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人說我仁義! 王顯是一個特別個性的人,作為北京龍發裝飾集團董事長,他的許多做法,旁人看來都匪夷所思,有悖傳統。可是,他根本不理會別人怎么想,“我就喜歡!管別人干嗎?”所以,在不少人眼中,王顯有點乖張,很難接觸。那么,事實又是否如此呢?今天,我們就帶您真正去認識一下龍發這位頗具“個性”的帶頭大哥。
做別人不做的事
上世紀60年代,王顯出生在北京普通的胡同里。打小兒,他就屬于那種好動、好折騰的孩子,同時也好琢磨。中學還沒畢業的時候,王顯就跟哥兒們一塊做過一筆“大買賣”――在那個物資緊張的年代,兩人利用各自的供求信息和人脈關系,居然成功地交易了一輛小臥車,上下一倒手就掙了5000元錢,這在當年可算得上是一個天文數字。別看王顯年紀不大,他居然還想用這筆資金繼續其他生意,“只可惜,那哥兒們不太爭氣,直接把分到的錢上繳他媽了,連累得我也給交公了!”雖然覺得可惜,但那事卻給了王顯很多啟示,有的事看起來挺難,但只要你肯下工夫做,沒準就能成功。
王顯一直承認自己不是當文人的胚子,但是對于從商他卻挺有自信。作為一個從草根階層成長起來的老板,王顯干過不少行業,也吃過不少苦。同時你還不得不佩服,他會另辟蹊徑,就是能賺到更多的錢。比如,早年,王顯開過出租車,他膽子大、夜里敢拉長途,因此收入相比其他的哥高出許多。王顯喜歡攝影,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發現人們對于悼念親人,也有留下影像的需求,于是他買了一臺二手的攝像機去了八寶山,開始專門為人們拍攝追悼過程。王顯稱自己可能是全北京從事這一行業的第一人,“雖然,掙得不少,但是看著那些悲痛的人們,咱有的時候眼圈也挺酸的,這事不能長干……”
后來,王顯參與了一個知名飯店的內部裝飾工程,“沒事的時候,我就喜歡去工地溜達,也喜歡跟工人聊天。”這段經歷,讓王顯第一次真正接觸了“裝修”這個詞,并且對于其間的流程有了大概的了解。1995年,他在自己家里成立了家裝公司,由于價格合理,他的活兒,從無到有,越來越多。
當老板應學劉備
后來,北京第一個家裝市場――百姓家居的開業,這讓王顯看到了機會。“可是,我知道的時候早就沒地兒了,我就成天泡在那邊,要求進場。”王顯的執著終于為龍發“磨”出了一塊場地,公司的發展開始大步向前,員工的數量也迅速膨脹,“草根”王顯終于成了真正的老板了。
即使是現在,你在已是龍發裝飾集團董事長的王顯身上,依然可以明顯地感覺到一種江湖氣息。王顯也承認,當初許多人愿意跟著他干,就是因為他重情義。王顯很喜歡劉備,他覺得,站在商業的角度看,劉備是一個特別成功的老板。“他不過一個賣草鞋的,本事也不大,但是關羽、張飛都愿意為他死。諸葛亮比劉備聰明吧,他也愿意為劉備賣命……”
事實上,王顯對跟著他打天下的員工也確實不薄。“當初,我還在外面租房子住呢,我就給他們買房了。”他們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王顯也都是鼎力相助,從不含糊。也許,正因為如此,龍發的管理高層,許多都跟了王顯將近十年,旁人給的薪金再高,也不愿離開。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王顯意識到了現代化管理的必要性。他表示,一些管理者上了年紀也許不太適應甚至開始阻礙企業的發展了,必須引進新人,可是我還是愿意找個適當的職位,“養著”他們,因為他們把青春都貢獻給龍發了。
興趣掘得新機遇
王顯稱自己早年是“車老板”出身,所以迄今依然是愛車如命。他喜歡開著越野車四處探險,“草原、沙漠每年都得去幾回”。除了生活里好車之外,王顯也總想著做點跟這有關的生意。在記者的探問之下,王顯透露,他想把國際上頂級的房車引進國內,“掙錢多少倒在其次,關鍵是真的喜歡”。目前,他正在做相關調研,并在聯系收購一家汽車生產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