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的想象——對數字時代展陳設計的認識與思考
絲路視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展覽展示部事業部總經理丁鵬春
丁鵬春: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下午好。
聽到現在大家已經很累了,我盡可能的稍微快一點講。受主辦方的邀請,我今天講的內容叫做“流動的藝術,數字時代陳設文化的認識和思考”,我們公司主要做的是一些城市IP,比如說城市燈光秀,城市展館,我們也想從這個角度來分析一下城市文化IP的一些打造。
講起流動藝術,首先要從想象力開始講,想象力是在頭腦中創造出來的形象的能力。想象就是對印象的革命。我們因為有了想象力,而誕生了多種的藝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自古以來有繪畫、雕刻、建筑、音樂、文學、舞蹈、戲曲和電影。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個人認為除了這八種藝術形式,當下又多了一種形式,叫做新媒體藝術。很多人都知道2008年的奧運會,鳥巢的開幕式是張藝謀導演的,通過多媒體的形式,讓短短的45分鐘全球的人萬眾矚目,能了解中華5千年的文化和歷史,我認為這就是多媒體形式和新媒體影視的魅力。2010年的世博會是集人類智慧和創意的盛筵。在這里,2010年的世博會,相信全球最好的創意,最好的新媒體技術,最好的科技,在這里都得以集中的展現。正是因為這一次的展現,推動了整個數字化博物館的發展。
讓我們看看數據,2010年我國的博物館文化展館的保有量只有3400多座,但是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接近了5000。但是我們跟發達國家歐美地區比,中國平均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而這個數據在日本是3.3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在美國6.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說明文化建筑,博物館這方面的市場增量還是非常大的。同時,文化展館的人年均的參觀量,中國平均每個人一年參觀0.56次,而日本是2.3次,這不僅僅是數量少的原因,還有一個文化建筑的質量的提升。
這是相關的數據,今天就不講了,在這個市場上,據我們的不完全統計,每一年跟文化建筑、城市規劃館有關的,包括科技館有關的將有1千多億的產值。
新媒體藝術以及核心就是文化+科技的結合,通過VR、AI,人機互動,包括3D等等技術,通過大腦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做出不一樣的當代的藝術形式。
剛剛看到了我們面臨的市場有兩個機遇:第一是市場增長的機遇,第二是技術革命的機遇。如何在當下能夠更好的打造好一個城市的文化空間,我自己有一點思考的。
我想列舉一座城和一個文化空間的思考。比如說我們講到雅典就想到雅典的神廟,是奧運火種采集的點,也是古希臘藝術的縮影。講到以色列可能想到哭墻,是猶太教的第一圣地。同時講到北京,就想到故宮,是中國5個多世紀以來最高的權力中心,也是中國的歷史中心。如何打造文化建筑?我們想想深圳,應該怎么貼文化標簽?我認為深圳并沒有像以上那些城市的那么多的歷史悠久,但是深圳是一個新銳的鮮活城市,我們依然在世界上可以找到很多先鋒城市可以借鑒。比如說紐約的MOMA藝術,MOMA是當代藝術的典范,從繪畫到后面的裝飾藝術,到后面各種藝術的交流中心的全球的當代藝術的盛典。深圳是否可以往這些方向去打造我們的文化標簽?
同時我們想到悉尼就想到悉尼歌劇院,講到倫敦的西區也是當代音樂劇,包括表演藝術的代名詞。城市文明地標不僅僅是城市文化物化的建筑,也是精神文明和藝術形式不斷疊加的形式,深圳是非常有活力的城市,如何幫助深圳或者是參與到深圳文化地標的打造?
