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和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帶一路”建設實施近七年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對外成為講好中國故事、貢獻中國方案、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載體,對內成為新時代引領全國擴大開放、發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的主要抓手。當前,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風云變幻帶來嚴峻風險挑戰;我國正處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時期,系統總結“一帶一路”建設進展成效,深入剖析面臨的機遇挑戰,明確今后一段時期“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重點方向和任務,意義十分重大。《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一書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凝結而成的智慧成果,全書講道理深入淺出,擺事實直觀鮮活,做總結簡明扼要,提任務明確可行,具有較強理論性和指導性。
第一,認識體會務實深刻,理論基礎扎實。本書從闡述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論述的重大意義入手,系統深入分析總結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論述的認識體會,既包括傳承弘揚絲路精神、推動以“五通”為重點的互聯互通;也包括以共建“一帶一路”引領我國全面對外開放,在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基礎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還包括面向未來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這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共建“一帶一路”重要論述對豐富實踐活動的戰略指引,同時,各方面探索實踐反過來又進一步充實完善共建“一帶一路”的理論,理論和實踐融合互動,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現螺旋式上升。
第二,進展成效總結全面,實現與時俱進。本書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產業合作6個方面全面總結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重要進展和顯著成效,既有基礎設施、貿易投資、產業合作等實實在在的“硬”成效,也有政策協調、民心相通等發揮催化和潤滑作用的“軟”成效,并采用了大量的圖表、專欄、案例和圖片,形象直觀地展示不同領域的標志性工程和項目,進一步增強了“一帶一路”取得進展成效的說服力和可信度。本書對“一帶一路”建設進展成效的總結涵蓋了近期實施的重大工程,引用了最新統計數據,能夠幫助政府部門、企業和投資者更好地掌握“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中出現的苗頭性問題和傾向性走勢,有助于及時有效地提出預警、防范和應對等綜合性對策舉措。
第三,挑戰機遇分析深刻全面,保持客觀理性思考。著眼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及后疫情時期存在的不確定性,本書從“一帶一路”建設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兩個方面辯證地分析未來共建“一帶一路”面臨的新挑戰和新機遇。從外部環境看,客觀分析大國博弈、民粹主義、保護主義、產業重塑、非傳統安全等方面蘊含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同時把握全球治理和國際合作等方面存在的潛在機遇;從內部環境看,清醒認識經濟下行壓力、經濟社會發展短板弱項帶來的嚴峻挑戰,同時指出加快培育強大國內市場、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釋放的巨大潛力。分析挑戰清醒客觀,論述機遇堅定自信,既不消極悲觀,也不盲目樂觀,體現了寬闊的國際視野和堅定的唯物史觀,有助于進一步細化共建“一帶一路”時間表和路線圖,繪好不同領域工筆畫,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深走實。
第四,未來發展方向明確,任務重點分明。共建“一帶一路”是一項戰略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全社會長時期共同努力,應該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并重,明確不同階段的重點任務。本書從基礎設施硬聯通、政策規則標準軟聯通、政府企業民間多元共建、多元化人文交流、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機制、創新綠色健康絲綢之路等方面,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時期各個領域的分階段目標和任務,既考慮了應對國際風險的因素,也考慮到國內經濟下行的壓力;既要積極作為盡力而為,又要穩妥可行量力而行。本書中提出的網上絲綢之路、冰上絲綢之路、數字絲綢之路、健康絲綢之路、社會組織參與、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等任務舉措,較好地適應了全球化進程中信息革命洶涌澎湃、知識和技術經濟迅猛發展帶來的產業重塑、業態更新的新要求,也回應了地緣政治沖突上升、國際經貿保護主義抬頭、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災害事件蔓延等提出的預警、防范和應急處置等新要求,有利于推動制定切實可行的分領域目標、重點任務和對策體系,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