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聲學工程核心市場,是指觀演建筑以及專門的觀演空間的聲學設計、施工、維護,包括劇院、音樂廳、大會堂、廣播電視演播廳、電影院等。這類工程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具有一定規模的開敞空間,可以容納不同數量的人群;其次,該空間內的活動人群主要有兩類,一類是觀眾,另一類是表演者。
這類工程對建筑的聲學功能具有很的要求,其建筑裝飾及聲學設計與施工均需要高水平的專業承包商承擔。
一、核心市場的基本情況
受國家政策的影響,以及經濟發展自身水平的推動,近些年來觀演空間的建設發展迅速,直接帶動了建筑聲學工程核心市場的繁榮。據上述定義,建筑聲學工程核心市場主要包括以下四類:藝術表演場館、電影院、廣播電視演播廳、大會堂。
1.藝術表演場館
按照《中國統計年鑒(2019)》的劃分標準,藝術表演場館主要包含以下幾類:劇場、影劇院、書場、曲藝場、雜技、馬戲場、音樂廳及其他類。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有劇場1130家、影劇院610家、書場、曲藝場32家、雜技、馬戲場8家、音樂廳44家、綜合性藝術表演場館287家、其他類藝術表演場館367家。從該數據來看,書場、曲藝場、雜技、馬戲場的數量較少,而且其他年份的數據也表現出了同樣的情況。同時,書場、曲藝場、雜技和馬戲場的建筑聲學需求層次不高,其建筑聲學工程量也較小。
近些年來,我國藝術表演場館的建設速度很快,數量一直呈增加態勢。2013年,全國有1332家藝術表演場館。2015年,國家統計局將民間藝術表演場館一并進行了統計,全國共有2116家。2016年較2015年增加了145家,為2261家。2017年較2016年增加了158家,為2419家。2018年較2017年增加了19家,為2438家。從藝術表演機構來看,其數量也是一直增加的,2013年全國有8120個藝術表演團體機構,而到了2018年則有17123個,增加了一倍還要多(表1)。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9)》及2014-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發展統計公報》。
2018年,全國藝術表演場館的觀眾座席數為192.04萬個,比上年增長6.9%;全年共舉行藝術演出17.89萬場次,藝術演出觀眾人次5862萬人次,藝術演出收入37.44億元。可見,全國藝術表演場館的市場容量較大。
2.電影院
電影院是觀演空間近些年來發展較快的一大分支。其與劇場雖然均為聲學場所,但從其發展歷史及使用功能技術要求上來說,二者有著明顯的不同。劇場的發展歷史較早,在沒有聲光電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出現了,而電影院是在工業革命之后才出現的,其聲音傳播主要依靠電聲來實現。
2014年至2018年11月底,我國影院數從4910家增長至10233家,凈增5323家。從增長率來看,盡管從2015年開始一直處于下降狀態,但我國影院總量一直處于增加趨勢,規模龐大(圖1)。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制作。
圖1 2014-2018年中國影院數量變化情況
2012年至2018年,我國銀幕數量從13118塊增長至60079塊,6年時間增加了46961塊,年均增加5870塊,年均增長率約44.75%左右。有研究指出,同期美國的銀幕數量基本穩定在40000塊左右,漲幅非常有限,而且在2014年和2017年均出現了負增長(圖2)。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統計年鑒》數據制作。
圖2 2012-2018年中國銀幕數量變化情況
3.廣播電視演播廳
(1)廣播節目演播廳的建設規模
目前,我國地級以上廣播電視播出機構有500多家。2012年我國公共廣播節目套數為2627套,播出時間為1338.37萬小時;2018年為2900套,播出時間為1526.74萬小時。相比于2012年,2018年我國公共廣播節目套數增加了273套,年均增加45.5套,年均增長率為1.73%;播出時間增加了188.37萬小時,年均增加31.40萬小時,年均增長率為2.35%(表2)。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9)》。
