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性做久久久久久-国产性视频-国产性色视频-国产性片在线观看-午夜dj影院在线视频观看完整-午夜dj影院在线观看完整版

中國建筑裝飾協會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 首頁 >資訊 > 要聞 > 行業要聞 > 正文
以高標準市場體系 開啟建筑業發展新階段
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時間:2021-02-26 14:39:23   [報告錯誤]  [收藏]  [打印]
  核心提示:日前,中辦、國辦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首次提出“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

日前,中辦、國辦印發《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首次提出“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行動方案》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但是“大而不強”一直是我國建筑業存在的“痼疾”。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是推動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只有暢通市場循環,疏通政策堵點,打通流通大動脈,推進市場提質增效,使市場體系的基礎制度、運行效率、開放程度、監管體制等與高質量發展要求的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相匹配,才能使建筑業實現由“量”到“質”的躍升。

破除市場準入壁壘

營造建筑市場公平競爭環境

《行動方案》提出:“健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動態調整機制。建立覆蓋省、市、縣三級的市場準入隱性壁壘臺賬,暢通市場主體對隱性壁壘的意見反饋渠道和處理回應機制。”這些要求更加強調公平競爭,營造平等準入、公正監管的市場環境。

1月22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開展建筑企業跨地區承攬業務要求設立分(子)公司問題治理工作的通知》,強調不得要求或變相要求建筑企業跨地區承攬業務在當地設立分(子)公司;對于存在相關問題的,要立即整改。

早在2017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稅務總局等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建筑行業營改增試點工作的意見》,提出“堅決打破區域市場準入壁壘,嚴禁強制或變相要求外地建筑企業在本地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2018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發《關于開展建筑企業跨省承攬業務監督管理專項檢查的通知》,重點檢查當地政府是否取消備案管理制度、實施信息報送制度,是否要求外地企業在本地區注冊設立獨立子公司或分公司。2019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關于支持民營建筑企業發展的通知》,再次強調不得要求民營建筑企業在本地區注冊設立獨立子公司或分公司。

建筑企業跨地區承攬業務被要求設立分(子)公司的問題由來已久。一些地方政府強行要求建筑企業在當地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是為了讓更多稅源留在當地。而實際上,按照現行規定,異地施工項目需要按照2%或3%預繳增值稅,按照實際收入的0.2%預繳企業所得稅,這已經起到了平衡各地財政利益的作用。此外,成立分公司企業所得稅項目利潤并不能都在當地繳納,而是采取統一計算、分級管理、就地預繳、匯總清算、財政調庫方法計算企業所得稅。因此即使設立分公司,如果母公司虧損或者項目的各因素權重比重偏低,當地也將沒有企業所得稅或稅款很少。

總之,設立分公司或子公司會極大地增加企業的核算成本,限制了施工企業的公平競爭。對建筑企業跨地區承攬業務要求設立分(子)公司問題的治理,有利于營造良好的建筑市場環境,促進企業自由流動,推動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

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

規范建筑市場用工秩序

《行動方案》指出要建立高標準的要素市場體系。與商品和服務市場相比,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發育不足,成為高標準市場體系的短板。

長期以來,用工不規范是我國建筑業的積弊之一。建筑業從業門檻相對較低,“來了就能干、能吃苦就行”。一些“雜牌軍”欠缺資質也能蒙混過關。這樣一來,不僅給施工帶來了風險,也給工程質量埋下了隱患。

隨著《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管理辦法》)施行,建筑業正式進入了工人實名制時代。2020年12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培育新時代建筑產業工人隊伍的指導意見》,將終結延續多年的“零、散、亂”的粗放用工方式,建筑勞務市場亂象逐步得到了遏制。

在江蘇,明確了施工總承包企業(或工程項目總承包企業)對施工現場實名制管理負總責。對存在拖欠建筑工人工資的建筑業企業,按照規定提高建筑工人工資保證金繳納比例,并將相關不良行為記入企業或個人信用檔案。在江西,將實名制作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規范建筑勞務用工制度的一項重要措施,基本實現全省新開工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項目實行建筑工人實名制全覆蓋。在青海,行政區域內應辦理施工許可證的在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全面推行建筑工人實名制信息化管理。凡進入施工現場的建設單位、建筑企業(含專業分包和勞務作業企業等)、監理單位執行項目管理人員及建筑工人均納入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范疇。

當前,實名制管理已基本在我國全覆蓋,強化了監管、提高了門檻。今后,用工再有什么“貓膩”,工地再出現“編外人員”,上網一查便能發出“警報”。這將規范建筑市場的用工秩序,引領農民工逐步轉型為現代技術工人,提高建筑業企業的競爭力與生命力。

創新監管模式

加強建筑市場動態監管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不僅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還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充分結合,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行動方案》強調要建立高標準的現代市場監管機制。要將該放的權放足放到位,該管的事管好管到位,完善市場監管機制,推進綜合協同監管,加強重點領域監管,健全社會監督機制。

“我們充分運用信息化、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建設工程招投標監管工作更加科學化、精準化與高效化。”據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及時發現并查實弄虛作假、串通投標的行為,離不開智慧監管的預警研判。在廣州市房屋建筑工程招投標各環節,全過程開啟“無紙化、全線上、零線下”模式,全程留痕追溯。評標系統實現了計算機機器特征碼異常預警、工程量清單相似度分析等功能,自動發現圍標、串標線索,對違規操作實時預警和防控,提升招投標監管服務質量和效率。

除了通過大數據分析進行技術查處,建立健全銜接事前、事中、事后全監管環節的信用監管機制,也是加強監管的應有之義。在2020年11月召開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副部長易軍表示,國務院常務會議已審議通過《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方案》。其中,將告知承諾制改革不斷推向深入,擴大到全國所有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將事前審批轉為事中事后監管,通過業績實地核查,對以虛假承諾等不正當手段取得資質的企業,依法給予處罰,并撤銷其資質、資格許可,三年內不再受理該企業提出的資質、資格許可申請,將其列入“黑名單”,營造良性發展的市場環境,有利于企業健康發展。

營造建筑業高標準的市場體系是構建建筑業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只有形成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造力,才能持續增強建筑業的發展動力和活力,真正實現建筑業的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建筑業 建筑 建筑裝飾 市場體系
分享到:
[責任編輯:盧婷]
免責聲明:本站除了于正文特別標明中裝新網原創稿件的內容,其他均來自于網友投稿或互聯網,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內容未經本站證實,對本文全部或者部分文字、圖片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本站所發布圖片或文字內容若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本站工作人員予以解決。QQ:2853295619 手機:13520858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