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經多方采訪求證后獨家獲悉,IPO審核趨嚴已成不爭事實。
凈利潤規模小的IPO排隊企業正面臨被勸退可能。記者還了解到,近期已有企業因凈利潤規模小且出現業績下滑而被監管層勸退。
21世紀經濟報道此前曾報道“監管層可能會集中清理IPO排隊中一批凈利規模比較小且盈利能力出現下滑的企業。”該報道引起業內廣泛關注。
實際上,IPO審核趨嚴早已有跡可循。從監管層近期對IPO審核案例中就可窺見一斑。例如在上上周(5.16-5.20),4家上會企業3家被否,其共同特點是凈利潤規模都不大。而上周過會的四家企業,發審委也就凈利潤以及持續盈利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問題。
有投行人士告訴記者,3000萬凈利潤和5000萬凈利潤成為創業板與中小板、主板企業的隱性審核標準。不過也有券商人士并不認可。但無論如何,不可否認的是,IPO審核已趨嚴。一位地方證監局人士也直言,“現在都嚴了,變得開始像之前一樣嚴格。”
凈利潤指標成隱形門檻
有關監管趨嚴的消息正從傳聞變為現實。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就有指出,凈利潤規模小盈利能力差的企業或將被清理。近日,記者了解到,已有企業因該問題而被監管層勸退。
“我們有一個IPO項目就是因為利潤問題被勸退,剛剛把材料撤下來。企業規模不大,業績又出現下滑,和會里溝通了一下,然后就撤了。這家企業本來是快要上初審會了。”上海一家券商投行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該人士進一步表示,“現在會里的口徑就是創業板3000萬凈利潤以下的就不要報了,至于現在申報是否還受理暫時不清楚,我估計利潤在3000萬以下的企業應該也不會報了吧。”
另一位券商投行人士也向記者確認,凈利潤3000萬與5000萬的財務指標再次成為監管層審核IPO項目的重要標準。
“最近我們也和證監會發行部進行了溝通,創業板企業在上會前(不是申報前)一年凈利潤低于3000萬的過會可能性不大,凈利潤在5000萬以下的中小板企業被否的可能性比較大。”深圳一家大型券商的IPO業務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實際上,此前也有報道,證監會審核趨嚴,利潤在3000萬以下的創業板排隊企業、利潤在5000萬以下的主板排隊企業可能會被勸退。
上述投行人士認為,利潤和規模要求更多會以窗口指導形式出現。不過,也有券商人士表示不認可。“IPO審核相比之前確實是嚴格了,但利潤并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近期被否的那些IPO企業,都存在各種各樣的其他問題。”
不管3000萬與5000萬的凈利潤是否成為了IPO審核的硬性指標,不可否認的是,監管層對IPO企業的凈利潤規模、持續盈利情況的考量比重變得更大。
有投行人士告訴記者,監管層是希望上報一些收入規模、利潤規模都比較大的企業。若如此,面臨的一個問題是,在IPO排隊企業中利潤規模不滿足該要求的怎么辦?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可能性較大的就是主動撤材料與坐等被否。
IPO審核趨嚴有跡可循
事實上,證監會的監管趨嚴已有一段時間,并購重組、再融資等方面審核都已變得嚴格。對IPO的審核趨嚴也有跡可循。
例如,從證監會近期對IPO審核的關注點就可窺見其開始加強對企業盈利能力的關注。上周共有4家IPO企業上會,但從發審委的提出問題,可以看出其持續盈利能力的關注。
5月27日,深圳路暢科技首發申請獲通過。發審委提出的主要問題都針對業績內容,包括發行人補充說明2015年度業績大幅下滑的原因,外部經營環境是否發生重大變化,2016年經營業績是否會持續下滑;發審委對沈陽興齊眼藥的審核問題包括“如何合理安排資金以保證資金鏈條的安全并避免持續經營能力受到不利影響。”
而在此前一周,共有4家IPO上會其中3家被否。從3家被否的案例中也可看出監管層對凈利潤規模和持續能力的關注。吉林科龍建筑節能2013年至2015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967萬元、1652萬元和2668萬元。
南京中油恒燃石油燃氣2012年至2014年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3191萬元、2379萬元和3068萬元;吉林省西點藥業科技發展2012年至2015年1-6月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3141萬元、3399萬元、3708和1859萬元。
事實上,在此輪改革之前3000萬凈利潤與5000萬凈利潤一直被認為創業板和中小板、主板企業IPO審核的隱性門檻。目前的監管政策表明,IPO審核或再重現財務硬性指標。若果真如此,IPO排隊企業將有一部分面臨折戟。
中國證監會統計顯示,上周IPO新增受理10家,截至2016年5月26日,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788家。其中,已過會待發企業118家,未過會670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41家,中止審查企業29家。
據記者粗略統計,或將有超過150家IPO排隊企業因業績不理想而面臨被勸退或被否的壓力。這意味著,這些企業前期付出的高昂隱性成本很可能會付諸東流。
對此,業內也有不同看法。有券商人士認為,一些資質差的公司為了將來高價賣殼而上市,從這個角度看,證監會清理業績差的排隊公司值得肯定。也有投行人士認為,這是在倒退。
“新主席上任后,業內監管風向發生大轉彎,目前監管核心就是防范金融風險。”上海一位投行人士對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