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的雄安新區建設,要突出七個方面的重點任務,其中第一條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建成國際一流、綠色、現代、智慧城市。第二條是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這兩條有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綠色、生態”。而從縣城級別到國際都市,公共基礎設施及樓宇建設不可避免,因而綠色節能建筑將是首選。
住建部上個月發布《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十三五”規劃》,旨在建設節能低碳、綠色生態、集約高效的建筑用能體系。規劃提出,“十三五”時期,城鎮新建建筑中綠色建筑推廣比例大幅提高,既有建筑節能改造有序推進,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規模逐步擴大。規劃提出,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完善裝配式建筑相關政策、標準及技術體系;積極發展鋼結構等建筑結構體系。
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提出的裝配式建筑重點推進地區,京津冀城市群居首。《意見》強調,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而目前裝配式建筑占比不足5%,增長空間巨大。
天津大學中國綠色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胡保林認為,雄安新區規劃編制應該有國際視野、國際標準,也要有中國特色、地域特色,既是國際先進的,也是接地氣的。
“新區建設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先行一步,在綠色發展上先行一步,在生態宜居上先行一步。”胡保林說,綠色、循環、低碳、清潔、節約、均衡、安全發展是雄安新區建設應有之意,要以生態文明建設的理念引領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安全、社會和諧的新型發展模式。
國家發改委氣候戰略中心原主任李俊峰認為,雄安新區應該成為平衡發展與保護關系的典范。他說,未來雄安新區干什么,這是最難的事。有多少真正能夠創新的技術可以在雄安發展,這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城市發展不僅依靠規劃,也要順其自然。“雄安新區能否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最干凈的地方,真正成為一個宜居的城市的關鍵,是保護優先是否真正落到實處。”
關注:精工鋼構、杭蕭鋼構、東方雨虹、中材節能、東南網架、偉星新材、海螺型材、太空板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