(2)電視節目演播廳的建設規模
2012年,我國公共電視節目套數為3273套;播出時間為1698.53萬小時;2018年為3559套,播出時間為1925.03萬小時。相比于2012年,2018年公共電視節目套數增加了286套,年均增加47.66套,年均增長率為1.46%;播出時間增加了226.5萬小時,年均增加37.75萬小時,年均增長率為2.22%(表3)。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9)》。
數據分析表明,2012-2018年,無論是廣播節目還是電視節目,其節目套數雖然中間出現了起伏,但總體看一直處于增加態勢;其節目播出時間,即便是在節目套數減少的情況下,也一直處于增加態勢。數量如此龐大的節目套數及節目時間,毫無疑問需要借助數量眾多的工作人員及工作場地來完成,這也就意味著,需要更多的廣播電視演播廳來完成。
4.大會堂
由于在中國每一級政府均建有大會堂,因此只要準確掌握了每一級政府機關的數量,也就掌握了大會堂的數量。從國家層面來講,中國在北京建有“人民大會堂”;從省一級層面來講,中國31個省、市、自治區(限于建筑聲學工程開展,港澳臺地區除外)均建有大會堂;從地市一級層面來講,中國330多個地級區劃政府均建有大會堂;從縣一級層面來講,中國2800多個縣級區劃政府均建有大會堂;從鄉一級層面來講,中國3900多個鄉鎮區劃政府也均建有大會堂(禮堂、報告廳)。無論是地級區劃數、縣級區劃數還是鄉鎮級區劃數(表4),均可以通過國家統計局的《中國統計年鑒》獲得,這也就意味著,相應地可以獲得地級、縣級及鄉鎮一級的大會堂數量。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9)》。
然而,從建筑聲學工程的視角來說,鄉鎮區劃一級政府及縣級區劃政府的大會堂、會堂、禮堂、報告廳等,由于地區經濟實力及歷史等各種原因,其建筑規模較小、聲學功能要求較低;“人民大會堂”具有唯一性和特殊性,其建筑聲學工程開展缺乏規模和普遍性。因此,聚焦于省一級及地級區劃政府的大會堂建筑聲學工程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深圳市、大連市、青島市、寧波市和廈門市,從行政級別上來說,這個五個城市屬于副省級城市;從經濟實力上來說,這五個城市在全國具有較強的經濟輻射力和影響力。從實際建設來看,這五個城市的大會堂建設和其他省會城市的大會堂建設,無論是從建筑規模上,還是從建設投資額上來說,都并無二致,因此其也應該列入省一級政府大會堂的建筑聲學工程研究范圍。
二、藝術表演場館的市場規模
從近些年來各地建設的劇場來看,劇場設計越來越精美,建設投資額越來越大,且普遍將劇場建設成為當地地標性的建筑物。目前,新建或在建的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劇場的投資規模平均為8億元,部分大劇場例如成都大魔方和濟南文化藝術中心,劇場建設和配套設施建設的投資已達50億元左右。武漢琴臺藝術中心(音樂廳)、大連國際會議中心大劇院及山東省會大劇院的投資額也均在25億元左右。這些劇場的建設,幾乎采用了同一高標準,坐席數均在千人以上。
藝術表演場館的市場規模主要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新增加的藝術場館的建設規模,即“增量”部分;另一部分是已建藝術場館的改造、更新帶來的市場規模,即“存量”部分。電影院及廣播電視演播廳的未來市場規模也分為這兩部分;大會堂的未來市場規模主要是存量部分。
1.增量市場規模
(1)建筑聲學工程投資額占比
一般而言,中等規模的文化建筑的建設投資主要分為三部分:一是土建;二是室內裝飾;三是機電設備安裝。從投資額來說,三者約各占三分之一。建筑聲學工程實踐也表明,專業化的、大型的、知名的觀演類建筑的聲學工程量占室內裝飾工程量的80%,占機電設備安裝的50%左右。這表明,對于建筑聲學工程核心市場而言,建筑聲學工程的投資額一般來說占整個建筑工程投資額的40%左右。相關案例調研發現,藝術表演場館的平均投資額在2.5億元左右。
(2)藝術表演場館數
