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項目財政收支預算管理
第十四條【預算管理】對當年新簽約的、符合納入預算管理要求的PPP項目。行業主管部門應當按照部門預算編制程序和要求,將下一年度項目合同中符合預算管路要求的財政資金收入,報請財政部門審核后納入本部門預算草案,經本級市政府同意后報人民代表大會審批。新簽約的PPP項目涉及當年財政資金收支的,按照預算調整有關規定執行。
第十五條【中期預算管理】對當面新簽約的、符合納入預算管理要求的PPP項目跨年度財政支出責任,財政部門要將其納入中期財政規劃,切實保障政府在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履約能力。
第十六條【行業主管部門編制部門預算要求】行業主管部門要按照部門預算編制要求,編報PPP項目收支預算:
(一)支出預算。每年7月底之前,行業主管部門應按照當年PPP項目合同約定,結合本年度預算執行情況、支出績效評價結構等,預算下一年度應納入預算的PPP項目收支數額。
(二)支出編制。行業主管部門應將需要先從預算中安排的PPP項目支出責任,按照相關政府收支分類科目、預算支出標準和要求,以及績效目標管理等預算編制規定,納入本部門、本單位預算草案。
(三)收入編制。行業主管部門應將包括所有PPP項目全部收入列入本部門、本單位預算草案。
(四)報送要求。行業主管部門應將包括所有PPP項目全部收支在內的部門和單位預算草案,按照統一的事件要求報同級財政部門。
第十七條【財政部門編制要求】財政部門應對行業主管部門報送的PPP項目財政收支預算申請進行認真審核。安排PPP項目財政支出預算,應在保障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等剛性支出,以及債務還本付息、存量PPP項目等履約支出后,充分考慮績效評價、價格調整等因素合理確定。
賠償和保險索賠等收入,以及上級財政撥付的PPP項目獎補資金等。
(一)實施特許經營的PPP項目,受讓主體應當按照特許經營許可權評估價值,向同級政府繳納特許經營權使用費,納入PPP項目財政預算管理。
(二)權益轉讓收入。是指政府轉讓存量資產所有權或經營權形成的權益轉讓收入,以及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組建項目公司,政府轉讓項目公司股權形成的股權轉讓收入等。
(三)股息收入,是指政府持有項目公司股權所獲得的分紅收益,按照項目產生的收益以及合同約定的股權結構確定。
(四)超額收益收入,是指當PPP項目收入超過合同約定的最高收益率時,政府依照合同約定的超額收益分成比例所取得的收入。
(五)社會資本違約賠償收入,是指政府因社會資本和項目公司未按照合同約定完成融資、建設、運營維護、已交維修等事項,以合同約定獲得的履約保證金等賠償性收入。
(六)PPP項目獎補資金收入,是指下級財政收到的,上級財政對符合條件的轉型為PPP模式的存量政府債務項目和采取PPP項目模式的新建項目,給予的專項轉移支付。
(一)股權投資支出,是指政府與社會資本共同組建項目公司,政府承擔的股權投資支出,依據合同約定的項目資金要求以及項目公司股權結構確定。政府未在項目公司出資占股的,不得核算此類支出。
(二)運營補貼支出,是指項目運營期間,政府承擔的直接付費,包括政府付費和可行性缺口補助兩種模式,具體依據項目建設成本、運營成本以及利潤水平、績效評價結果、財政中長期承受能力等因素確定。
(三)配套投入支出,是指依據合同約定,政府需要從預算中安排的用于項目配套工程等其他投入支出,包括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等。
(四)風險承擔支出,是指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按照法律規定或者合同約定,因法律安排、政策風險、最低需求風險以及其他原因導致項目合同終止等情況,政府應承擔相應責任的財政或有支出。
(五)PPP項目獎補支出,是指上級財政對符合條件的轉型為PPP模式的存量政府債務項目和采取啪啪啪模式的新建項目,安排的專項轉移支付,主要用于社會資本采購中止時的沉沒費用、循環使用的交易咨詢等前期費用支出。
(六)PPP項目其他支出,反映政府對PPP項目的其他支出。
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監測工作。每一季度前,項目公司應向財政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報送上一年度經第三方審計的項目運營成本詳細資料。項目成本信息要通過PPP綜合信息平臺對外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第二十一條【績效評價】財政部門應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在PPP項目全生命周期內,按照事先約定的產出評價標準,對項目產出、實際效果、成本收益、可持續性更方面進行績效評價木業可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提出評價意見。
第二十二條【使用結果】績效評價是預算審核的重要組成部分,財政部門要按照績效評價結果合理安排財政預算資金。
(一)對于績效評價達標的可行性缺口補助或政府付費項目,財政部門要嚴格按照合同約定,向項目公司或社會資本方支付費用或補貼。
(二)對于績效評價不達標的PPP項目,財政部門要按照合同約定,扣減相應的費用或補貼。
(三)對于使用者付費項目,由于客觀原因導致超額收益的,按照合同約定歸政府享有的部分,財政部門要及時納入國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