心承擔所有眾生的業(yè)力。所謂的菩提心也就是世間說的對眾生的責任感。
放生儀式開始之后,四位法師帶領(lǐng)大眾殷重地念誦經(jīng)文,為所有動物行三皈依并為其念佛。“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餓鬼。皈依僧,不墮畜生” ,接著至誠念佛,以一句至高無上,統(tǒng)攝一切的“南無阿彌陀佛”圣號盈盈滿滿地貫注其八識田中。既植道種,以后因緣成熟時必能值遇佛法,念佛修行,往生西方,永脫六道輪回的生死苦海。
法師主持放生儀軌,此次活動共放生魚苗和泥鰍約2000斤;鳥兒有4200只,包括喜鵲、粉眼、辣嘴、百靈、斑鳩、點刻、八哥、黃眉子、代勝等。
義工們排成“接龍”般的隊形,一袋袋的魚苗與泥鰍,從岸堤上的車廂里,透過一雙雙手,一袋袋地傳送到河畔,由法師及幾位義工揭開水袋,“走吧!”只見眾魚得水,悠游自在;也有生命力不強的,當場翻魚肚白。最后,約三、四十萬條魚苗被投放水庫中。首次參與百人放生活動的弘高集團董事長何寧表示:“放生的時候,真切感受到‘眾生皆苦’,不知道自己前世是什么,也許曾經(jīng)是動物;如今有這樣暇滿的人身,真要好好修行度眾生。”何董事長有著虔誠的信仰,集團員工在他的感召之下,也積極參與類似活動。
弘高集團羅氏賢伉儷第一次參加放生,他倆吃力地提著摻和著泥土的水袋,顧不上衣褲沾濕弄臟,時而兩手抬著水袋,時而扛起水袋疾走,為脆弱的魚苗們爭取多一秒鐘的放生時間。放生之后,他們有一種暢然釋懷的感覺,心情一下子提得很高,隨著魚、鳥被自由釋放的,仿佛是禁錮已久的心。部分員工還積極向法師請教放生儀軌的意義“為什么要為魚鳥作三皈依?”,并了解到放生的功德與其歷史由來已久。
把小魚放生
寒山問拾得,放生可成佛否。答曰:諸佛無心。惟以愛物為心。人能救物之苦。即能成就諸佛心愿矣。故一念慈悲。救一物命。是一念觀世音也。日日放生則慈悲日日增長。久久不息則念念流入觀世音大慈悲海矣。我心即是佛心。焉得不成佛乎。故知放生因緣。非小善之所能比。凡我同愿。宜廣行勸勉。善令群生同歸悲化。
一義工說:當袋子里面的魚與河水融為一體時,真有“一滴水流入大海”的回歸感!
法師解釋:“其實放生過程中,受益最大的還是自己。放生者不僅拯救了動物的生命,也同時皈依了三寶,同時懺悔,同時念佛,同時回向,在這其中不知消滅了多少罪業(yè),更造就了多少福德因緣,大家仔細想想,有什么功德還能比放生更殊勝的?”放生功德,經(jīng)論記載不勝枚舉。法師引用《大智度論》云:“諸余罪中。殺業(yè)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所有的罪業(yè)中,以殺業(yè)最重,因為眾生最珍惜的是自己的生命,你殺了它,它最惱恨,怨仇結(jié)得最深!而所有的功德,以放生第一,因為眾生最寶貴的還是自己的生命,你救了它,它最感激,福善積得最多!放生的過程最重要的并不是數(shù)量的多寡,而是其實際參與其中去體會感受的一種生命歷程的經(jīng)過,眾人因為參加這種法會而獲得對自身功德上和情感上的再確認。
把鳥兒放生
放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大悲,放生就是普賢菩薩的大行大愿。
古圣王之世,確有萬物并育而不相害的景象,人能夠與物無競,自然與人無爭。孔子持釣而不網(wǎng),弋不射宿,孟子也說君子要遠庖廚。世界上很多的戰(zhàn)爭、斗爭都是從殺生而得的果報。在佛教中,不殺生是首戒。放生活動和其廣泛的興起并非完全為佛教體系所獨立創(chuàng)造而出。《史記》中記載成湯的故事說:湯外出看見山野張了一面向四方撒開的網(wǎng),獵人向上天祈禱說:“從天上及四面八方來的都進入吾網(wǎng)。”湯嘆息著說:“這不是一網(wǎng)打盡嗎?”他因此把網(wǎng)的三角收起來,并禱告說:“想往左者向左,想往右者向右,想往上者向上,想往下者向下。不聽命者,才進入我的網(wǎng)。”諸侯聽到這件事后說:“湯真是個有至德的人,其仁德甚至被及禽獸。”因此有四十六個國家歸順湯。
最后,法師帶大眾回向:“我們現(xiàn)在所做一切都跟教法的興衰,眾生苦樂息息相關(guān)。眾生的心業(yè)力不可思議,每個人起一個善念功德不可思議,何況一百多人都起善念,善念還持續(xù)這么長時間。我們祈愿天下所有弘揚佛法的大善知識長久住世,祈愿世界和平,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和諧。祈愿我們的父母家人健康平安,祈愿大家道業(yè)日隆,早證菩提,也愿我們今天放生的這些眾生未來能越來越好,同我們共走菩提大道,究竟離苦得樂。”
午齋期間,弘高集團員工繼續(xù)與法師們交流。放生與吃素對一些人而言,皆為新鮮事。義工們相互交流心得說:“吃素只是消極地不再造殺業(yè),但是累世以來,我們已造的殺業(yè),按照因果法則,是躲不掉的。而放生就是積極地救贖生命,償還命債。所以吃素放生應該同時并重,既不再造殺業(yè)又能償還殺債,如此修行最為圓滿。”談及當今社會人心不古,世道衰微,飲食方面存在什么都不能吃了的問題。何董事長表示:“解決這個問題,得從道德入手。我一直想做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事情。善事無論大小,都得要做。中國人,包括我自己在內(nèi),都需要心法和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來約束。我雖然懂了很多管理知識,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善念。”
在高山碧水間,同行互相配合地引鳥出籠,讓它們回歸大自然懷抱。
弘高集團一直相當重視中華傳統(tǒng)文化,董事長計劃與基金會合作,從下一周起在該公司內(nèi)部開辦“仁愛講堂”,內(nèi)容設計從仁愛、互助、奉獻等基礎(chǔ)部分講起,甚至講一些因果、善惡、眾生皆苦等公案。弘高集團并鼓勵員工做義工,親身力行為社會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