表1的數據表明,2013-2018年藝術表演場館的數量波動起伏,但從總趨勢來看一直是增加的,尤其是從2015年開始,由于統計口徑的變動,增加的態勢非常明顯,而且增加的數量較大。具體而言,2016年較2015年增加了142個,2017年較2016年增加了170個,2018年較2017年增加了23個。受國家文化產業政策引導的影響,尤其是人民群眾普遍提高的精神需求的推動,有理由相信,藝術表揚場館的增量仍將繼續延續這一增長態勢。
數據表明,2015-2018年中國藝術表演場館共增加了322個,平均每年增加100個。受特殊政策及社會突發事件的影響,尤其是像2020年遇到的新冠肺炎疫情這樣不可預計的事件影響,從保守估計的角度來說,未來五年中國藝術表演場館的增加數假定為80個是比較穩健的。
(3)藝術表演場館增量市場規模預測
基于前述分析,以每個藝術表演場館的平均投資額為2.5億元,每個場館的建筑聲學工程投資額占總投資額的30%計算,則從2021年開始,中國藝術表演場館每年的增量市場規模為:80個×2.5億元/個×40%=80億元。
2.存量市場規模
要預測藝術表演場館聲學工程的存量市場規模,只要獲得以下兩個變量的數據即可:一是需要改造升級的場館數;二是改造升級的費用。對于第一個變量,國家統計局已經提供了往年歷年新建的藝術表演場館數,因此只需要知道這些場館需要改造升級的周期即可。對于第二個變量,目前并無權威來源數據,因此需要進行調研獲得。
(1)案例調研
案例調研發現,不同形式的藝術表演場館,其改造升級周期存在較大差異,但通常集中在6-10年,平均為8年。從另一角度統計,N年的存量藝術表演場館,在N+8年時至少有10%的場館進行了改造升級工程。從改造升級費用看,差異更大,在幾千萬元至幾億元之間,但從改造升級費用占建筑工程總投資比來看,基本上為15%左右。
(2)藝術表演場館存量市場規模預測
由于藝術表演場館的改造周期為8年,則2013年的場館到了2021年即進入建筑聲學工程改造升級周期。以此類推,2014年的場館于2022年進行聲學工程改造升級,2015年至2018年的場館,分別于2023年、2024年、2025年和2026年進行聲學工程改造升級(表5第二行數據)。
假設每年10%的場館需要進行改造,則可以分別計算得出未來五年每年需要改造的場館數(表5第三行數據)。由于每個場館的平均投資額為2.5億元,改造的費用為投資額的20%,其中聲學工程部分又占70%,因此可以計算得出每一個場館聲學工程的平均投資額為:
2.5億元′20%′70%=0.35億元。
用此數據乘以表5第三行數據,即可求得2021-2016年藝術表演場館每年的存量市場規模(表5第四行數據)。計算結果顯示,2021-2026年藝術表演場館的年存量市場規模在40億元至80億元之間。
將增量市場規模與存量市場規模相加,即可獲得藝術表演場館聲學工程未來五年每年的總市場規模(表6)。預測結果表明,未來五年中國藝術表演場館建筑聲學工程的市場規模在120億元至160億元之間。
三、電影院的市場規模
盡管我們已經獲得電影院數(圖1),但由于電影院具有一個特性,即每一間放映廳有一塊銀幕,放映廳和銀幕具有一一對應的關系,因此,只要獲得了銀幕數也就獲得了放映廳數。有了放映廳數及放映廳數量的變化,如果再獲得每一間放映廳的聲學工程投資額及聲學改造升級投資額,那么就可以計算得出電影院增量市場規模及存量市場規模。
1.增量市場規模
自2013年開始,我國電影院銀幕的絕對數量一直處于增加態勢,但增加的速率處于下降態勢(圖2)。數據顯示,我國銀幕數量的增長率從2013年的40%左右下降到2018年的20%以下,即在5年的時間里下降了20%左右,平均每年降低4個百分點。2018年我國銀幕的增長率為18.32%。假設2019-2026年的下降水平仍按照上述下降慣性稍低的水平,為2.5%,那么2020-2026年的銀幕增長率分別為:13.32%、10.82%、8.32%、5.82%、3.32%、0.82%、0。
但實際上這是非常理想化、理論化的增長水平,受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尤其是受到一些突發事件的影響,這一增長水平是大打折扣的。2020年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就是非常典型的突發事件,其對電影院行業的打擊短期是非常致命的,而從長期來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不能很快、有效的根除,且具有不斷反復的特點,電影院未來的增長是非常不容樂觀的。基于此,從較為保守的角度估計,未來五年中國銀幕數量的增長仍將處于持續下降的態勢,而且下降的速度要超過過去的五年。因此,未來五年銀幕數量的增長率在年均下降2.5%的水平上再增加30%的水平,即平均每年下降3.25%。