今年2020年深圳一起做了十大建筑,分別有歌劇院、改革開放館,創意生活館,博物館,甚至包括自然博物館,音樂學院,這也是深圳的經濟發展到一定地步之后,我們要重新構建深圳的文化名片,提升深圳城市IP。
如何利用數字化展示打造城市文化設施?他是新媒體藝術,今天應該用更多的新的技術形式來呈現城市的文化IP。
我們在實踐。
這是我們通過新媒體藝術、賦予歷史文物的生命力的傳播方式,這是我們幫助中國國家博物館做的乾隆南巡圖,不可能經常拿出去展出,這樣的故事如何讓年輕人更加接受,我們設計了一個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來呈現。做這個項目的時候,最核心是要尊重當時的歷史。我們找了乾隆的畫像,找了當時紫禁城的照片,進行三維的復員,不同官級的頂戴花翎都要按照當時的時間節點來設定,最終我們做成的五分多鐘的畫面,而且這個畫面被國家博物館定為一級展品。這樣的形式不光是讓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接受,也可以更好的傳播,也更加的直觀。給大家看一小段我們截取的視頻(視頻播放中)。
這是一個關于歷史的案例。
第二個實踐的案例,所有深圳人都見過的深圳城市燈光秀,那也是我們公司一手打造的項目。深圳城市燈光秀是一城市演繹的大尺度的舞臺,是以城市為舞臺背景,以建筑為屏幕的顯示。在深圳的市民中心區,我們該如何打造?我們設定了很多的創意的想法,今天目前展示的內容,是去年的國慶70周年,我們作為一個創意執行者呈現出來的。確實能做一個這樣的活動,或者是這樣的項目,讓深圳1千多萬人都滿意,還是非常不容易的。我們不僅僅是做其中一個活動,還給市里提出了相關的創意想法,未來深圳不同的節日,不同的重大節慶,可以換不同的背景。讓我們看一下做成的效果(視頻播放中)。
我們覺得在數字創意時代,打造城市IP有多種形式,剛剛在開篇的時候,70周年當天的活動我們是找了一個小女孩先唱起“我和我的祖國”,點起整個城市的屏,在現場我看到很多人為此流下了眼淚,這也是深圳作為一個城市人的自豪,這是我們在創意工作中做得比較成功的地方。
這個項目有一個最大的難度就是調試,白天調試之后,經常會導致人流擁堵,后來通知我們說不允許我們正常白天調試,同事必須在晚上12點以后偷偷摸摸的調試一下,正式節日的時候才會放起來,所以我們也付出了很多的心血。
最后我想分享的數字創意IP,是深圳當代藝術與城市規劃館,當時國際招標,我們和德國的IDB等四家聯合中了這個項目,這是一個城市規劃館,相信在座的每個人都見過類似這樣的展館,但是有一個問題,一想到城市規劃館,可能會想到擁有巨大的沙盤,巨大的屏幕,我們希望突破,我覺得深圳作為年輕的先鋒城市,不應該是這樣的氣勢。所以說,我們當初在做這個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希望摒棄這個沙盤。為什么?因為一個規劃館里面擁有的沙盤,是政府的人或者是政府領導希望你去讀懂我這個城市是怎么樣的,但是我認為老百姓看這個城市規劃館,每個人對這個城市的理解是不同的,我們不能強迫于他去用同一個角度去理解。所以,我們在這個設計的構想中,就結合了建筑的空間,三樓四樓五樓的打通,在這里做了一個同城透鏡,每一層的內容是不一樣的,通過一個圓,通過一些亞克力光片。同時我們希望在五樓參觀完以后,能有老百姓通過多媒體的手段,給深圳未來的城市做更多的寄語。
這個是施工完以后的結果(見PPT),所有人看完之后對為之感嘆,因為我們在這個項目上做了很多的創新。首先這個挑高結構在原來設計的過程中就沒有那么多的承重,我們找人做了力學計算,吊裝以后用一些輕量化的鈦合金元素才把藝術裝置呈現出來。這一次全國規劃館中率先摒棄大沙盤,用藝術的裝置來呈現。后來有預約機制,我也歡迎大家去兩館多看,多交流,提意見。
下面播放一段視頻(視頻播放中)。深圳與你有關,我們也是通過創新的技術,結合VR、AI,包括視頻參與度的形式,包括當代藝術,打造了一個新的不一樣的城市規劃館,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做法,給深圳多添一個文化新地標。
除此之外,我們還做了很多的東西,今天就不展開講了。作為深圳的一個創意之都,我們還是為國家做了一些貢獻。福田的宣傳片里面講過,我們福田的企業走到雄安,其實雄安的第一棟建筑就是在我們公司做的,雄安的第一張規劃圖也是我們這邊做的,同時我們還很有幸的作為深圳的民營企業,參與了國慶大閱兵的數字內容的呈現。我也希望在這里呼吁,今天的主題是講突破,我們裝飾行業也可以更多的關注到今天的文化建設,而且深圳的文化建設面臨著更多的新機遇。
最后我想說,我們站在時代與科技的注腳,在數字時代讓我們共同發起更多創意的可能。從深圳起步,與深圳共成長,謝謝各位。
主持人:感謝丁鵬青先生的精彩分享。
今天的活動從兩點半準時開始到現在,已經經過了三個半小時了,現場還有這么多的觀眾特別認真的聽,非常感謝各位,這也說明今天現場的演講嘉賓講得好,展示得好,都是大咖級的人物,而且每一位都帶來了很多實例的講解,連我這個外行都聽得意猶未盡。再一次感謝各位對中國建筑裝飾行業的關注,也感謝各位來到今天的活動,今天發展論壇到此告一段落,希望大家再一次把掌聲送給所有的演講嘉賓,也感謝你們的光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