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外匯管理局公布了2015年外匯收支形勢和國際收支狀況的數據。為何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呈現凈流出態勢?外匯儲備還會下降嗎?人民幣匯率將怎樣波動?就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有關專家。
國際收支轉為“一順一逆”,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
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呈現凈流出態勢。按美元計價,銀行結售匯逆差4659億美元,銀行涉外外匯收付款逆差2538億美元。
清華大學經濟學研究所所長劉濤雄分析,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兩個層面的相互疊加導致了2015年我國跨境資金的流出態勢。
從中長期因素看,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和結構調整期,企業利潤下降,增長放緩,自然會導致境外資本流入減緩,境內資本流出加快。同時,隨著經濟發展,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和對外投資會明顯加快,老百姓個人購置境外資產、海外置業、境外旅游消費、出國留學等需求都明顯增強,這些都增加了資金流出的速度。
從短期因素看,去年美聯儲加息的靴子一直沒有落定,市場上存在人民幣貶值預期,加之國內股市等金融市場動蕩風險加大,造成一部分投資者減持人民幣資產,增持境外資產,包括一些企業提前購匯歸還外幣債務。同時,去年8月進行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人民幣貶值的壓力得到一次集中釋放,也使得跨境資本流出短時間內有明顯增加。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總的來講,當前我國資本凈流出是對外資產由儲備資產向民間部門轉移,是“藏匯于民”的具體體現。
國際收支方面,我國正在從過去的經常和資本項目“雙順差”向“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新常態轉變,溫彬預計,2016年我國資本項目繼續呈現凈流出狀態。其中,隨著我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擴大,直接投資凈流入規模會繼續下降;居民和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幣種的重構還會進行;證券投資雙向流動的規模還會擴大。“總的來看,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風險總體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