由此,2020-2026年的銀幕增長率分別為:11.82%、8.57%、5.32%、2.07%、-1.18%、-4.43%、-7.68%。據此可以計算得到2021-2026年每年的銀幕數量(表7第二行數據),進而可以計算得到每年增加的銀幕數量(表7第三行數據)。
(1)電影院聲學工程投資額
案例分析發現,電影院的室內裝飾主要是放映廳的聲學裝飾工程,每一間放映廳的聲學工程投資額由于電影院修建的地段、投資商的投資水平、放映廳的坐席數等原因而表現出了較大的差異,基本上在30萬元-400萬元的區間范圍內。如果去掉規模較小的和較大的放映廳,中等規模水平的放映廳的聲學工程投資額集中在50萬元-100萬元之間,因此從保守的角度取70萬元作為每個放映廳聲學工程裝飾投資額水平是較為合適的。
(2)增量市場規模預測
據此,可以計算得到2021-2026年電影院聲學工程增量市場規模(表7)。
2.存量市場規模
存量市場規模的預測,主要取決于兩個變量:一是需要改造升級的放映廳數;二是每個放映廳的聲學工程改造升級費用。
由于放映廳的使用頻次較高,因此假設:每個放映廳每8年進行一次聲學工程改造升級,相應地,2013年修建裝飾的放映廳將于2021年進行改造升級,以此類推,2014-2018年的將分別于2022-2026年進行改造升級(表8第二行數據)。由于各種因素限制,待改造升級的放映廳并不能全部進入改造升級范圍,因此從較為保守的預測視角出發,再假設:待改造升級放映廳中僅有10%進行改造升級(表8第三行數據)。
有了上述兩項數據,只要再獲得每個放映廳聲學工程改造升級的費用,即可獲得電影院聲學工程存量市場規模。
(1)電影院聲學工程投資額
從調研的案例分析來看,由于電影院放映廳的使用頻次較高,折舊率較高,因此其聲學工程改造升級費用較室內聲學裝飾費用差異不大。綜合案例情況,假設每個放映廳的聲學改造升級費用為平均50萬元。
(2)市場規模預測
基于上述分析,可計算得到未來五年電影院聲學工程存量市場規模(表8第五行數據)。數據顯示,未來五年我國電影院聲學工程存量市場規模在9億元-25億元之間,平均來看在16億元左右。
將表7所示增量市場規模和表8所示存量市場規模加總,即可獲得電影院未來五年聲學工程市場規模(表9)。結果顯示,未來五年電影院聲學工程的市場規模平均在35億元左右,但總體呈縮減態勢,其中2021年為最高水平55.78億元,2024年為最低水平20.59億元。
四、廣播電視演播廳的市場規模
1.增量市場規模
增量市場規模的測算需要兩個變量,一個是演播廳的增加量,另一個是演播廳聲學工程投資額。從表2和表3的數據來看,無論是廣播演播廳還是電視演播廳,其數量變化趨勢總體向上,但期間起伏不定,尤其是電視演播廳的數量變化。因此,應選取2013-2018年廣播電視演播廳的總體增長水平作為未來五年的增量。
2012-2018年廣播節目套數的年均增長率為1.73%,平均每年增加45.50套,可以此作為未來五年的增長水平;2012-2018年電視節目套數的年均增長率為1.46%,平均每年增加47.66套,因此可以此作為廣播演播廳未來五年的增長水平。為了預測方便,假設未來五年廣播、電視演播廳年均增加50個。
(1)案例調研
無論是廣播演播廳還是電視演播廳,其室內裝飾設計施工幾乎全部是聲學功能的裝飾,因此其室內裝飾費用可全部計算為聲學工程投資額。但由于廣播演播廳和電視演播廳的功能存在較大差異,廣播演播廳主要在傳播聲音,功能相對單一,因而聲學工程裝飾投資額不大;電視演播廳除了傳播聲音外,還需要傳播圖像,功能相對復雜,其對聲學的要求類似于劇院舞臺,因而聲學工程投資額相對較大。案例分析表明,廣播電視演播廳的室內裝飾與聲學工程投資額在250萬元至500萬元之間,從穩健的視角出發取中等規模的演播廳的聲學工程投資額350萬元作為平均水平。
(2)市場規模預測
基于上述兩項數據,未來五年電視演播廳聲學工程的年增量市場規模為:
350萬元/個′50個=1.75億元/年。
2.存量市場規模
存量市場規模的測算主要取決于兩個變量:一是需要改造升級的演播廳數量;二是每一個演播廳聲學工程改造升級的投資額。
