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形勢仍然安全,可滿足正常國際收支需要
2015年,我國經常性項目順差近3000億美元,但資本項目逆差擴大,導致外匯儲備下降3000多億美元。劉濤雄認為,由此來看,外匯儲備下降主要是資本項目逆差造成的。
需要注意的是,自2015年初以來,美聯儲加息預期不斷強化,美元指數連續走高,包括人民幣在內的非美元貨幣走弱,特別是去年8月11日人民幣中間價報價機制改革以后,離岸人民幣呈現貶值走勢,引發在岸人民幣貶值預期,導致企業和居民部門資產負債表幣種結構調整,結匯減少、購匯增加,引起外匯儲備下降。溫彬認為,這些都是對外資產由儲備資產向民間部門轉移的過程,不應過度解讀。
衡量一國外匯儲備是否充足通常采用兩個指標:一是滿足3個月進口支付需要;二是外匯儲備余額能夠覆蓋短期外債余額。靜態看,2015年末,我國外匯儲備3.3萬億美元,約是3個月平均進口額的8倍、短期外債的3倍。溫彬表示,即使考慮2016年我國外匯儲備有進一步減少的可能,我國外匯儲備形勢仍然安全,可以滿足正常國際收支需要,抵御跨境資本流動沖擊。
“外匯儲備屬于國家主權財富,其投資特點是低風險低收益,因此持有過多的外匯儲備對國家來講并不經濟。”劉濤雄認為,我國外匯儲備的逐步下降是發展中的一個必然過程,巨額外匯儲備是過去我國長期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結果,維持那么高的巨額外匯儲備既不合算也沒有必要。外匯儲備的下降實際上也意味著對外資產的持有由中央銀行逐步地轉向了社會和民間。
劉濤雄分析,從未來看,我國外匯儲備進一步下降是個大概率事件。因為保有外匯儲備的最主要目的,在于應對外匯市場和國際收支的過度波動,目前外匯儲備量還有足夠的下降空間。
對正常的匯率波動應予理解,人民幣不存在長期貶值基礎
年初以來,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加劇,從春節前的貶值走勢到春節后的企穩回升,溫彬認為,這主要是受美聯儲繼續加息預期減弱的影響。
“總的來看,到目前為止,近期人民幣匯率的下跌都還屬于外匯市場的正常調整。”劉濤雄認為,外匯市場幣值確定的根本是投資者對不同幣種資產收益的預期。
劉濤雄強調,我們對于基于市場規律發生的正常匯率波動應予以理解,匯率正常波動恰恰是市場自我調整,促進外匯市場均衡和國際收支平衡的基本手段。但正因為這樣,基于對中國經濟長期增長潛力的基本判斷,隨著中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深入和經濟增長的逐步穩定,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會逐步恢復和走強。
“從中國實體經濟情況來判斷,溫和的貿易順差還會繼續保持,短期內也不會有太大的通脹壓力。”劉濤雄認為,這些都說明對人民幣資產不存在持續長期走弱的基礎,也就是說人民幣不存在長期持續貶值的基礎。
溫彬表示,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在一系列穩增長措施的作用下,中國經濟將繼續保持平穩增長,經常項目順差以及外匯儲備充足,有助于人民幣匯率指數總體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