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恒大在A股市場一連串買買買,令人眼花繚亂。恒大通過大舉收購上市房企,不僅獲得了回歸A股最寶貴的殼資源,掌握了上市公司的話語權,也獲得了被收購方優質的土地資源,創新了資本并購時代的拿地模式。
據綠地金控副總裁耿靖在2016易居沃頓研修班上的演講,恒大收購的銀行+保險牌照,其實屬于資金端的牌照。那么,購入上市公司股份,對恒大地產到底有何作用?
開創拿地新模式
從并購土地到近日買入上市公司股權,恒大做了一次買買買的升級,并購的升級也帶來了收益的改善。恒大通過控股嘉凱城,不僅僅有了回歸A股重要的殼資源,同時獲得了嘉凱城長三角以及周邊區域優質的土地資源。通過入股廊坊發展,為恒大在京津冀地區的布局打開了局面。
通過買買買,恒大的拿地模式得以創新,目光從土地轉向資本市場,具備險資與銀行牌照的恒大已是資本市場高級玩家。
國泰君安分析師劉斐凡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通過買入地產股,獲得房企的資源及股份是未來大趨勢。目前地價的漲幅高于房價,房地產行業的利潤被侵蝕,房企要提高盈利能力必須提高運營能力和效率,房企有動機去并購。
土拍市場競爭激烈,土地價格高,而并購門檻高,競爭者少,通過并購的方式獲得土地成本較低,房企利潤率較有保障。
明源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劉策也認為,這種模式是未來的主流,房地產行業發展到了新的階段,資本并購時代到來,股權收購的深度和廣度,都有了質的改變。
據克而瑞研究員傅一辰介紹,中國恒大估值長期被低估,去年積極回購也不見好轉,而在舉牌萬科后,股價出現明顯上漲,同時內房股也有不錯表現。
助力地產主業
大舉并購讓恒大獲益頗多,尤其在今年土地市場“地王”頻出,拿地成本陡增的情況下,恒大在買買買中創新了拿地模式,表現出強大的資本角逐實力與野心。
與恒大買入相匹配的資金從何而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看恒大收購嘉凱城、廊坊發展以及萬科A的相關公告,最終發現了恒大人壽的身影。廊坊發展2016年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萬能組合B持有1845.73萬股,占比4.86%,位列第二大股東。而在2016年廊坊發展的半年報中股東名單已不見恒大人壽,取而代之的是恒大地產集團,持股1902.8萬,占比5.01%。
廊坊發展4月14日發布的公告顯示,恒大地產于4月11日通過上證所大宗交易平臺買入1845.73萬股,于4月12日通過上證所集中競價交易系統買入57.07萬股。
恒大地產大宗交易買入的股份與恒大人壽一季度持有的股份數量完全一致。對此,一位業內知名房地產專家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恒大地產收購廊坊發展的過程中,不排除恒大人壽充當了先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恒大人壽公告得知,恒大人壽投資業務包括不動產,并與恒大地產保持較密切的資金往來,恒大地產向恒大人壽輸入資金,而恒大人壽的部分資金也用于投資恒大地產。
正如耿靖在2016易居沃頓研修班上所講,恒大收購的銀行+保險牌照,其實屬于資金端的牌照。而擁有人壽保險,就意味著公司擁有了長期流入的龐大資金,用活這部分資金,對于恒大的房地產開發意義非凡。
恒大借助人壽保險平臺,開啟了一個行業的并購時代。據上海證券報報道,恒大人壽目前入股了10家上市公司,加上恒大地產集中買入三家地產股,中國恒大共買入13家公司的股份,投入A股市場資金達160億元,截至8月8日收盤,許家印已浮盈80億元。
這一系列的買買買對于地產主業的發展有什么好處呢?
劉策認為,恒大人壽投資了包括金螳螂在內的地產上下游建筑裝修公司,意在強化地產主業,并在轉型中尋找新的增長點;恒大未來極有可能成立集團級別的產業投資基金,面向行業投資收購,獲取收益。在恒大的多元化戰略中,未來將堅持“地產+金融”兩條腿走路的模式。
但同時需要警惕投資風險,資深房地產與金融評論人黃立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借助險資買買買的同時,恒大也需要設計有效的風控措施,防范可能出現的風險。
險資舉牌盛行,目前國家也加大了對險資的監管,保監會發聲警告部分企業,強調保險資金要姓“保”。保監會發布的《通知》顯示,保險公司銷售高現金價值產品的,應保持償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50%。
黃立沖補充稱,目前來看恒大在股市盈利可觀,但真正的盈利是得到持股公司的分紅或者股票拋售有下家接手,股價不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