假設每一個演播廳的平均改造升級周期為8年,則2013-2018年的廣播電視演播廳分別在2021-2025年進入改造升級周期。同時,假設每年僅有10%的演播廳進行改造升級,則據此可以得到未來五年廣播電視演播廳的建筑聲學工程市場規模(表10第三行和第五行數據)。
(1)改造升級工程投資額
通過調研發現,廣播演播廳的聲學改造升級工程投資額在30萬元至250萬元之間,去除低值和高值,取中等規模演播廳的聲學改造升級工程投資額150元萬作為平均水平。電視演播廳的聲學改造升級工程投資額在200萬元至450萬元之間,取中等規模的演播廳的聲學改造升級工程投資額300萬元作為平均水平。
(2)市場規模預測
將增量市場規模與存量市場規模相加,即可得到未來五年廣播電視演播廳的市場規模(表11)。結果顯示,未來五年廣播電視演播廳的聲學工程市場規模平均每年為17億元。
五、大會堂的市場規模
大會堂存量規模預測需要確定的變量依舊是兩個,一個是存量大會堂的改造升級數量,另一個是每一個大會堂聲學改造升級工程的平均投資額。前文已經分析過,全國有31個省會城市和5個計劃單列市,將其合并歸為一類,相應地,全國至少有36個省級大會堂;全國有333個左右的地級區劃政府,將其合并為另外一類,相應地,全國至有333個地級大會堂。
1.案例調研
案例分析表明,省級大會堂的投資額在2-25億元之間,地級市大會堂的投資額在1-15億元之間。取其以“中位數”作為平均數的投資水平,省級大會堂為15億元;地級大會堂在5億元。由于大會堂尤其是政務用途的大會堂,其主要用于集會,但也有文藝演出的需要,所以其對聲學的要求雖不像劇院、音樂廳等專業性較強的藝術表演場館,但也具有較高的聲學要求。因此,將其改造升級投資額占建筑投資額的比重定為15%;改造升級投資額中用于聲學工程的費用也約等于藝術表演場館的70%。同時假定,每年約有10%的大會堂進行升級改造。
2.市場規模預測
基于上述變量數值的設定,省級大會堂未來五年每年的市場規模為:
15億元/個′15%′70%′36個′10%=5.67億元
地級市大會堂未來五年每年的平均市場規模為:
5億元/個′15%′70%′333個′10%=17.48億元。
二者相加,即可得到未來五年大會堂室內裝飾聲學工程的市場規模:
5.67億元+17.48億元=23.15億元。
六、結論
將未來五年藝術表演場館、電影院、廣播電視演播廳及大會堂的聲學工程市場規模加總,即可得到建筑聲學工程核心市場的市場規模。表12的數據表明,未來五年中國建筑聲學工程核心市場的規模年均200億元以上。
可以說,建筑聲學工程的市場前景廣闊。但是,相較于巨大的市場需求,優秀的專業化的建筑聲學設計與施工企業并不多。
由于建筑的聲學功能,主要是通過建筑空間的設計和營造來實現的,所以建筑聲學工程與建筑裝飾工程高度融合,一體化進行。在工程實踐中,建筑聲學工程施工單位同建筑裝飾裝修施工單位往往具有“同一性”,即建筑聲學工程施工單位大多是建筑裝飾工程專業承包商建筑。蘇州金螳螂建筑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洪濤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亞廈裝飾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廣田裝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老牌的建筑行業龍頭企業,在長期的工程實踐中積累了較多的建筑聲學工程業績。這些企業都是綜合型的建筑裝飾公司,建筑聲學工程只是其綜合業務的一部分。而從近五年的數據來看,市場表現最突出的是中孚泰文化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全國共有17個1200座及以上大劇院、音樂廳、會議中心、文化藝術中心等類別建筑項目獲魯班獎,其中中孚泰參建8座;有27個1200座及以上大劇院、音樂廳、專業會議廳建筑項目獲全國建筑工程裝飾獎,中孚泰參建了14座。 中孚泰是一家以建筑聲學工程設計與施工為主營業務的專業化企業,專注于劇院建設,在以大劇院、音樂廳、會議中心、多功能廳等為代表的建筑聲學工程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逐步形成了將聲學設計、聲學施工、音響燈光、舞臺設備配置等融為一體的集成建設解決能力,以及較強的品牌影力。
(本文摘自《中國建筑聲學工程市場研究報告》)