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逐漸進入存量博弈,建筑企業轉型在即
我國人口結構的改變直接導致新建工程需求下滑;投資在GDP 中的占比持續下降,消費已成GDP 增長的新亮點;去杠桿、防風險又是近期政策主基調。多維度考慮我們認為投資基礎設施建設已不再是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主要手段,建筑行業已逐漸進入存量博弈。
PPP 帶來的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量本來規模就有限,即使受政策收緊的影響有所下滑,對基建投資增速造成的整體影響也并不大。行業大環境給了建筑企業輾轉騰挪的時間和空間,建筑行業的新階段、新機遇和新模式值得期待。
央企資產負債率高企,轉型資產運營或是不錯選擇建筑央企資產負債率長期徘徊在80%左右。由于行業景氣度下滑、原材料價格上漲、回款困難等因素,央企整體資產負債率已連續三個季度上行,去杠桿面臨較大挑戰。2018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繼續抓好三去一降一補”,把去杠桿列為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之一。我們認為未來幾年建筑央企降杠桿防風險、資產負債率下降將是主基調。
在投資增速下行及PPP 項目三令五申強調運營的背景下,大建筑央企或會逐步向資產運營類業務轉型。運營類業務毛利率較高,是建筑央企實現去杠桿的較好途徑。對照法國萬喜公司從建造轉向運營的發展路徑,我們預計在控制資產負債率的前提下,央企獲取特許經營權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特許經營權的收入利潤占比有望緩慢提升。
競爭壁壘逐漸打破,中等規模國企宜抱團出擊
地域壁壘是建筑行業最大的競爭壁壘,是行業健康發展的一大阻礙。政策層面已明確要求進一步開放建筑市場,企業層面也通過外延并購、新設分(子)公司的方式開拓省外市場,地域壁壘有所淡化,地方國企省外業務或迎來一輪高速增長期。隨著競爭壁壘逐漸消除,建筑企業間的交流將趨于頻繁,企業間或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或組成聯合體參與政府采購招標、或抱團出海參與“一帶一路”項目,這已成為填補企業資源和技術缺口,提高企業競爭力以及分散、降低企業經營風險,適應當前市場環境的一種良好方式。我們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中等規模國企抱團取暖,通過技術合作、資源共享來提升市場競爭力或將成為行業常態。
規模競爭愈演愈烈,民企宜選擇細分領域培養核心競爭力在訂單、信貸等條件均不利于民企的情況下,民企想要單打獨斗闖出一片天地已愈發困難。部分民企憑借細分領域優勢,或與央企、國企合作;或與其他民企結伴,取長補短、團結互助。不少民企更是通過轉型,深耕新業務,充分利用自身固有優勢構建護城河,把握消費升級的浪潮。我們認為這些民企未來幾年或將在細分領域逐步漸入佳境,相關業務將出現質的突破,有望帶給公司發展壯大的機遇和紅利,部分民企具有較好的投資機會。
消費升級,建筑企業也能把控核心資產——未來的PPP消費升級浪潮下,夜間景觀照明工程和智慧路燈是建筑工程行業鮮有的兩個藍海。夜間景觀照明工程作為夜游經濟的主要實現載體,地方政府將逐步加大投資,未來幾年市場規模將達千億;5G 的商用將解決智慧路燈互聯互通的問題,智慧路燈作為智慧城市建設的標桿,市場容量將多年保持高增長。
夜間景觀照明和智慧路燈具有后期運營的性質,是真正的優質運營項目。率先深耕的民企如名家匯、華體科技有望憑借先發優勢占領市場高地,通過參與運營類型的項目,把控核心資產,順利實現工程施工往資產運營的轉型。
投資建議
在建筑行業逐漸進入存量博弈的背景下,建筑企業轉型迫在眉睫。(1)央企憑借資金實力可往資產運營方向緩慢轉型,資產運營業務毛利率高,是降杠桿的較好途徑,同時經營狀況穩健,可對沖工程施工業務增速放緩的行業大環境,風險收益比高;(2)地方國企或外延并購、或新設分(子公司)開拓省外市場,競爭壁壘已逐漸淡化,宜抱團取暖,通過資源合作、技術共享提升市場競爭力,業績或存在超預期可能;(3)民企應避免與央企國企的直面競爭,宜選擇細分領域培養核心競爭力,如夜間景觀照明工程和智慧路燈等藍海行業,通過構筑護城河偏安一隅可能是最好的選擇,或有較好的成長性。
風險提示: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速快速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